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雯 許蔚
摘 要:本文從語義等值理論出發(fā),以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為例,分析生詞英譯中的語義不等值問題。主要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新詞熱詞的英譯不準確、中國特色的生詞譯釋不完整、英文譯釋忽略生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仍沿用線下教材中的生詞英譯方法,沒有突出線上課程材料的實時性、多樣性以及情景虛擬性等特點。我們認為在遵循語義等值的原則之下,線上課程材料要合理利用音頻、視頻和文檔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條件以及聽覺和視覺的多渠道輸入等優(yōu)勢,提高線上課程材料中生詞的英譯質量和使用價值。
關鍵詞:語義等值 線上對外漢語 課程材料 生詞英譯
一、引言
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生詞英譯曾被認為是“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中進展最為滯后的方面”(施光亨,2003),但其作用不容忽視。生詞英譯能幫助英語背景或以英語為媒介語的漢語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漢語詞匯的詞義,它直接影響到漢語學習者詞匯學習的效果。因此,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生詞英譯質量至關重要(徐品香,2010)。為了方便漢語學習者,不管是線下教材還是線上課程材料,對漢語詞匯普遍都標注有英文譯釋,以幫助學習者理解詞義。我們發(fā)現(xiàn),線上課程材料的生詞英譯存在不少問題,忽略了線上課程材料的實時性、多樣性以及情景虛擬性等特點,因而會對漢語學習者的詞匯學習造成誤導。目前,學者們已對線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生詞英譯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對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研究較為鮮見。本文選取Chinesepod網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語義不等值問題,并探討在生詞英譯中更好地實現(xiàn)語義等值原則的方法,以提高線上課程材料中生詞的英譯質量。
二、相關研究概述
(一)語義等值研究概況
張亞非(1987)提出,在語句翻譯時要做到“語義等值”。語義等值的具體內容是將兩種不同語言的表層形式和一個共同的深層結構相聯(lián)系,而這一深層結構所代表的正是這兩種表層結構所共有的語義內容。雖然張亞非研究的是句子層面的翻譯,與詞匯層面的翻譯有所區(qū)別,但其提出的語義等值原則對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也具有指導作用。
對于線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生詞英譯的探索,學者們已經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數(shù)只是分析具體教材中的生詞英譯問題,提出指導生詞英譯的策略。許多學者嘗試從對等角度(魯潔,2009;唐智為,2014)、偏誤角度(魯健驥,1987;周國光、徐品香,2009)和詞匯教學角度(徐品香,2010)等來分析線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的生詞英譯問題。魯潔(2009)提出可以從對等(等值)翻譯的角度出發(fā),對生詞英譯的不足進行重新分類,并探討翻譯問題產生的原因。但其并沒有對對外漢語教材生詞在翻譯過程中如何遵循語義對等原則進行具體的分析,只是提到詞匯的對等(等值)只有最近似的,而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唐智為(2014)認為,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英譯中的語義對等(等值)并不是簡單的詞匯對等。在多數(shù)情況下,因為漢英語言中許多詞是一詞多義,兩種語言的詞匯完全對等是很不常見的。因此,他提出生詞要做到語義對等,不能只看生詞的字面意義,還要把生詞放進上下文中分析其具體意義,靈活地處理詞匯間的對等。
我們未發(fā)現(xiàn)關于線上對外漢語課程材料中生詞英譯的研究。對此我們作出分析:第一,線上對外漢語網站形式多樣,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學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網站建設以及國內外漢語學習網站對比上,對線上對外漢語課程材料不夠重視。第二,線上對外漢語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問題與線下教材中的相似,因此,線下教材研究中的部分生詞英譯原則和策略同樣適用于線上對外漢語課程材料。但我們不能忽略線上教學的一些特點,即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環(huán)境虛擬化等(祝智庭,2001)。這些特點使線上對外漢語課程材料不再局限于像傳統(tǒng)線下教材那樣的文字材料。在很多對外漢語網站中,線上課程材料還包含音頻和視頻材料(以下簡稱音視頻材料)。我們認為這為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遵循語義等值原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要充分利用音視頻材料的優(yōu)勢,以求更好地達到生詞英譯的語義等值。
(二)Chinesepod研究概況
