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各種智能手機軟件層出不窮,利用智能手機中的英語學習軟件促進高職學生練習口語非常必要。作者在此舉例介紹智能手機中的英語學習軟件,并提出一些利用英語學習軟件進行口語練習的建議,希望能起到一定作用,幫助教師指導學生的口語學習,最終促進高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智能手機;英語學習軟件;高職英語;口語學習
一、研究背景概述
語言是人們思想交流的載體。“說”是語言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英語學習當中的“說”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口語,它在對外交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與外國人交流時,往往需要面對面溝通,要想別人聽得懂,就需要英語學習者擁有標準的發(fā)音和流利的表達。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口語的好壞很多時候決定了他們將來職業(yè)的發(fā)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2007年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也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1],進一步說明了英語口語的重要作用。
如今,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WIFI的普及,各類英語學習軟件也相繼被開發(fā)。大學生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利用智能手機當中的英語學習軟件來練習口語,它為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在這樣一個信息化背景下,提倡利用各類英語學習軟件激發(fā)高職學生興趣,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具時代意義。
二、智能手機中英語學習軟件的特征
經百度百科搜索可知,“英語學習軟件整合了所有實用類的口語情景,如:商務會談、英語面試、職場交際口語、辦公室英語、旅行英語等”[2],學習者能跨越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學英語。各類英語學習軟件具有便捷性、靈活性、多樣性和情境性等多種特征。首先,它具有便捷性和靈活性。它以智能手機為載體,方便好攜帶,還結合了發(fā)達的移動網絡技術,令高職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能便利快捷地查找所需的資料,進行口語練習。其次,它具有多樣性和情境性。王初明的“補缺假說”[3]認為語言的使用依賴于語境,要學會流利、準確、恰當地使用英語,就必須創(chuàng)建一個產出性使用英語的實踐機會[4]。要想使學生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教師必須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言情境,且語言練習的材料必得豐富。像“英語流利說”、“英語趣配音”和“英語魔方”等一些偏向于英語口語的軟件就為學生設計了練習錄音和打分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為高職學生的口語練習提供了電影、名人演說和新聞等內容和難度不同的配音任務,還有外教小課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為高職生在課下口語的自學和練習提供了較大幫助。
三、應用英語學習軟件進行口語學習的建議
當前的英語教學已走向了信息化的時代,智能手機軟件在高職高專學生生活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資源豐富的英語學習軟件也成為高職學生進行口語學習的重要工具。針對怎樣利用英語學習軟件練習口語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在英語學習軟件上,針對自身的專業(yè)選擇不同的練習內容和重點。軟件中的口語練習分為日常英語、職場英語、旅游英語等等,練習的難度也有很大不同。例如,所學專業(yè)是學前教育的話,作者建議學生把重點偏向于語音語調。因為將來這個專業(yè)的高職學生大部分都將成為幼兒教師,極有可能會教小孩子簡單的英語字母和單詞,老師發(fā)音的好壞很有可能會影響小孩子的發(fā)音標準程度。
其次,注意多模仿軟件上的語音語調加強練習。口語練習的關鍵在于先模仿后練習。各類英語學習軟件上都有英語原聲,有些學生害怕浪費時間,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想背就背,想說就說,這樣無目標無標準的自學其實是事倍功半的。軟件為高職學生提供了非常多適合其自身的材料和完美的配音,學生應該做到的就是好好利用這些軟件上豐富的資源,模仿配音者的語音語調,將每個單詞的發(fā)音和每個句子的抑揚頓挫掌握準確以后再加快速度,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語練習的效率。
最后,在英語軟件上每天“簽到”,持之以恒,加以練習。智能手機中的英語學習軟件里一般都有簽到的標志,例如,“英語流利說”里有一個專門“打卡”的標志,可以記錄學習者詳細的口語練習時間、分數和完成任務的進度。高職生應當堅持不懈,有規(guī)律、有計劃地一步步練習,長此以往會發(fā)現,無論是單詞的語音語調還是句子的流利程度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結語
如上所述,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的發(fā)展,各類英語學習軟件也逐漸被開發(fā),為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提供了有利幫助。作者首先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強調了口語學習對高職學生的重要作用,再介紹了英語學習軟件的特征,強調了智能手機軟件學習英語的優(yōu)勢,最后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有助于高職學生利用英語學習軟件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http://baike.baidu.com/view/3163943.htm
[3]王初明.從補缺假說看外語聽說讀寫[J].外語學刊,2006,(1):79-84
[4]曾勇.構建校園英語口語交際語境的路徑研究.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27):75-78
作者簡介:張津精(1990—),女,漢族,四川廣元,研究生,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