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亞鋒
【摘 要】當前,習作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也是小學生的普遍感受。有的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胡編亂造,不能“樂于表達”,也缺乏“習作的自信心”。如何扎實、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更是語文老師要探索與實踐的問題。筆者經(jīng)過探索與教學實踐,提出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策略:重視在閱讀中積累、重視在生活中感悟、重視在修改中提高。
【關鍵詞】習作;教學;閱讀;策略
“作文難,難作文”,這一現(xiàn)象仍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小學生的普遍感受。由于學生缺乏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語言組織能力低下,習作時無話可說、東拼西湊,不能“樂于表達”,也缺乏“習作的自信心”。作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呢?
1 重視在閱讀中積累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睘榇?,教師要特別重視閱讀教學,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從“銀杏樹、楓樹、田野”等事物顏色的變化中,從而打開了秋天之門,“秋天的雨,帶給大家是一曲豐收的歌”。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理解秋天不僅是美麗的季節(jié),而且是收獲的季節(jié)。有了這種共鳴,如果在寫自己眼中的“秋天”時,也就“言之有物”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質疑,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享受閱讀的快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猴王出世》、《景陽岡》、《草船借箭》、《“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要及時地讓學生讀相應的名著,達到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補充這一目的。實踐證明,大量閱讀,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使他們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
2 重視在生活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由此可見,習作是生活的反映,因生活的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小學習作教學,更要立足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反映出他們天真無邪、活潑好奇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引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獲取習作素材。
2.1 堅持勤思考寫日記
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有感而發(fā)的良好學習習慣。日記里可以寫在上學途中、學校里、家里發(fā)生的事;或以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展開思考;或以學過的一篇課文引發(fā)的聯(lián)想;或續(xù)寫課文、縮寫課文;或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或寫自己的心里話……不管寫什么內容,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寫真話,記真事,抒真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明白習作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就可以避免學生在習作時“胡編亂造”的現(xiàn)象。
2.2 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是呈現(xiàn)習作個性化的基礎。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家庭氛圍、成長環(huán)境不同,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能寫多少就寫多少,表達出對生活的感悟。如一次春游,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事,還可以寫自己的心情等,同一個主題呈現(xiàn)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的習作就會出現(xiàn)“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生動局面。
2.3 讓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鏡頭”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的生活也是天真爛漫的,如何讓學生的習作豐富多彩,也是教師們的不斷追求。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挖掘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鏡頭”,如《童年趣事》是常見的習作題目,這個“趣”如何體現(xiàn),有的學生在吃酸湯面時放了一些白糖,他以《真難吃呀》為題表現(xiàn)“趣”,還有的學生買鹽時,不小心撒在地上弄臟了,回家后用水清洗,他以《怎么不見了》為題表現(xiàn)“趣”……像這些習作,不僅題目富有個性,從選材上,把“傻事”當“趣事”,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 重視在修改中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賈島的“僧推月下門”的“推”字,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等。葉圣陶為肖復興修改過的《一幅畫像》等,都說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倡導學生修改習作。
3.1 自主修改
從字、詞、句等方面修改,達到不寫錯別字,語句通順,書寫規(guī)范。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反復地、多角度、多層次地修改自己的習作,對于不準確的詞句,可以采用刪、改、添等方法。
3.2 小組互改
在自主修改的基礎上,采用小組互改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閱讀同伴的習作,增加相互交流的機會。同一事物、景物,如何表達的更具體、生動,取長補短,達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
3.3 教師幫改
教師批改習作,應采用簡批與細批相結合,直接批改和間接批改相結合,全面批改和擇優(yōu)集體批改相結合,營造一個開放、互動的作文批改模式,杜絕“對文不對生”的籠統(tǒng)批改方式。同時,教師還可利用交互式白板,對優(yōu)秀習作展評,對學困生的習作予以肯定的方法,努力張揚每篇習作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學生習作的點滴進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總之,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是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落腳點,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進一步的探索,讓學生掌握習作的主動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組.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競芳.抒寫生活真情,展現(xiàn)個性風采[J].小學語文教學,2004(3).
[3]劉軍平.作文教學策略談[J].甘肅教育,2014(18).
[4]陳德.小學生作文教學的三個立足點[J].甘肅教育,2015(1).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