ChinesePod(www.chinesepod.com)是一家采用網播為主要教學媒體,輔以博客、社區(qū)、維基等產品,從事在線漢語教學的網站(沈孝親,2009)。根據Chinepod官網提供的數(shù)據,目前其注冊用戶數(shù)量超過100萬人,課程總數(shù)已超過3500個,并且每天都在更新。ChinesePod課程特色是一中一外兩位主播搭配(只有高級課程是兩位中國主持人),這樣的搭配模式為跨文化對比提供了契機。兩位主持人常就某一個具體的語言點或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進行對比、討論和分析,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文化對比視角,并將漢語背后的中國文化、理念、價值觀傳達給學習者(沈孝親,2009)。其課程內容主要采用階梯型遞進模式,分為入門級、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媒體課程,主題時效性極強,內容多樣。此外,網站中還設置討論、對話、詞匯、擴展、語法和練習區(qū)域,以配合課程教學。
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除了類似于線下教材的文檔材料外,還包括音視頻材料。線上課程材料以音視頻材料為主,文檔材料包括音視頻材料中的原文對話,以及從原文對話中提取出來的生詞和擴展生詞。課程結束后,學習者可以在其網站上下載四份課程材料:節(jié)目音視頻、對話音頻、詞匯復習音頻以及文檔材料。因此,選擇這一發(fā)展較為成熟的線上對外漢語教學網站來研究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材料更全面,對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也具有指導作用。但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仍沿用線下教材中的生詞英譯方法,沒有突出線上課程材料的特點。在生詞英譯中實踐語義等值原則只是一味地在課程提供的原文對話語境條件下尋找與生詞概念義相等的英文釋義,而忽略了生詞的附屬義,并且沒有發(fā)揮音視頻材料對其生詞英譯的輔助作用。
三、Chinesepod課程材料中語義等值方面的生詞英譯問題
詞匯的意義是極其豐富且復雜的,英國語言學家Leech把詞義分為“概念意義、內涵意義、風格意義、感情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主題意義”七種類型(Geoffrey Leech,1974)。黃伯榮和廖序東認為,詞義可分為概念義和色彩義。概念義是詞義中同表達概念有關的意義部分;色彩義附著在詞的概念義之上,表達人或語境所賦予的特定感受,也可稱為附屬義(黃伯榮、廖序東,2011)。綜合上述學者所述,我們將詞義分為概念義和附屬義(除概念義外詞匯意義的其他成分)兩部分。下面分析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特點造成的生詞概念義和附屬義的英譯問題。
(一)課程材料中生詞概念義的英譯問題
在Chinesepod中,線上課程每周的更新進度保證了其課程與材料的實時性。部分課程主題涉及國內最新實事以及社會熱點話題,因此,這類主題的課程材料中出現(xiàn)的生詞往往帶有中國特色或是時下最新最熱的一些詞匯,其含義涉及中國的社會背景及文化。要讓英語背景的學習者通過生詞英譯對這些生詞的實際理解與在原文對話的語境下以及音視頻材料的模擬語言交際情境下要求學習者所達到的理解相當,英譯不僅要準確、簡明地傳達生詞的意義,必要時還需要作出一定的解釋說明,避免學習者在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偏誤。
1.新詞熱詞的英譯不準確
張元(2007)指出,新詞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表層指稱意義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余義勇(2010)也指出,熱詞是通過舊詞翻新、詞義引申或是利用某些修辭手段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就意味著不能從其字面去處理,也就注定了不能直譯。但Chinesepod課程材料中部分新詞熱詞的英譯只專注了其字面上的含義而忽略了其深層語義,這樣的英譯顯然不夠準確。
(1)宅男 shut-in(male)(來源:中高級課程材料A Gamer's Collectibles)
“宅男”一般指長期足不出戶的人,課程材料中將其譯為“shut-in(male)”,但“shut-in”指的是因?。ɑ驓埣玻┩獬隼щy的人或臥病在家的人,與“宅男”的意思不符。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2010)收錄了“宅男”,并將其譯為“Otaku”。因此,建議將“宅男”譯為“Otaku,indoorsman”。
2.中國特色的生詞譯釋不完整
課程材料中明顯帶有中國特色的生詞對于英語背景的學習者來說是陌生的,因此過于簡單的英文釋義不利于學習者的理解掌握。要達到語義的等值,對生詞需要加上一定的解釋說明。
(2)委員 committee member,leader(來源:中高級課程材料A Formal Apology)
“委員”來自于原文“不愧是學習委員”。根據對話內容,這里的“委員”指“班委”中的一份子,這對于英語背景的學習者來說是一個新概念,是在他們的生活中所沒有的。課程材料簡單將其釋義成“committee member,leader”不夠準確,將這個詞在對話語境下所包含的含義擴大了。在整體語境下,譯為“member of class committee”更為準確。
(二)課程材料中生詞附屬義的英譯問題
1.英文譯釋忽略生詞的語體色彩
