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利華
摘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原則,是我國從古至今一以貫之的傳統,官德對國家權威、社會風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形勢下,貫徹中央相關指示精神,要加強領導干部德的指標體系研究,破除測評工作中的藩籬,才能推動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發(fā)展,促進領導干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加強道德修養(yǎng)。
關鍵詞:領導干部;德;指標體系
建立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指標體系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首先,用客觀的標準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依據。既能選拔到合格的干部,又能讓干部選拔工作更加科學化。其次,領導干部對照德的評價指標體系時時反省自己,提升自己。防止優(yōu)秀干部資源的流失和減少。再次,建立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豐富干部晉升考核評價體系,使考察任用干部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保持評價體系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德文化,古已有之。在我國古代,對領導干部的道德要求稱之為“官德”,它與師德并駕齊驅,要求很高。我國自秦始皇稱帝至今,形成了豐富的官德內涵,它是官員的職業(yè)道德和政治操守,做人要以德為本,當官當樹德為基。
一、對領導干部“德”的評價的歷史內涵及作用
(一)“官德”的內涵
中國歷朝歷代都具體規(guī)定了官德的要求,各有側重??偟膩砜矗饕恰肮?、善、慎、廉”四個方面?!肮本褪菫楣俟?、正直,天下為公。為官執(zhí)政者要破除私心不謀私利,才能讓百姓信服;不結黨營私,劃小圈子,上層執(zhí)政指令才能暢通,國家才能繁榮富強?!吧啤本褪菍捯源耍瑖酪月杉?,與人為善。無論哪一級官員,都必須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絕不能自視高人一等?!吧鳌本褪亲⒁庾约旱囊谎砸恍?。作為官員,代表的是政府機構和國家,因此說話、辦事必須謹慎,不能隨意。“廉”就是廉潔從政,不謀私利。
(二)“官德”的作用
一是對政府統治效率的影響。以刑罰治民是德治過程中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必須慎之又慎,中國自古以來主流價值觀是提倡實行德治的,這是孔孟之道和周公“明德慎罰”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二是對樹立政府和執(zhí)政者權威的影響。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官之人有德,帶動一方官員和百姓的風氣,政令更容易被百姓接受,自覺履行;為官之人無德,結黨營私,謀求私利,即使強制百姓和下屬執(zhí)行政令,百姓和下屬也不會真心跟隨聽從他。
三是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官德如風,民德如草,官風正則民風純,官德有先導、表率作用。西漢董仲舒在《對策》中向漢武帝建議:“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強調官德對社會風氣的引領作用。
四是對官員社會評價的影響?!罢摬艅t必以德為本,故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逼犯窀呱惺且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前提。
二、當前形勢下對領導干部“德”的要求
中央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對于領導干部的評價,必須堅持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取J冀K把政治道德標準放在首位,注重考核領導干部的政治品質、理論素養(yǎng)、責任意識、思想作風、勤政廉政和道德修養(yǎng),引導領導干部堅持原則、勇于負責,敢抓善管、真抓實干。(見《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fā)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
2007年習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時寫過的一篇《做人與做官》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古語“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道出了官德的重要性。2008年12月27日,習近平同志參加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會上他指出,干部德的標準應當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標準、職業(yè)道德標準、家庭美德標準和社會公德標準,把理想信念是否堅定,是否堅持執(zhí)政為民,是否求真務實,是否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否清正廉潔等列為評價要點。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指出,“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中央對干部德的重視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習近平主席自上任以來,反腐倡廉的力度不斷加大,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深入開展“三嚴三實”,都是在肅清黨內道德敗壞的風氣,樹立清正廉明的官風。
因此,黨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基本原則是德才兼?zhèn)湟缘聻橄龋@業(yè)已成為指導整個國家人才管理與發(fā)展工作的基本原則。這就要求我們進行領導干部的品德測評。開展品德測評,才能了解與把握領導干部的品德素質;開展品德測評,人才選拔才能體現以德為先的標準;開展品德測評,才能反映人才品德培養(yǎng)的效果;開展品德測評,才能讓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原則在人才使用過程中得到落實。
三、各類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方法綜述
