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順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吉林 延吉 133000)
?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中的應用
崔玉順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選定活動主題,調查急診護士用藥失誤事件,找出并分析急診護士用藥失誤事件的主要原因,實施有效對策,比較實施前后急診用藥失誤事件數據。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急診護士藥物知識考核分數較活動前明顯上升,用藥失誤事件數量較活動前明顯下降,目標達成率為125%,進步率為55.6%。結論 實施品管圈活動可有效降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率,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急診護理質量及保障急診患者用藥安全。
【關鍵詞】急診護士;用藥;失誤;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在相同、相近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覺組成的活動團隊,按照品管圈活動程序,通過團體合作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品管圈做為一種推動質量提升的有效工作方法,近年來在醫(yī)院中的應用成效卓著[1]。急診科收治各類急危重癥患者,藥物治療幾乎涵蓋所有患者的醫(yī)療診治過程,據WHO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患者的死亡與藥物安全有關。而急診藥物種類繁多、使用復雜多樣、急診患者病情急、變化快、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心理壓力大,以上種種皆會影響護士對藥物的正確判斷及應用,導致失誤發(fā)生。為有效減少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率,我科成立了品管圈,以此為主題,于2014年6~10月間開展品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品管圈圈名為“321”圈,成員共有9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6人,護師2人,經過民主投票選舉產生圈長1人,由資深急診護理專家任輔導員,圈員平均年齡(33.2±5.0)歲,碩士學位3人,其余成員全部為本科學歷。
1.2方法
1.2.1選定主題:活動主題選定采取了“頭腦風暴法”及“531評價法”。圈長召集會議,全體圈員分析了急診臨床實踐中存在的的不良事件或隱患,分別提出本次活動選題,包括:①降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率;②提高急診搶救物品完備率;③降低急診表格書寫漏項率;④降低患者非計劃拔管率;⑤提高急診護士健康教育執(zhí)行率;⑥降低急診器械故障率。經全體圈員討論分析,普遍認為急診用藥失誤是目前危及患者安全的重要問題,并從上級政策切合度、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投票評分,結果顯示 “降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率”得分最高,全體圈員達成共識,將該主題定為本次QCC活動主題。
1.2.2擬定計劃:全體圈員預估了活動各步驟所需時間、使用工具、活動地點,并根據圈員特點進行了工作分配,繪制了活動計劃表及甘特圖,報請上級核準后正式進入品管活動。
1.2.3現狀調查:2名圈員負責對2013全年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了回顧性調查,篩查出藥物相關事件22件,其中續(xù)點應沖管而未沖管事件11件,遺漏給藥6件,給藥時間錯誤2件,給藥溶劑錯誤1件,給藥劑量錯誤1件,給予錯誤藥物1件。
1.2.4目標設定:根據相關公式: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計算出本期QCC活動的目標值=22-(22×74.27% ×60%)=12,即12件/年(1件/月)。
1.2.5解析原因:全體圈員通過經驗總結、資料查閱、專家及同事調查等方式收集導致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的原因,并對原因進行分析整合,以魚骨圖形式從人、機、料、法、環(huán)五個方面共列出56條原因,全體組員經分析討論,認為以下原因是導致急診護士用藥失誤的主要原因:①缺少急診用藥標準流程;②缺乏藥物知識;③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④藥物標識不清;⑤慣性思維;⑥交接不認真;⑦藥物放置混亂;⑧預警信息不暢通[2],并通過全體急診醫(yī)護人員驗證。