Chinesepod課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內容新穎,主題多樣,涵蓋生活、工作、學習、政治、文化、經濟、旅游等各方面。主題的不同也會影響到課程材料中帶有不同語體色彩的生詞的分布。部分主題的課程材料中,帶有口語色彩的生詞多于書面語色彩的生詞,如學習、生活等主題;在其他一些主題的課程材料中,則是書面語色彩的生詞多于口語色彩的生詞,如政治、經濟等主題。此外,Chinesepod的課程內容主要采用階梯型遞進模式,分為入門級、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媒體課程。入門級、初級以及部分中級課程將多數(shù)課程主題設置于日常生活情景中,涉及內容偏生活口語化,因此課程材料中帶有口語色彩的生詞占多數(shù);隨著課程難度加大,課程材料中口語色彩的生詞隨之不斷減少。口語色彩的詞用在書面語體中并不合適,同樣書面語色彩的詞也不適合用在口語語體中。但課程材料在生詞英譯過程中,卻常常忽略了生詞的語體色彩,導致生詞的英譯與生詞的語體色彩不對等。這可能會導致學習者在實際使用中出現(xiàn)書面語體和口語語體詞誤用的現(xiàn)象。
(3)要不然 otherwise;perhaps,how about(來源:中高級課程材料Employment Permit Issues)
“要不然”在漢語中常用作口語表達,而釋義中的“otherwise”多用于書面語,口語中常用“or”來替代。而其余的兩個釋義常用于口語表達。課程材料在編輯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到生詞的語體色彩。
2.英文譯釋忽略生詞的感情色彩
在Chinesepod課程中,生詞的英譯不僅是在原文對話的具體語境中,也是在音視頻材料的模擬語言交際情境下,因此其課程材料還具有情景虛擬性的特點。原文對話語境提供了生詞的具體搭配、感情色彩等語用方面的信息,音視頻材料則通過兩位主持人將原文對話繪聲繪色呈現(xiàn)出來的方式留給學習者對部分生詞感情色彩的一個初印象,并在解釋過程中根據課程難度以及學習者程度給出了適當?shù)脑~匯搭配和具體適用情況。這都為學習者理解生詞的感情色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課程材料只是簡單地通過英譯將生詞的意義傳達出來,卻忽略了生詞所包含的褒揚、喜愛、肯定、尊敬或者拒斥、厭惡、否定、鄙視等感情,會導致學習者在生詞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偏誤。
(4)謙虛 humble(來源:初級課程材料Your Turn at KTV)
“謙虛”在漢語中是褒義詞,義為“虛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價值”,英語釋義“humble”雖也有“謙遜的、虛心的”這一層意思,但其表示的態(tài)度卻不夠真摯或認真,漢英兩個詞所含的感情略有不同,可能會使學習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一些誤會。建議譯為“modest”。
總體來說,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仍沿用線下教材中的生詞英譯方法,沒有突出線上課程材料的實時性、多樣性以及情景虛擬性等特點。在生詞英譯中實踐語義等值原則只是一味地在課程提供的原文對話語境條件下尋找與生詞概念義相等的英文釋義,而忽略了生詞的附屬義,這會對漢語學習者的詞匯學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語義等值原則對線上課程材料中生詞英譯的啟示
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英譯中的語義等值并不是簡單的詞匯對等。在多數(shù)情況下,因為漢英中許多詞是一詞多義,兩種語言的詞匯完全對等是很不常見的。因此,詞匯要做到語義等值,不能只看詞匯的字面意義,還要把詞匯放進上下文中分析其具體意義,靈活地處理詞匯間的對等(唐智為,2014)。同樣,線上課程材料中生詞英譯實現(xiàn)語義等值的前提是譯文要準確反映出生詞的概念義,同時也要反映出生詞在特定語境下的附屬義。為了更好地達到詞匯間的語義對等,線上課程材料要結合其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點,以補充單純的詞匯翻譯所不能達到的完全對等效果。
(一)合理利用音頻、視頻和文檔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條件
在線上課程材料中,音視頻材料已完成了大部分文檔材料中所羅列生詞的解釋翻譯,并在其中根據課程難度以及學習者的學習程度給出了適當?shù)脑~匯搭配和具體適用情況。此外,文檔材料中還提供了原文對話及其對應的譯文。因此,音視頻材料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逼真的語言交際情境,同時文檔材料中的原文對話為學習者提供了語境以補充釋義不足,并提供生詞的搭配信息和用法幫助學習者理解釋義。因此,線上教材生詞材料有著明確、豐富的語境條件。語境條件下的學習可以提供與第二語言詞匯相關的多種聯(lián)系,從長遠效果來看,語境條件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詞匯,因而有助于記憶效果的保持及詞匯的靈活運用(孫燕青,2000)。我們應該合理利用這一優(yōu)勢以求更好地達到生詞英譯的語義等值。
劉佩斯(2013)認為熱詞的英譯應結合具體的語境,我們認為新詞以及中國特色詞的英譯亦然。此外,新詞、熱詞和中國特色詞的譯釋如果簡單地采用“直譯”法,可能導致學習者理解困難,使生詞的翻譯不為學習者理解接受。而對于學習者來說,掌握這些詞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內涵意義,因此在語境條件下還需要一定的解釋說明,為學習者的理解提供便利。
(二)利用聽覺和視覺的多渠道輸入
李黎等人(2009)在對詞匯學習效果影響機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視覺輸入和聽覺輸入均能引起聽覺中心和視覺中心的強烈激活,并且視覺輸入和聽覺輸入的處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即視覺刺激會導致聽覺中心刺激,反之亦然。線上課程材料中的音頻材料通過聽覺輸入刺激學習者的聽覺中心,視頻材料通過視覺輸入刺激學習者的視覺中心,多渠道輸入使得信息更有可能進入長時記憶。線上課程材料采用多渠道輸入的方式,幫助學習者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以達到詞匯語義上的等值。
