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妍
?
基于語料庫的韓國留學生漢語“是”字結構習得研究
□徐開妍
摘要:“是”字結構是漢語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結構類型。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已經基本完成了所有“是”字結構的學習,大致上掌握了漢語當中最常出現(xiàn)的7大類14小類“是”字結構。但各小類的使用率與以漢語為母語者相比有明顯差異,且總的正確率未達到習得標準。采用中介語對比分析法對此情況進行全面考察,有助于我們有側重點地進行強化教學。
關鍵詞:韓國留學生 本族人 “是”字結構 習得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字使用率高、能產性高,“是”字結構一直是語言研究及教學的重點所在。目前,圍繞“是”字結構進行的習得研究多是從偏誤情況或漢外對比角度進行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較少,且多以對部分學生的問卷及測試結果為考察對象,而采用中介語對比分析法,即利用中介語語料庫與漢語本族語料庫進行對比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因此對于外國學生各類“是”字結構的具體使用情況考察不足。
本文以韓國留學生①為例,選取10萬字的中介語語料對其中各類“是”字結構的正確使用情況及偏誤情況進行全面考察。我們同時選取10萬字的本族②中學生作文語料作為參照對象,包括寫人、記事、書信等18種體裁③。這與本文使用的中介語語料庫中的作文體裁基本一致。我們參照本族人的使用頻率,將使用率最高的7大類14小類“是”字結構確定為研究對象。
從中介語中可以看出,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已經具備了使用這七種“是”字結構的能力,限于篇幅下面各舉一例。
Ⅰ類 S+是+NP
(1)家里地位最高的人是爸爸。
Ⅱ類 S+是+VP/AP/PP
A.S+是+VP
(2)爸爸的真心是擔心姐姐要走彎路。
B.S+是+AP
(3)我哭了,哭的原因不僅僅是很疼,而是想媽媽。
C.S+是+PP
(4)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好成績。
Ⅲ類 S+是+……+的
A.S+是+……+的(表已然的動態(tài)助詞+語氣助詞)
(5)我和我的同屋是來中國以后見面的。
B.S+是+……+的(表確定的語氣助詞)
B1:S+是+AP+的
(6)我反而覺得他們是幸福的。
B2:S+是+VP+的
(7)家務也是我負擔的。
Ⅳ類 “的”字短語+是
A.動詞短語+的+是
(8)不能忘記的是跟南京最著名的主持人相識。
B.形容詞短語+的+是
(9)最重要的是,他是個很認真的人。
C.兼語短語+的+是
(10)最令我開心的是湖中常常還能看到魚兒在湖面上跳動。
Ⅴ類 是+小句
A.主+是+小句
(11)后果是餐廳里仿佛飛機場一樣吵。
B. ?+是+小句
(12)是你給了它生存的機會。
Ⅵ類 處所方位詞+是+名詞
(13)錦江南面位置是百濟古城,北面是現(xiàn)代建筑。
Ⅶ類 是+多么/那么/如此
(14)那時的我,是多么幼稚,是多么純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已經具備了使用這七種“是”字結構的能力,但在使用比例上與本族人相比存在哪些差異?我們分別對二者進行了標注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
注:本族語及中介語使用頻率=使用頻次/語料總量(10萬),正確率=正確頻次/使用頻次。
使用率差以倍數(shù)計算,計算方式為“使用率差=中介語使用頻率/本族語使用頻率”。
(一)韓國留學生使用七種“是”字結構的數(shù)量次序分別是:Ⅰ>Ⅲ>Ⅱ>Ⅴ>Ⅳ>Ⅵ>Ⅶ。由于本族人Ⅱ、Ⅲ類以及Ⅳ、Ⅴ之間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可以認為二者的使用次序基本一致。使用比較多的結構是前三類,在10萬字的語料中都達到了100例以上,其中第一類已高達700例。
(二)Ⅰ~Ⅲ類也是韓國留學生與本族人相比使用超量的類型,超量程度依次為Ⅲ(1.66)>Ⅰ(1.35)>Ⅱ(1.24)。其他四類與本族人相比均使用不足,相差程度依次為Ⅶ(0.14)>Ⅵ(0.24)>Ⅳ(0.46)>Ⅴ(0.76)。這說明前三種類型對于韓國留學生來說接觸比較多,結構相對簡單,所以學生多傾向于使用這三種類型。而后四種類型則接觸較少,學生對其結構了解不足,往往回避使用。
(三)但從正確率來看,韓國留學生使用“是”字結構的總正確率僅為77.47%,未達到習得標準80%④。其中與本族人相比使用超量的三種類型當中,Ⅱ、Ⅲ類的正確率卻比較低,特別是Ⅱ類結構甚至接近50%??梢?,超量部分當中存在大量誤用情況,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注意。正確率最高的為兩類使用最少的類型,僅有的幾個用例全部是正確的。其他幾種類型當中,Ⅰ類結構正確率最高,達到習得標準,Ⅳ、Ⅴ類正確率居中,接近習得標準。
(一)Ⅰ類結構使用率最高,正確率也達到了習得標準以上,與其他使用率較高的類型相比,正確率是最高的。這說明此類結構是對學生來說習得難度偏低的一種。正因為如此,與本族人相比則是超量使用,這說明留學生在組織篇章時傾向于選擇這種安全簡單的句式,而回避其他復雜的句式,這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其他句式使用不足的情況。
(二)Ⅱ類各下位類型使用情況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Ⅱ類結構各下位類型中,ⅡC類使用略顯不足,但準確率相對較高。而ⅡA類使用率與本族人基本持平,正確率卻剛剛過半。ⅡB類則使用超量最多,正確率最低,問題最為嚴重。正是這兩種下位類型影響了Ⅱ類結構的總體正確率,應該說是韓國留學生習得“是”字結構主要問題所在。
