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研究
        ——基于上海市521個樣本的實證分析

        2016-07-13 09:19:42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客觀因素考研大學生

        丁 彤

        (華東理工大學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01424)

        ?

        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研究
        ——基于上海市521個樣本的實證分析

        丁彤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201424)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走向后大眾化,“考研熱”持續(xù)升溫,理性分析和探討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利用上海市奉賢大學城的調查數(shù)據(jù),嘗試運用邏輯斯特回歸工具,對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性別、父母從事的職業(yè)、父母對考研的支持力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鄉(xiāng)所在地、學校性質和學校類別對大學生考研選擇產(chǎn)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考研;客觀因素

        一、引言

        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經(jīng)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后大眾化。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中的就業(yè)競爭壓力也日趨激烈。在人才需求和就業(yè)壓力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研。據(jù)《2015年全國研究室招生數(shù)據(jù)調查報告》,連續(xù)20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shù)逐年遞增約10-15萬人,考研大軍已然形成,“考研熱”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但在2014年,這場持續(xù)了20多年的“考研熱”開始降溫,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shù)為164.9萬人,較2014年減少6.5萬人[1]??佳袨楹稳绱酥疅??為何近幾年來又有降溫的趨勢?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考研動機究竟是什么?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的考研決策?這些問題無疑值得我們的反思。

        不同的影響因素對大學生的考研決策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這些影響因素直接制約著大學生的升學決策,間接影響著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因此正確分析大學生考研的影響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此為依據(jù),國家可以制定正確的就業(yè)政策和考研政策,優(yōu)化科研環(huán)境,促進我國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高??梢誀I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做好教育和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引導大學生擺正自己的學習考研心態(tài),正確認識和理解考研問題。

        基于對大學生考研問題的關注和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除名校情結、成就動機以及逃避就業(yè)壓力等主觀因素會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之外,很多客觀因素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考研決策,例如性別差異、地理位置、經(jīng)濟水平、學校差異和專業(yè)背景等等。這些主客觀因素共同決定了大學生的考研動機。

        二、文獻綜述

        一直以來,國內(nèi)學者對大學生考研因素的研究充滿興趣,特別是近年來“考研熱”的盛行,更掀起學術界的“研究熱”。翁少娟指出:在“考研熱”盛行早期階段,學者多從宏觀的角度,從社會發(fā)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家政策的傾斜等視角,從外部因素分析“考研熱”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2]。董霞分析了考研熱的外部影響因素,指出知識經(jīng)濟時代塑造了崇尚知識的社會氛圍,促進了考研熱的升溫[3]。

        進入21世紀,學者傾向于從微觀的角度出發(fā),分析“考研熱”的主觀原因。張寶英以經(jīng)濟學為理論基礎,運用經(jīng)濟學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大學生選擇考研與否的經(jīng)濟行為[4];杜京通過對應屆畢業(yè)生考研的個人經(jīng)濟成本、就業(yè)成本、時間成本、心理成本四個方面的分析,分析大學畢業(yè)生考研的機會成本[5];王俊、劉若泳通過對武漢7所211高校研究生進行抽樣調查,分析其報考動機,結果表明,“對理想工作的追求”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6];歐金麗、邱桂淑、潘浩津等人以廣東省高校為例,分析影響大學生考研的因素,研究調查表明良好的學習成績,實現(xiàn)自我價值是影響大學生考研的因素,證明和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以及對知識的追求成為其選擇考研的主要目的[7];劉天軍以陜西省6所高校的抽樣調查所獲得的資料為基礎研究大學生考研動機,逃避暫時的就業(yè)壓力是大學生選擇考研的主要動機,本科生選擇考研的動機多種多樣,具體包括就業(yè)壓力、學術研究、戶口問題、群體效應、名校情結、父母期望、專業(yè)不滿等7個方面[8]。

