李單松
摘 要: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為適應新課標發(fā)展,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急需轉變。對中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對課程有了一定思考,傳統(tǒng)閱讀式教學,學生自己就可以完成,老師如果不改進教學方式,則枯燥乏味的教學終將被學生厭惡,教學目標更難實現(xiàn)。
關鍵詞: 新課標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新課標強調(diào)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讓教師及學生都意識到歷史科目對學生的成長很有用。因此,新課標下初中歷史任課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zhì)量,關注學生學習狀況。
1.情境教學法
歷史是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遺產(chǎn),是我們學習和研究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情境教學法就是將一些歷史情景重現(xiàn),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對于一些根據(jù)重要史實改編的影視,可以截取一部分在課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與理解?,F(xiàn)在,社會上掀起古裝劇、民國劇熱潮,一些東西符合史實,一些東西雖然與史實不符,不過加入課堂,比較貼近學生興趣,可以發(fā)揮緩解課堂氣氛的作用。有一個重要的史實紀錄片《大國的崛起》,講的是新航路開辟后,各歐洲國家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該影片可以讓學生對世界歷史有所了解,讓學生明白西方各國強大發(fā)達的歷程,明確中國鴉片戰(zhàn)爭的屈辱歷程不是沒有道理的。同時,可以排演作品,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文豪大儒,很多不朽作品,很多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比如,選幾個同學出演“桃園三結義”,既可以感受《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名著之一的魅力,又可以通過對故事的塑造,了解群雄爭霸的三國時期,豐富書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2.歷史歌曲導入課堂
在中國革命的漫長歷程中有無數(shù)先烈,用他們激昂的青春譜下一曲曲贊歌。歷史課上,老師可以將一些革命老歌加入課堂,伴著歌聲,課堂上的文字陳述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激勵人心,加深學生印象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3.課前提問法
現(xiàn)在很多教師都會采用課前提問法,即開新課前花幾分鐘時間隨機向班級同學提問上一節(jié)課教授的內(nèi)容,有的老師會把課堂回答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jù),當然,這會使一部分同學在課后花費一些時間復習,以免抽查到自己時出現(xiàn)不會的局面。這種方式不失為幫助學生克服惰性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的方式。反之,如果老師一上課就開始閱讀課本內(nèi)容,枯燥地陳述歷史事實,學生不但不能好好學習,還會影響課堂紀律,對于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教師當然也無法知道。課前提問設計是需要技巧的,既要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又要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計劃地提問,切勿打擊學生積極性,盡管是平時成績考察,也應對學生多有鼓勵,改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固有態(tài)度,讓學生不再因為提問而學習。
課前提問是教學當中比較老式的方法,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十分有效,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運用。正式學習新知識之前,花時間提問學生前面學過的知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喚起學生的回憶,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因為有了課前提問,所以學生會為此在課下進行復習回顧,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其復習的良好習慣。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把每個知識點都串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學起來不那么吃力,同時為教師的教學提供線索和思路。
例如,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下一堂課要進行提問,讓學生有所準備,上課的時候根據(jù)問題,可分為搶答和隨機抽查形式,盡量顧及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長回答問題或者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加留意。
4.教案講稿法
對于教師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決定教學質(zhì)量,教師教學之前都會寫教案,但這并不代表教師應該完全按照教案。歷史課本來就由大量歷史事件構成,講這些的時候,教師要避免閑談、離題等一些阻礙教學進度的現(xiàn)象,而要像演說一樣,感情充沛地講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加深學生印象,把學生帶入那樣的氣氛中,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歷史熏陶作用。
例如,教師講草船借箭的時候,要渲染出緊張氛圍,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當時激烈的場面,同時讓學生自行想象故事情節(jié),貫穿成一幕幕畫面,更有利于學生對此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
5.人物配話法
歷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組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根據(jù)歷史人物性格為角色配上對話。不僅會使學生印象深刻,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平常沉悶的歷史課充滿生機活力。
例如,講到曹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有關曹操的歷史事件在班里演繹,活潑生動,更容易帶入角色,讓學生了解得更多。
6.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應該逐步加強和改善。學校要主動督促教師積極探討研究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迎合時代需求,開創(chuàng)新的歷史教學景象,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和樂趣,更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陳雪霞.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10):4.
[2]魯翠霞.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4(1):71-71.
[3]黃毅虹.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新理念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