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勛衡水科技工程學校
如何讓中職生有效參與英語課堂教學
郝勛
衡水科技工程學校
摘要:諸多因素并存,導致中職英語課堂“只教不學”的尷尬境地。如何才能打破這一僵局,讓教師不叫苦,學生有所學?筆者做過許多嘗試,試圖從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入手進行分析,探究預防和處理問題行為的措施以及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英語教學過程的方式方法,以便于順利開展英語課堂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生;課堂問題行為;有效參與
目前,中職學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加之松進松出的管理模式,使得中職課堂中,違反課堂紀律、干擾課堂教學秩序等一系列問題行為屢見不鮮,老師既要授新知,又要維持秩序,結果是老師倦、學生厭,自然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才能發(fā)揮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在教學中的正能量,使其有效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已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在課堂中發(fā)生的,違反課堂規(guī)則,妨礙及干擾課堂活動正常進行的行為。課堂問題行為是消極、負面的,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中職英語課堂問題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遲到早退、閑聊、吃零食、玩手機游戲、睡覺、隨便出入教室、電話鈴音此起彼伏等。這些不僅妨礙自身的學習,還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教師精心準備了教學課件,但認真聽講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似乎英語課堂教學只是老師的事情,與他們無關。教師即便費勁心思組織小組討論,開展互助學習,反倒送給他們一個侃大山的好機會。提高教學效果從何談起??!
(一)學科因素
中職學校以“服務就業(yè)”為宗旨的辦學方針,大多只重視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而輕視文化素質教育,實踐意義較弱的英語學科,則更加得不到重視。在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著“英語無用論”。甚至,中職英語課已被推向“還要不要開設”的尷尬境地,這些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行為,課堂問題行為就這樣在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滋養(yǎng)發(fā)芽了。
(二)教師因素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擔任組織者和管理者,應具備良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既要精通專業(yè)知識,又要注重自身素質修養(yǎng)。實踐中,許多老師在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身心感受,一些教師在思想中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喜歡講一些大道理,熟不知學生們對這些早已司空見慣,充耳不聞了,根本不受用的。教師應對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時,不冷靜、不恰當?shù)靥幚矸绞揭踩菀准せ瘞熒?。此外,由于得不到學校的支持,英語教師基本沒有外出學習培訓機會,教學方法相對陳舊,課堂活動形式單調,很難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總要找點其它的事情來做,這樣課堂問題行為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學生因素
大部分中職生是中考的失利者,要么在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要么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差、長期不受關注,自信心缺失,加之青春期躁動,學生周圍環(huán)境等諸多原因使得一些課堂問題行為成為必然。
(一)精心設計開學第一課,先打感情牌,再共同商定課堂公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日后的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第一堂課一定不要急于講授新課,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钡谝惶谜n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宗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做到讓學生對老師、對課堂產生好感。我常采用從教師示范開始,然后讓學生輪流用英語自我介紹的方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點,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勇氣,有利于重拾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還可以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有了以上的感情鋪墊,再由師生共同商定課堂公約,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平等和相互尊重,學生定會欣然接受并認真履行。
(二)即興發(fā)揮教學創(chuàng)意,不斷制造課堂小驚奇,保持課堂教學的新鮮度
讓課堂充滿活力,持久新鮮,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時段制造一些“小驚奇”。單就選定提問對象而言,便可采用按座次表橫線豎線對角線交叉點或學號加減乘除游戲或“沙場點兵”等多種方式,這些提問形式打破了思維定式,融入了娛樂元素,學生既有驚奇又有期待,便于及時收回注意力,阻斷了學生問題行為的道路。
(三)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
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優(yōu)化教學效果一定要以良好的師生互動為基礎。中專中技教學一線的老師們深有體會,不怕學生瞎說就怕學生不說,“不說”說明注意力已經轉移,“瞎說”至少說明還在關注,只要關注就可以引導。因此,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課堂活動機會,鼓勵學生多說、多動。我經常在課堂上找基礎稍差一點的同學在黑板上抄題,找基礎較好些的同學來答題,再找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來點評。這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證實自己的價值并獲取成就感,學生便會積極參與,樂在其中。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努力,雖對改善教學效果有一定積極作用,但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卻任重而道遠,需要在博取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堅持不懈。
作者簡介:郝勛(1976-),女,漢族,河北衡水人,衡水科技工程學?;A一部講師,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