        近年來也有少數(shù)學者開始關注影響大學生考研的客觀因素,例如朱寧波、赫麗娜、李亞文考慮到生源背景、讀研費用、院校實力及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對考研動機的影響[9]。王小清、林榮華也曾提出考研信息獲得、家庭關系、學校條件、輔導班、求職等客觀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考研心態(tài)[10]。

        綜上所述,學術界關于大學生考研選擇問題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大多數(shù)研究傾向于把大學生的考研動機歸結于“文憑崇拜”,學習成績優(yōu)異,躲避就業(yè)壓力,追求學術和科研,群體效應等主觀因素,分析問題的角度比較片面,關于客觀因素的研究較少。其次,少數(shù)涉及客觀影響因素的文獻,分析不徹底,不深入,只是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概括,并沒有探討這些因素為何影響以及如何影響大學生的考研決策,解釋力不夠。最后,現(xiàn)有文獻對于客觀因素的研究范圍較狹窄,僅把客觀因素限定為性別、學校性質、生源地區(qū),很少涉及家庭經(jīng)濟水平、父母學歷和職業(yè)、學校類別、民族、宗教等客觀因素的研究。

        鑒于此,本文擬采用以問卷為主的調查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和邏輯斯特回歸分析的資料分析方法,以上海市奉賢大學城三所大學為例,試圖分析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并嘗試性地提出關于引導大學生考研選擇的政策建議。本文“客觀因素”主要指的是:不依賴個人意志發(fā)生變化、客觀存在的個體內(nèi)部微觀特征和外部背景特征,與主觀動機和意志相對,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專業(yè)、家鄉(xiāng)所在地、家庭情況和學校情況等。

        三、研究方法

        (一)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的數(shù)據(jù)收集主要以問卷調查方法為主,根據(jù)配額抽樣和隨機抽樣的原則,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分別對上海市奉賢區(qū)大學城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地點是三所高校,分別是一本理工科院校、一本文商類院校、二本理工類院校,主要是在高校中的圖書館、考研自習室、研討室、教學樓隨機發(fā)放問卷。調查者被告知本次調查是自愿并且匿名參與的。采用個別發(fā)送法,問卷當場填答當場回收。一本理工科院校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問卷178份;一本文科類高校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問卷176份;二本理工科院校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問卷177份。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40份,回收問卷531份,回收率為98.33%,有效問卷為521份,有效回收率為96.48%。調查對象主要是大三大四學生和研究生,男女比例近似1比1,專業(yè)主要涉及文商科、理工科兩大類。

        (二)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首先進行個案訪談,通過訪談結果和文獻研究設定假設,設計問卷初稿,小范圍地進行探索性研究。再根據(jù)問卷回收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形成終稿。問卷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調查,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宗教、專業(yè)、家鄉(xiāng)所在地等;第二部分為家庭情況調查,包括父母職業(yè)、父母學歷、家庭年收入、父母對考研的支持程度等;第三部分為學校情況調查,包括學校性質和類型、學校舉辦的與考研相關的活動等。

        (三)變量測量

        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因變量為“是否考研”,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的指標分為以下三個層面12個變量:1、個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宗教、專業(yè)、家鄉(xiāng)所在地(根據(jù)2015年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人均財政收入、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三項經(jīng)濟指標把全國劃分為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華東華南華北地區(qū)和港澳臺地區(qū),和非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華中西北西南東北地區(qū)①);2、家庭情況,包括父母職業(yè)、父母學歷、家庭年收入(主要分為低收入水平:年收入3萬以下;中等收入水平:年收入3萬到8萬;高收入水平:年收入8萬以上)、父母對考研的支持程度(非常支持提供費用幫助、支持但是費用自理、隨意、不支持);3、學校情況,包括性質(一本或二本院校)、類別(文科或理科院校)。

        由于本項研究的因變量為二分類變量(是、否),并且自變量數(shù)目較多,且包含多種數(shù)據(jù)類型(分類型數(shù)據(jù)、順序型數(shù)據(jù)和數(shù)值型數(shù)據(jù)),所以適合邏輯斯特回歸工具(Logistics)。

