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娟
摘 要:我們的社會已步入信息化的時代,各個領域時刻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學校教育中,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如果我們不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作為教師,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教學革新,利用有效的手段,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的有用之才。
關鍵詞: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73
一、用恰當多變的方法進行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嵺`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生動有趣,充滿誘惑力的導入,會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教學內(nèi)容上,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自然而然地步入知識的殿堂,從而吹響了一節(jié)高效課堂的號角,為整堂課的深入進行做好了精神上的準備。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以下三種:趣味性導入、材料性導入和直接導入。
1.所謂趣味性導入就是教師采用一些有趣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式。例如,在學習地貌模塊時,我將風蝕地貌模型和黃土地貌模型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對這兩種地貌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為后面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另外,還有趣味故事導入、模擬場景導入等等,都很能吸引學生,達到預期要求。
2.材料導入的資料可以是一個曾經(jīng)或當前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可以是一個典型的史例小故事,也可以是一句詩詞俗語等。這類材料可以是教師課前精心準備的,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課前去搜集。
例如,在教學“國家和民族”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大本鐘、埃菲爾鐵塔等地標性建筑以及典型的民族服飾等圖片,讓學生判斷屬于哪些國家和民族,學生紛紛猜測,知道和不知道的東西都讓他們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從而迅速地把注意力引入到了所學的內(nèi)容上。
3.直接導入就是開門見山地引入所學的內(nèi)容,例如,“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氣候”等,這種單刀直入的導入方式簡明扼要,切中主害,也適合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模式。
總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只有導入得精彩,學生才能學得精彩。作為教師就要精心設計地理課堂教學的引入,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nèi)驅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用形象直觀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我們已步入信息知識時代,各個領域都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也要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采用一體機、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地形的變化”這一節(jié)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你們聽過“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嗎?知道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嗎?你們知道喜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是怎么回事嗎?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問題把學生引入了神奇的地理知識中。而后我運用多媒體技術,逐一剖析這些事物的原理。這種簡短的投影圖片,不僅直觀形象地展示事物真相,而且學生易于理解掌握,課堂效果非常明顯。
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各種教學資源數(shù)不勝數(shù),只要我們勤于搜尋、善于積累,大量的資源就可為我所用。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是最普通的形式,這種形式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又減輕了教師上課的負擔。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結合,最能展現(xiàn)課堂效果。例如,工業(yè)生產(chǎn)活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交通、城市功能分區(qū)、旅游等問題,這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課本容量畢竟有限,內(nèi)容也不免單調、空洞,單純采用說教,總覺辭不達意,無法與學生共鳴。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和樹狀結構圖等歸納和總結,對于理解掌握非常有效。
三、借用教師的講臺展示學生的瑰麗
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中,學生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只扮演著一個點撥引領的角色。因此作為教師就必須大膽地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信學生始終是最棒的,他們能解決課堂中所有的疑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他們的思維,進而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無須在課堂上不停地說教,而只是作為學生遇到重大疑問時的引領者。只有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學生的思維才能自由地馳騁,才能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不斷地探索吸收,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講臺和黑板大膽地進行自我展示。
例如,在教學“天氣及其影響”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把講臺交給學生。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舉手一展風采,就連平時最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也有登臺的欲望。我讓多名學生在神圣的講臺上發(fā)表自已的見解,講述他們所知道的天氣現(xiàn)象及影響。之后我們一起選出最優(yōu)秀的小老師予以表揚,學生的興奮之情不言而喻。接著我又提出讓學生分小組在黑板上書寫有關天氣的地理術語,比賽哪個小組寫得多寫得好。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活躍,一會兒寫出了滿滿一個黑板的地理術語,有效地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通過讓學生登臺表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教學活動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四、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永不顛簸的真理。課堂和課外的氣氛是截然不同的,兩相比較,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感觸要更加新鮮濃烈,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利用一切課外實踐活動,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郊外植樹時,我適時地提問課堂學習過的辨別方向的有關理論知識,并引入野外辨認方向這一話題,讓學生歸納。結果,根據(jù)樹葉的茂盛程度、看樹的年輪、根據(jù)花開的姿態(tài)等常見的方法都被一一列出,大家七嘴八舌,事實原理都被牢記,這樣的學習是我們書本學習根本無法做到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當學生在學習上有了倦怠思想時,我便給學生講一些偉人的故事來勵志。
總之,為了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便于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師就必須大膽地轉變教育理念,善于革舊,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出適合地理課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