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把小學語文的朗讀巧妙地比喻成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接的橋梁,提出四種行之有效的語文朗讀教學技巧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構建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389-02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朗讀教學訓練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1.利用媒體激發(fā)朗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2.利用范讀指導朗讀
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和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區(qū)分文體指導朗讀
就高年級來說,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贰ⅰ犊蓯鄣牟萏痢返冗@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有感表情地朗讀。
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yōu)美,筆調活潑的《桂林山水》,就必須采取鮮明的節(jié)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讀《激光》這樣的說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為《激光》是用具體數(shù)據(jù)來說明激光的特點與作用的。如果還照《桂林山水》那樣的節(jié)奏、語調、語勢、情感來讀就欠妥。這種文體的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層次清楚。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發(fā)展思維和語言,就達到目的了。
4.抓住重點指導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5.結語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jié)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有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 吳思娜,舒華,劉艷茹.語素意識在兒童漢語閱讀中的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1).
[2] 盧偓.朗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展現(xiàn).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4).
[3] 陳少華.朗讀--讓語感不再朦朧.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12).
作者簡介:
王曉翔(1982.04-),男,陜西省蒲城人,蘭州市安寧區(qū)蘭州交通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