        表1 logistic分析的主要變量賦值

        四、結果分析

        (一)樣本介紹

        本次調查樣本總數(shù)為521,樣本特征說明如表2所示。

        其中,決定考研或者已經(jīng)是研究生的人數(shù)為260人,占總數(shù)的49.9%,不準備考研的人數(shù)為261,占總數(shù)的50.1%。

        (二) 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在運用邏輯斯特回歸(Logistics)進行分析時,采用了自動篩選顯著變量的 “進入”(Enter)方法,以納入標準α=0.05,剔除標準α=0.10,建立了最優(yōu)回歸方程。在三個層面中12個變量中,統(tǒng)計結果顯示出有7個自變量有對因變量“考研選擇”有顯著影響,分別是性別、父母從事的職業(yè)行業(yè)、父母對考研的支持力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鄉(xiāng)所在地、學校性質和學校類別,這7個變量最終進入回歸模型。而年齡、宗教信仰、民族、專業(yè)、父母學歷對考研決策的影響不顯著。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如表3所示。自變量中的分類變量全部經(jīng)過虛擬變量處理,每個分類變量都以最后一類為參照類。例如“父母對考研的支持”以“不支持”為參照組,家庭年收入以“高收入水平(年收入八萬以上)”為參照組。

        表2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表

        表3 大學生考研的客觀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估計結果(N=521)

        由表3可以看出,性別、父母從事的職業(yè)行業(yè)、父母對考研的支持力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鄉(xiāng)所在地、學校性質和學校類別這七個反映客觀條件的因素,其顯著水平都小于5%,顯著地影響大學生考研決策,具體情況如下:

        1.個人基本特征

        (1)性別因素對考研選擇影響顯著。相對于女性而言,男性選擇考研的概率更大,后者發(fā)生比是前者的8.955倍。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不太相同,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性別歧視”,女生往往就業(yè)壓力更大,為逃避就業(yè)壓力其會傾向于選擇考研。而近幾年由于社會觀念的進步和反性別歧視的法律規(guī)范的完善,使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歧視”逐漸淡化。例如200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yè)促進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用人單位錄用女職工,不得在勞動合同中規(guī)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nèi)容。”同時《憲法》、《勞動法》與《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中也對反就業(yè)性別歧視作出了原則性規(guī)定。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家庭對男生考研繼續(xù)深造的期望一般大于女生。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思想認為女孩要嫁出去,沒有必要花太多的錢去供她讀研而使家庭承受過重的負擔。不論是教育偏向還是大眾傳媒傾向,都造成了女性低期待心理和低成就動機。在調查中,一些女大學生也提到過“我不是男生,沒有必要學那么多,不必有那么大的成就”。這種低期待造成了女性對自我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低關注、低參與、低競爭和低成就,從而影響她們的考研選擇[11]。

        (2)大學生的家鄉(xiāng)也對考研選擇產(chǎn)生影響,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概率比非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生高,前者考研的發(fā)生比是后者的2.955倍。學生生源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越高,學生選擇考研的可能性要越大。筆者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來自華東和華北地區(qū)的大學生,特別是長三角地區(qū),更加青睞考研。這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考研教育投資的成本收益差異有關。就收益而言,邢春冰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東部地區(qū)和發(fā)達城市的教育回報率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qū)[12]。就成本而言,不同地區(qū)的考研成本分擔比例也不同,個人負擔的教育成本越高,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支出越少,會相應地減少個人家庭的考研選擇,教育機會就會受到一定的制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政府對教育的投資比較大,家庭教育福利相對較優(yōu)越,考研的成本較低。綜合成本收益的比較分析,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家庭更易選擇考研。并且也有學者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期望也存在地區(qū)差異,以烏魯木齊和長春市為樣本,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較差的社會背景會抑制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13]。