按照中央精神指示,各地相繼出臺了相應的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指標體系,形式多樣,效果也不一。
在形式上,主要分為打分制和等第制。打分制把各項道德因素按照百分比比重制成表格,對每一大類細分為多個小類,通過干部自我打分的形式確定德的綜合表現;等第制將干部的德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個等次,凡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中,干部德的評價“好”和“較好”的得票數比例不足三分之二或為“差、較差”的得票數比例超過五分之一的,經組織考察確認后,實行“一票否決”,取消提名資格。
在內容上,主要由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思想四項發(fā)展為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五項。政治品德的標準重點是:熱愛祖國,一心為民,對黨忠誠,堅持原則。這是對干部德的第一要求。職業(yè)道德的標準重點是:愛崗敬業(yè),廉潔奉公,辦事公道,求真務實。社會公德的標準重點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堅持正義,樂于奉獻。家庭美德的標準重點是: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關心子女,家庭和諧。個人品德的標準重點是:光明磊落,胸懷坦蕩,作風正派,情趣健康。
在評價角度上,有干部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考察和社會監(jiān)督幾方面。干部自評是指圍繞自己的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質、社會公德、家庭美德五個方面進行公開述德,接受群眾對述德內容真實性的評議。群眾測評是指集中組織領導干部所在單位干部職工民主測評。組織考察是指約請考察對象的單位同事、服務對象等各方面知情人,了解考察對象的德行綜合情況。組織在與考察對象本人約談過程中,側重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政績觀方面“德”的表現情況的考察。社會監(jiān)督是指充分利用基層、社區(qū)、領導干部家庭的監(jiān)督力量,通過搭建公共監(jiān)督平臺,發(fā)揮群眾、朋友、鄰里和家人的作用,重點考量干部“八小時”以外德的表現情況。充分發(fā)揮紀檢、信訪、公安、審計、檢察等干部監(jiān)督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把關的作用,加強信息溝通,廣泛征求意見,保證干部德的考評的全面性。
綜合來看,打分制可以更準確、詳細地判斷德的表現情況,設計前工作量較大;等第制較為籠統,判斷界限不明顯,使用起來較打分制便捷。評價內容從四項增加到五項,增加了個人品德一項,非常必要,所謂正本清源,個人品德合格,才能衍生出合格的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政治品德、社會公德。評價角度中,群眾測評是基礎,干部自評是補充,組織考察有重點,社會監(jiān)督是保障。要把幾個評價角度結合起來,把評價領導干部德的工作常態(tài)化、機制化。
四、建立有效的領導干部“德”的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要能較為全面地反映領導干部德的各方面因素,還要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具備可操作性,項目內容明晰,互相不存在交叉。滿足建立指標體系的幾個原則:系統性、典型性、動態(tài)性、簡明科學性、綜合性原則。該指標體系是適應當前我國政治、經濟形勢對領導干部的要求,是個動態(tài)可維護的指標體系。
領導干部德的表現評價表,有五大類,分別是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與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登記表匹配使用,入個人檔案,作為提拔、任用的首要依據,貫徹“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取钡脑瓌t。測評人中“自評”是指領導干部年度對自己的評價, 嚴禁代評;“群眾測評”是指按年度在被評對象的工作范圍內選取10~15名群眾,將其評價結果的平均分進行登記;“組織考察”是指組織上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按德的評價表對領導干部進行打分;“社會監(jiān)督”是指建立社會長期、廣泛監(jiān)督的平臺,讓公眾參與到領導干部德的評價工作中來,這項數據有不確定性、不準確性,一定要在篩選后,填列在表格中。前三項數據是固定項目,最后一項數據沒有的情況下,前三項按照1:1:1的比例計算綜合得分。
該指標體系實行一段時間后,采集干部的德行數據,與評價指標得分情況進行相關性的實證分析,考察指標的合理性、相關系數及權重因子是否適當,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要做相應調整。
具體的指標體系見表1。
五、破除評價指標執(zhí)行中的三個問題
德的評價工作的意義是勿需置疑的,評價指標也是經過不斷檢驗、具有實踐價值的,問題的關鍵在于評價工作是否執(zhí)行到位,才能實現“建立評價體系—結果運用—效果反饋—評價體系修正”的良性循環(huán)。
首先,破除要測評卻沒有測評。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中,品德測評問題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測評工作是中央和地方貫徹國家提出的領導干部品德的要求的具體化和目標化,目前還有確定的對于衡量德的測評工作的要求,或者說還沒有全面開展測評工作。很多地方的測評還停留在紙面上,沒有產生實際的效果。
其次,破除可以測評卻不去測評。品德測評方法存在操作困難與結果失真問題,指標多,走形式,數據虛。有些地方85%都是90分以上,結果失真;群眾測評存在主觀性較大的問題;對于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不好測評。尋找一些突破的方法,比如設立一個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專業(yè)測評。
再次,破除測評了卻測不準。任何測量都存在誤差,采取一定方法可以將誤差降低在一定范圍內。這就要求在測評過程中不斷完善方法。
測評的目的在于了解領導干部品德素質的大致狀況,引導、促進領導干部德行統一。將測評的結果反饋到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中去,既做到有標準地提拔,又做到有結果地任用,促進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發(fā)展。帶動行政機關領導力整體提升與政績的提高,長期來看,實現國泰民安,國富民強。
(作者單位:中共響水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