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濤
一、案例回放
這是我市骨干教師培訓班評優(yōu)課時,我擔任評委時所聽的課。這次上課同課異構,教學內容是《用字母表示數(shù)》。教學中,骨干教師根據(jù)教材精心設計,有的對教材重新整合,有的對習題精心設計,可以說精彩紛呈。但其中一位教師在練習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乘客x人,某站下車5人,又上車9,這時車上還有幾人?”
生a:車上還有(x-5+9)人。
生b這時迫不及待地說:老師這不用列式,上車5人,下車9人,實際多了4,這時車上還有(x+4)人。
這時教師點點頭,說和他們一樣舉手。只有一個學生沒有舉手,這時這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不同的意見。
事實出乎教師的預料,教師覺得這道題很簡單,不應該再有其他的答案。于是就說:那你說說看你的意見。
該生說:“條件中說的是乘客,而問題中問的是有多少人,應該再加上司機和售票員,這樣車上應該有(x+6)人。”
此時,我們評委發(fā)現(xiàn)了教師出題目的不嚴謹和失誤,替授課教師捏一把汗。
這時又有學生發(fā)言:“老師這也不一定,現(xiàn)在有的公共汽車是無人售票的汽車,所以也可能有(x+5)人?!?/p>
教師這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寫錯了問題,面對自己的失誤,表現(xiàn)出一種骨干教師應有的素質,說:如果把問題改成“還有幾名乘客”,結果應該是什么?……所以,數(shù)學是一門非常嚴謹?shù)膶W科,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生活中到處都有數(shù)學的影子,我們在做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仔細分析,然后在解答。
二、課后啟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huán)節(jié),由于錯誤,真理才會被發(fā)現(xiàn)?!闭n堂教學并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圓。
在教學實踐中,每個數(shù)學老師都可能經常遇到與上面這個教學中的實例相類似的情況,但不同的處理方法得到的教學效果完全不同。在這節(jié)課堂上,這位教師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面對自己的“失誤”,沒有慌張,沒有立即否定自己或糾正自己的失誤,而是非常從容地、巧妙利用“失誤”,靈活地處理和調整教學內容,把這個“失誤”當做是一次教學契機,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是難能可貴的。
新課程倡導新的課程資源觀,指出:教材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實施教學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而更多的資源是在課堂上產生的。這節(jié)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學生的感受來自于課堂,來自于教師,來自于生成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稍縱即逝的。稍縱即逝的教育資源具有其他資源不可替代的功效,及時抓住才會顯出其巨大的作用。應該說教育工作是一項嚴謹?shù)墓ぷ?,一般是不允許出現(xiàn)失誤的。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即使再有經驗的教師,也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如數(shù)學課堂中出現(xiàn)計算錯誤,講授中的遺漏,板書差錯等現(xiàn)象。問題不在于出現(xiàn)“失誤”,而在于教師如何彌補這樣那樣的“失誤”,如何利用課堂上的”失誤“資源,如何將“失誤”轉化成提高教學效率的催化劑。我們如果把“失誤”變成一種教育資源,有時也能彌補失誤所造成的過失,甚至會收到意外的成效。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歷練自己,有意積累在課堂應變中的經驗和教訓,做課堂教學的有心人。真實的課堂應是師生心靈的互動,是學生思維自由的放飛,所以它不一定完美甚至有錯。教師平時要善于總結,合理巧妙地利用“失誤”資源,善于抓住這種數(shù)學教育契機,讓失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要站在數(shù)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靈活運用于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數(shù)學錯誤最大的作用,挖掘內在的“閃光點”,對其新的探究與發(fā)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機會,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機。
總之,課堂教學失誤雖然“偶發(fā)”,但是每位教師在教學生涯中都可能遇到。教師要保持科學的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只有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教學藝術修養(yǎng),才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靈活、及時、恰當?shù)刈龀鎏幚?,適應千變萬化的局勢,輕松地駕馭課堂教學,化失誤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