        2.家庭特征

        (1)父母從事的職業(yè)和行業(yè)同樣會影響大學生的考研選擇。父母的職業(yè)是國家機關及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或公司職工,例如公務員、教師等,其子女選擇考研的可能性最大。與父親職業(yè)是其他(包括自由職業(yè)者)的大學生相比,父親職業(yè)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前者1.57倍,父親是公司職工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1.55倍。這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由于父母職業(yè)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楊春華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從“對孩子學歷的期望”和父母的職業(yè)關系來看,從事服務行業(yè)工作人員、普通工人這些職業(yè)的父母期待孩子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教師、司法、警察、專業(yè)技術人員等[14]。這些父母往往代表著社會的中階層家庭。與低階層家庭相比,中階層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并且大多數(shù)家庭是獨生子女,把“光宗耀祖”的重任寄托在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與高階層家庭相比,中階層家庭的父母更迫切地希望實現(xiàn)“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

        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發(fā)現(xiàn)是母親職業(yè)比父親職業(yè)對孩子考研選擇的影響更大。這可能是因為在大部分家庭中母親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孩子考研決策中比父親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更有話語權。母親職業(yè)是公務員、教師或公司職員的子女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分別是自由職業(yè)母親的子女的7.824倍和6.828倍。

        (2)父母的支持程度也制約著大學生考研選擇。父母“支持考研并提供費用支持”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父母反對考研”的32.691倍,“父母支持考研但費用自理”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父母反對考研”的20.755倍,因此父母越是支持學生考研,學生選擇考研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從側面也說明,大部分的中國子女對教育選擇是沒有自主性的。中國應試教育制度和競爭激烈的“一考定終身”制度使大部分學生處在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巨大壓力之下,特別是專制型的家庭中,父母多對孩子的學習等行為進行過分管制,他們會主觀地為孩子選學校,為孩子找輔導班,會一意孤行地要求孩子把所有時間都排滿、都利用起來[15]。中國學生的教育選擇缺乏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3)家庭年收入越高,大學生更有可能選擇考研。與高收入水平(年收入8萬以上)的家庭相比,來自中收入水平(年收入3萬到8萬)家庭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前者的0.577倍,而低收入水平(年收入3萬以下)家庭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的發(fā)生比是高收入家庭的0.162倍。這主要因為繼續(xù)讀研深造需要付出巨大的經(jīng)濟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即各類學雜費和書本費,還包括選擇讀研的機會成本,即因為讀研而放棄的工資收入。2013年,國家財政部、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提出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研究生學費已成為一般家庭不容忽視的費用開支。例如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天津市建筑學碩士、出版碩士等每生每學年大約1.8萬元;公共管理碩士、金融碩士等每生每學年大約2.8萬元,工商管理碩士每生每學年大約4.4萬元。出國讀研費用更是有國內(nèi)讀研的十倍之多。

        讀研所付出的機會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既包括讀研放棄的工作收入,即經(jīng)濟成本;讀研所消耗的時間,即時間成本;也包括因放棄工作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驗成本,讀研產(chǎn)生的心理成本。綜合成本和收益分析,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選擇考研的可能性更高。

        3.學校特征

        (1)學校性質也會對大學生考研選擇產(chǎn)生影響,本科是二本院校的大學生讀研的可能性更大,二本院校學生考研的發(fā)生比是一本學校學生的4.398倍,這與當今社會的“學歷歧視”有很大關系。由于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并且獲取信息的成本很大,因此用人單位往往存在統(tǒng)計歧視現(xiàn)象,偏愛來自重點一本大學的求職者,甚至采取“唯211、985工程院校”的原則。二本院校的學生迫于勞動力市場中的“學歷歧視”,不得不考取重點大學的研究生,證明自己的實力。

