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柳
摘 要:城市公共空間與數字化藝術的結合將人們帶入了“數字化藝術時代”。給人們以新的藝術體驗,與人們的關系也更加親密、和諧。其數字化的藝術形式不再拘泥于陳舊形式,日新月異。因此,數字化藝術的公共空間將是當代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數字化藝術;傳統(tǒng)藝術;公共空間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032-01
一、研究背景
上世紀9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設了研究視覺藝術的有關學科,其目的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科技技術與藝術的交融與表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數碼空間”、“數碼裝置設備”這些詞也逐步成為”新型藝術”中的一份子,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并被廣泛用在室內外空間設計中。本文針對數字化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區(qū)別,初步探討數字技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以及發(fā)展趨勢。
二、數字化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區(qū)別
首先,在表現形式上,數字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是不同的。數字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是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與現代科學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它通常是在一種動態(tài)的,連續(xù)的,多感官體驗方式的藝術形式所表現出來,而且風格上受現代與后現代藝術設計思維方式的影響。
其次,數字化藝術作品與傳統(tǒng)藝術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數字化藝術需要依靠機器或設備進行工作。簡單來說,數字化藝術和傳統(tǒng)媒體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其中傳統(tǒng)的藝術取決于性能的物理對象,如紙張、畫筆、畫板等物品。而數字化藝術則多借助計算機來表現,且具有以下三大特點。第一,具有快速大量復制的優(yōu)勢。它不僅僅可以簡單、機械無變化的復制大量整體相同的副本,而且還可以通過調整復制參數來改變復制品的特點,迅速復制得到形態(tài)各異的樣本。第二,數字化藝術最常用的表現媒介顯示器,具有屏幕高明亮度、高清晰度、高純凈度和多層次的特點,區(qū)別于傳統(tǒng)藝術,它是一種更為先進的表現手法。即數字技術只能通過畫面來達到完美的視覺效果,而不能通過紙質用具來展示自身的特點。換句話說,同樣的數字化作品,通過不同的媒介,所顯示效果也會不同。第三,還具有交互性,其作品不僅表現了其特性,還允許用戶參與互動。這樣不僅增加了作品的應用操作情節(jié),而且吸引了用戶的注意,使用戶參與其中。這一特點符合了設計的人性化要求,既可以增加用戶與設計者的互動,還可以根據用戶反映的情況提高作品的質量。
最后,數字化藝術自身就是一種新的工具,但傳統(tǒng)藝術是不具備這個特點的。而且數字化藝術設計需要大量從事計算機代碼的專業(yè)編程人員,從技術層面,以思維來控制整個藝術渲染效果,使藝術創(chuàng)造的全過程成為一個新工具的開發(fā)過程。換而言之,如果在數字化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計算機輔助人員開始一次新的嘗試就會有可能帶來全新的數字化藝術作品展現,這是傳統(tǒng)藝術難以迅速達到的。
三、城市公共空間與數字化藝術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的舞臺,是城市的客廳,它給城市人群的生活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性。不僅需要滿足城市人群的行為需求,也是城市文化最直觀體現的載體,它是城市過去與未來的連接者。因此,城市公共空間的打造需要“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文化、社會和自然的因素考慮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使公眾從不同角度找回喪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今天的城市公共空間需要有更新的形式來表達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而數字化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結合將是當代城市公共空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尼葛洛龐帝曾說過:“數字化不再只和數字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边@是在他影響整個世界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對我們未來生活的斷言。世界需要被“數字化”,藝術同樣需要被“數字化”。只有數字化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結合,才能把城市公共空間帶入一個新的時代——數字藝術化時代,給公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如在2012年,BIG和紐約時代廣場聯盟等多方合作,制作出一個與人流、空氣、觸摸互動的大紅心雕塑裝置——BIGNYC。這個裝置高達10英尺,由400根透明的亞克力管內嵌LED燈形成一個在空中跳動的心,當人們觸摸心形雕塑旁邊的傳感器時,心就會變得比原先更亮。這項活動吸引了很多的情侶到時代廣場來慶祝情人節(jié),在這個大紅心愛之光芒照耀下,情侶們感到特別幸福??梢?,數字化介入城市公共空間所帶來的藝術體驗不再是以往城市公共藝術品所能呈現的。數字化藝術的創(chuàng)作,需要設計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相互結合、相互作用。
現如今,數碼裝置設備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其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的公共藝術品,以自身的特質去點綴空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感受,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體驗,推動了城市公共空間的發(fā)展。而如何去更好的傳遞設計師的想法,需要設計師們不斷努力并探索,尋求新的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1]應星蕾.數字化時代的那些事——論當代城市公共空間藝術的數字化世界[J].包裝世界,2012(09).
[2]程世丹,裴曉穎.數碼技術重塑城市公共空間[J].華中建筑,2007(10).
[3]王峰.數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0(10).
[4]魯雯.公共空間設計中互動性的數碼表達[J].裝飾,2010(10).
[5]林豐.數字化藝術與非數字化藝術[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