(三)Ⅲ類各下位類型使用情況如下:
韓國留學生Ⅲ類使用量與本族人相比都使用超量,正確率卻整體較低。其中ⅢA正確率在這三類之中最高,但仍未達到80%。由此可見,韓國留學生在掌握“是……的”結構時,對于ⅢA類的習得情況要略好于ⅢB類,但整體來看,問題都比較嚴重,這就提醒我們要加強Ⅲ類結構的教學。
(四)Ⅳ類各下位類型使用情況如下:
Ⅳ類各式的正確率相對較好,其中B類正確率最高,C類正確率達到習得標準,A類正確率接近習得標準。但是三類均使用不足,這同時說明韓國留學生對于這三類結構還不夠熟悉,有回避使用的傾向。
(五)Ⅴ類各下位類型使用情況如下:
Ⅴ類兩種結構的正確率與其他結構類型相比較高,A類接近習得標準,B類未出現(xiàn)偏誤,但是ⅤB類使用嚴重不足。這說明韓國學生幾乎不了解這種強調主語的格式,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強化。
(六)Ⅵ、Ⅶ兩類出現(xiàn)的用例全部正確,但這兩類與本族人相比使用也明顯不足。同以上幾類正確率高但使用率低的類型一樣,我們應在教學中強化此結構,以豐富外國留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以下是7大類15小類的“是”字結構的使用頻次的柱形圖,為了保證圖表的清晰度,使用率最高的Ⅰ類結構沒有列入。
由圖可見,與本族人相比,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使用超量的類型為Ⅰ、ⅡB、ⅢA、ⅢB1、ⅢB2、ⅤA。其中僅有Ⅰ類達到了習得標準,ⅤA接近習得標準,其他四類的正確率都比較低,尤其是ⅡB僅為37.78%。這說明這幾種類型是學生傾向使用的,往往是學生最先接觸的最基本的結構類型,學生一旦掌握便會大量使用,在使用當中也會出現(xiàn)各種偏誤。這是中介語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即使用率高的類型偏誤率往往也很高。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往往是學生僅記住了這些類型最基本的格式,而對使用當中的句法、語義及語用制約并沒有完全掌握,在使用當中便會出現(xiàn)各種偏誤。由此可知,這些類型是學生容易出錯的類型,同時也是需求量很大的類型,應當作為教學及糾錯的重點類型。
使用不足的類型為ⅣA、ⅣB、ⅣC、ⅤB、Ⅵ、Ⅶ。學生使用這六類的正確率普遍很高,最低的ⅣA也達到了0.8,最高的幾類用例全部正確。但是與本族人相比,這六類結構的使用率不足,這樣就使得中介語語料中的“是”字結構類型比較單一,缺少變化。從正確率可以看出,學生有使用這幾種類型的能力,問題可能出在缺少輸入,因此這七類結構將是教學中要著重講解、操練的類型。ⅡA、ⅡC的使用量與本族人差別不大,其中ⅡA遠未達到習得標準,因此也將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本文對比本族人語料對高級階段韓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是”字結構的習得及偏誤情況進行了研究。從總的使用頻次上來看,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使用“是”字結構比本族人高。從具體各類的使用頻率來看,在本族人使用最多的7大類14小類結構當中,韓國留學生使用超量和使用不足的類型各有6種,使用基本一致的類型有2種。從總的正確率來看,韓國留學生使用“是”字結構的總正確率為77.47%,未達到習得標準。從具體各類的正確率來看,有7小類結構達到習得標準,但其中6類均使用不足。其余7小類均未達到習得標準,其中Ⅱ、Ⅲ兩大類問題比較嚴重。在10萬字的中介語語料中,韓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是”字結構產生的偏誤共出現(xiàn)273例。從偏誤類型來看,遺漏、誤加和雜糅是最主要的偏誤類型,對此我們將另文分析。
(本文得到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4SJB064]經費的支持。)
注釋:
①考慮到高級階段的留學生已經基本學完“是”字相關語法點,故本文的語料都來自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
②本文中出現(xiàn)的“本族”均指漢民族,“本族語”即中國漢民族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不包括少數(shù)民族語言或方言。
③本文所選作文語料來自作文網http://zuowen.eduu.com/。
④我們采用施家煒(1998)的判斷標準,以正確率0.8為界。正確率超過0.8的判定為已習得,正確率低于0.8的判定為未習得。
參考文獻:
[1]陳小穎.韓國留學生習得漢語“是”字結構的言語加工策略[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付義琴.“有NPVP者”結構篇章功能的歷史考察[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6).
[3]付義琴.“有”字存現(xiàn)句的歷史來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4]劉月華等.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3.
[5]施家煒.外國留學生22類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習得順序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1998,(1).
(徐開妍 江蘇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