        (2)理工類院校的學生選擇考研的可能性大于文商類院校,后者考研的發(fā)生比是前者的0.417倍。理工類院校考研比重高,文商類院校考研比重低,這主要因為理工科院校科研氛圍相對濃厚,學校也比較重視甚至鼓勵考研。相比于文商類院校,理工科院??佳兄笇?、學術比賽等活動更多。表4、表5、表6是理工類和文商類院校的調查對象關于學校所舉辦的與考研相關的活動的回答。結果顯示理工類院校舉辦學術講座和學術比賽的頻率明顯高于文商類院校,每學期考研指導的次數(shù)也較多。所以理工類院校的考研氛圍比較濃厚,學校提供考研的支持也比較多。在調查中筆者也與個別調查對象進行了簡要的深度訪談,發(fā)現(xiàn)最初沒有考研意向的學生,受學校環(huán)境和周圍同學的感染,漸生考研意向,這也說明校風和學?;顒訉Υ髮W生考研具有一定的影響。

        表4 學校類別與學術講座頻率的百分比

        表5 學校類別與學術比賽頻率的百分比

        表6 學校類別與每學期內(nèi)舉辦考研指導次數(shù)的百分比

        五、結論與實踐意義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資料收集方法和邏輯斯特回歸工具的資料分析方法,基于對上海市奉賢大學城三所大學521個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探討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父母從事的職業(yè)、父母對考研的支持力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鄉(xiāng)所在地、學校性質和學校類別對大學生考研選擇產(chǎn)生顯著影響。男性、父母職業(yè)是國家機關及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或公司職工、父母對考研的支持程度高、家庭年收入水平高、來自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華東華北華南和港澳臺地區(qū))、本科為理工類二本院校的大學生更易選擇考研。

        以往研究大多關注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主觀因素,從微觀的層面分析個人主觀動機對考研決策的影響,例如“文憑崇拜”,躲避就業(yè)壓力,群體效應等。研究角度比較片面,研究范圍比較狹窄,把主觀性因素與客觀性因素混為一談,不利于我們對影響大學生考研動機的因素有全面而準確地把握。并且現(xiàn)存文獻對考研影響因素的解釋力不夠,只是簡答籠統(tǒng)地羅列出研究結論,并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本文則聚焦于影響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運用邏輯斯特回歸分析方法并結合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深入分析性別、父母從事的職業(yè)、父母對考研的支持力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家鄉(xiāng)所在地、學校性質和學校類別等客觀因素是如何影響大學生的考研決策。正確認識影響大學生考研選擇的客觀因素,是引導其做出正確的考研決策、真正實現(xiàn)考研目標的必要條件。

        本項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從大學生的引導角度來說,樹立正確的考研觀念和端正考研態(tài)度最為關鍵。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yè)必備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大學生讀研應該是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不能因為自己是女生而覺得讀研“沒有必要”。讀研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場的需要和社會的期待。同時注意增強大學生在讀研決策上的自主性,應該在考研問題上有自己的主見,結合父母的意見,獨立地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考研決策。既不能完全聽從父母,也不能完全不顧父母的建議。

        此外,從研究生的培養(yǎng)角度來看,高校應該積極開展與考研相關的指導活動,提供完備的硬件措施和物質基礎。高校應該加強就業(yè)和考研指導,例如經(jīng)驗交流會、考研咨詢會等等,合理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考研動機。學生進入到大二以后,學校就可以對其進行考研和就業(yè)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轉達,讓學生在廣泛了解的基礎上,盡早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考研和就業(yè)選擇。

        最后,從社會和政府的角度來說,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杜絕就業(yè)市場中的“性別歧視”和“學歷歧視”現(xiàn)象,為考研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正是因為就業(yè)機會相對有限,非重點高校的大學生更寧愿考研,贏得就業(yè)的“敲門磚”,長此以往考研已經(jīng)失去了最初的性質,社會就業(yè)的壓力使得考研成為一項“義務”,“學歷性考研”屢見不鮮。

        政府也應加大對家庭困難研究生學費的相應補貼,資助那些因為經(jīng)濟困難而對考研“望而卻步”的大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考研貸款和獎學金,根據(jù)地方經(jīng)濟水平規(guī)定高校研究生學費的最高限額,避免發(fā)生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窮二代”“窮三代”的惡性循環(huán)。同時政府也應該統(tǒng)籌各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各地區(qū)的教育公平,加大對落后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財政投入。