1.2.6對策擬定:①優(yōu)化急診用藥標準流程,以往急診護士應用全院病房通用的藥物處理流程,因急診臨床的特殊性,通用流程中部分環(huán)節(jié)急診不涉及,還有部分環(huán)節(jié)無法責任到人等。開展活動后,我們將醫(yī)院藥物處理流程根據急診臨床實踐加以優(yōu)化,刪除無用環(huán)節(jié),增加急診關鍵流程,改良查對方式。經臨床應用,反復修改,目前已正式使用4個月左右,護士普遍反應新流程實用性、針對性、可執(zhí)行性強,且責任到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②加強藥物知識學習與培訓[3]:a.藥物知識培訓課程納入科室業(yè)務學習,由專業(yè)藥師或醫(yī)師授課,藥物知識考試納入季度考核,成績與個人績效收入掛鉤;b.藥物說明書整理于活頁夾內,由于急診用藥涉及多???,按??祁悇e整理編號,注明活頁頁數,如NO1為神經科,所涉及藥物說明書集中放置于相應活頁內,篇首有目錄,藥物說明書定點放置,專人管理及更新,藥物查找非常方便,便于藥物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的學習;c.整理各??萍痹\常用藥物的使用要點,形成“急診常用藥物使用簡表”,注射室上墻,護士配藥、輸液及換液前可快速查找參考,及時發(fā)現配伍禁忌或問題醫(yī)囑,如溶劑選擇錯誤、超劑量用藥等。d.重視新入科護士的藥物知識培訓,循序漸進。③使用醒目標識:現狀調查階段護士反應:遺漏給藥及給藥時間錯誤兩項用藥失誤與標識不清最為相關。針對問題點,QCC小組給予相應對策:a.續(xù)點遺漏:原因是續(xù)點臺無床號標識,患者輸液混放,尋找費時費力,換床患者輸液轉移未至相應床號,導致續(xù)點遺漏。對策是續(xù)點臺做好床號標識,續(xù)點輸液并嚴格按床號入座,患者換床,第一責任人負責將續(xù)點及巡視單更換位置,避免續(xù)點尋找費時費力及遺漏。b.加藥遺漏:最多原因是高危藥品集中放置于高危藥品區(qū)域,而其他藥物放于輸液旁,當情況緊急時,高危藥品易漏加。對策是輸液中有氯化鉀或胰島素等高危藥品時,收藥護士在輸液瓶簽上的高危藥品用紅圈勾劃,一目了然,用效避免了遺漏。c.時間針遺漏:原因是當日時間針輸液、次日、三日輸液混放,查找費力,且交班時易出現視覺誤差,導致當日時間針漏輸,影響患者療效,致糾紛發(fā)生。對策是按給藥時間規(guī)定藥品擺放區(qū)域及容器,如當日時間針,直接放置于操作臺等待區(qū);次日輸液放于黃色筐后、第三日輸液入于粉色筐后,再放入等待區(qū),避免了遺漏現象。④減輕護士工作壓力,倡導無懲罰不良事件上報;對于未產生不良后果的藥物不良事件給予非懲罰處理;獎勵上報不良事件隱患、及時發(fā)現不良事件并給予彌補的護士,形成團結互助的團隊作風。⑤保證信息通暢:利用目前手機微信載體,設置急診微信群,不良事件原因及對策、科室信息等一旦上傳,人人及時收取,保證消息暢通,部分重要內容利用早會、業(yè)務學習總結強化。
QCC活動后,護理人員藥物相關知識考試平均分由活動前的62分上升到92分。根據工作量統計,活動前后每月急診用藥患者基數基本相同,在此基礎上,藥物不良事件例數由活動前平均每月1.8件(22件/年),下降至平均每月0.8件(3件/年),改善前后藥物不良事件數據對比見表1。經公式計算得出改善后目標達成率為125%,進步率為55.6%。
表1 QCC活動前后急診護士用藥失誤事件對比
3.1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激發(fā)了護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升了團隊的溝通配合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和隊員的責任感;鍛煉了急診護士的品管手法。
3.2本期品管圈活動通過“PDCA”循環(huán),優(yōu)化了急診護理單元藥物應用流程,強化訓練提高了護士對急診藥物知識的掌握程度,規(guī)范了藥物標識,暢通了預警信息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保證了急診用藥安全,維護了患者利益。
3.3通過本期品管圈活動,急診護患溝通明顯加強,護士用藥知識水平提高后,在藥物健康教育及護患溝通方面充滿自信,對患者藥物宣教內容非常豐富,患者對于護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明顯提高,改善了急診護士形象,有力地促進了護患和諧。
參考文獻
[1] 劉庭芳,劉勇.中國醫(y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
[2] 林喜愛.SHEL模式在急診靜脈用藥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4):1033-1035.
[3] 李杰.談近年來醫(yī)院用藥發(fā)生的差錯類型、實例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2):152-154.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5-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