音頻材料的聽覺輸入刺激和視頻材料的視覺輸入刺激為學習者理解生詞的語體和感情色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生詞的英譯若忽略生詞的語體和感情色彩,只會造成音視頻材料與生詞英譯在生詞語體和感情色彩這一信息上的前后矛盾,讓學習者感到困惑,也會讓之前音視頻材料為學習者打下的良好基礎功虧一簣。因此,在線上課程材料的生詞英譯過程中,譯釋要與生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一致。
五、結語
本文從語義等值理論出發(fā),以Chinesepod的課程材料為例,分析了線上課程材料的特點造成的生詞英譯語義不等值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線上課程材料中的生詞英譯仍沿用線下教材中的生詞英譯方法,沒有突出線上課程材料的實時性、多樣性以及情景虛擬性等特點。我們認為,在遵循語義等值的原則下,線上課程材料要合理利用音頻、視頻和文檔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條件以及聽覺和視覺的多渠道輸入等優(yōu)勢,以提高線上課程材料中生詞的英譯質量和使用價值,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學習線上對外漢語課程。由于受到時間和本人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僅挑選了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網站作為研究對象,后續(xù)研究還可以選擇多個網站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在線上環(huán)境中最優(yōu)的生詞英譯策略。
本文為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項目[2015R405063]。
參考文獻:
[1]施光亨.對外漢語教學整體設計再思考及其他[A].中國人民大學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編.漢語研究與應用(第1輯)[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徐品香.教材生詞英譯問題負面影響的解決對策——從詞匯教學
的角度談起[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魯潔.從對等的角度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生詞的英語翻譯問題
[J].安徽文學(下半月刊),2009,(3).
[4]唐智為.從對等理論看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英文注釋[D].長沙:湖
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魯健驥.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7,(4).
[6]周國光,徐品香.對外漢語教材生詞英語譯釋和漢語詞語學習偏
誤[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7]張亞非.試論雙語翻譯的結構等值、語義等值和語用等值[J].現(xiàn)
代外語,1987,(1).
[8]張屹,祝智庭.信息時代全球化教育的知識結構[J].全球教育展
望,2001,(11).
[9]沈孝親.網播Podcasting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
Chinesepod為個例研究[J].湘潮月刊,2009,(4):97-98.
[10]Geoffrey Leech.Semantics[M].London:Penguin,1974.
[1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張元,王銀泉.中國特色新詞英譯現(xiàn)狀及其翻譯策略[J].南京
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13]余義勇.漢語流行語的翻譯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10,
(4).
[14]吳光華.漢英大詞典(第3版)[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0.
[15]劉佩斯.淺析網絡熱詞“中國式”英譯的問題[J].成功教育,
2013,(5).
[16]孫燕青.語境與第二語言詞匯學習[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
學版),2000,(5).
[17]李黎,李霄翔,居勝紅.感官型學習風格對詞匯學習效果影響
機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
[18]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the Netherlands:E.J.Brill,1964.
[19]Eugene A.Nid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the Netherlands:E.J.Brill,1982.
[20]J.C.Catford.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1]錢多,李雷.試論對外漢語初、中級教材生詞的英文翻譯問題
[J].焦作大學學報,2007,(3).
(陳佳雯 許蔚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3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