        總之,結合影響大學生考研決策的客觀因素,真實地了解大學生考研的動機和心態(tài),政府、學校、個人三方共同努力,為考研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推動我國科研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

        注釋:

        ① 本次調查根據(jù)國家官方區(qū)域劃分標準,把調查對象家鄉(xiāng)分為華東地區(qū)(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華南地區(qū)(廣東、廣西、海南),華中地區(qū)(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華北地區(q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西北地區(qū)(寧夏、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山西、甘肅),西南地區(qū)(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東北地區(qū)(遼寧、吉林、黑龍江),港澳臺地區(qū)。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在線.2015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EB/OL].[2015-12-20].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e.shtml.

        [2]翁少娟.大學生考研動機探析[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1-43.

        [3]董霞.考研熱的冷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9(2):38-40.

        [4]張寶英.大學畢業(yè)生考研的經(jīng)濟行為分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3):34-37.

        [5]杜京.應屆大學畢業(yè)生考研機會成本分析[J].價值工程,2011(10):298-299.

        [6]王俊,劉若泳.研究生報考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4):89-93.

        [7]歐金麗,邱桂淑,潘浩津.影響大學生考研的因素分析——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5):185-188.

        [8]劉天軍.大學生考研動機及影響因素研究[J].高等財經(jīng)教育研究,2013(1):71-75.

        [9]朱寧波,赫麗娜,李亞文.關于大學生考研動機問題的調查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44-47.

        [10]王小清,林榮華.影響大學生考研心態(tài)的因素探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8):19-21.

        [11]吳文菊.教育和傳媒偏向對女性低成就動機的影響[J].教育科學,2002(6):58-59.

        [12]邢春冰,賈淑艷,李實.教育回報率的地區(qū)差異及其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J].經(jīng)濟研究,2013(11):114-126.

        [13]楊春華.教育期望中的社會階層差異:父母的社會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關系[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4):71-76.

        [14]楊春華.教育期望中的社會階層差異:父母的社會地位和子女教育期望的關系[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4):71-76.

        [15]權民.略論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發(fā)展的影響[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73-77.

        (責任編輯:胡志剛)

        An Analysis of Objective-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Based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521 Samples from Shanghai City

        DING Tong

        (CollegeofSocietyandPublicManagement,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

        andTechnology,Shanghai201424,China)

        Abstract:A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popular,“Craze for Graduate Education”phenomenon has continued to warm up.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objective factors that would affect the choice of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urvey in the University Town in Fengxian District of Shanghai,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SPSS. Logistics regression tool to analyze the objec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parents’occupation, parents’support,the level of family income and hometown location,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type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choice of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 words:undergraduate student;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objective factors

        收稿日期:2016-02-24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研究項目(201510251079)

        作者簡介:丁彤(1995-),女,河南鄭州人。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主要從事社會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874 (2016) 02-0030-08

        猜你喜歡
        客觀因素考研大學生
        考研,我是怎么堅持過來的
        考研,我是怎么堅持過來的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56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現(xiàn)狀及應對方式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37:29
        鐵路車站接發(fā)列車安全性系統(tǒng)分析
        淺析文學風格的形成
        青春歲月(2015年18期)2015-10-12 12:40:05
        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免费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91在线|亚洲| 大量老肥熟女老女人自拍| 国产午夜精品综合久久久| 精品久久一品二品三品| 人妻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五 | 久久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亚洲天堂丰满人妻av|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200篇白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下载|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 美腿丝袜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禁区一区二区三区天美| 女优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 最近在线更新8中文字幕免费|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97视频在线播放|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无码免费| 日本激情久久精品人妻热| 国产三级av大全在线爽| 亚洲av福利院在线观看|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韩国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女厕偷拍一区二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av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久久|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黄页免费人成网址大全| 成熟了的熟妇毛茸茸|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在线成人tv天堂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