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新疆伊犁新源縣71團醫(yī)院,新疆 伊犁 835800)
?
心理護理在產后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
楊 斌
(新疆伊犁新源縣71團醫(yī)院,新疆 伊犁 835800)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產后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產后抑郁癥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上心理護理?;颊咴谥委熐昂?,分別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對照組治愈85例,治愈率為85%,觀察組治愈99例,治愈率為99%,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能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非常值得在臨床得到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產后抑郁癥;應用研究;抑郁量表
產后抑郁癥主要是指產婦在孕期及分娩后因精神壓力過大而引起的心理抑郁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其以抑郁為主要表現狀態(tài),此外,有反應遲鈍、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悲傷、孤獨、自責自罪,重者甚至出現自殺企圖[1]。若不能及時對產后抑郁癥進行干預處理,不僅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對新生兒健康、產婦家庭等產生一定的影響[2]。本文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產后抑郁癥患者200例,總結分析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探討抑郁癥護理技巧和心理護理對抑郁癥產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產后抑郁癥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為(26.8±3.7)歲;初產婦128例,經產婦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產后抑郁診斷標準,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分≥18分。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婦幼保健人員進行家庭訪視的時間在產后兩周左右,訪視過程中,對產婦及新生兒實施檢查與生理評估。
觀察組:觀察組在產婦出院一周后以及一個月后,分別開展產后家庭訪視,不僅要進行檢查與生理評估,還要對產婦運用EPDS(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進行抑郁測評,注意產婦情緒的變化、心理變化,有針對性的實施有效的技術指導與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入院后由護士根據患者病情、年齡、學歷以及分娩經歷、地方傳統風俗等,對患者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出合理的心理護理計劃。②做好直系家屬思想工作,特別是丈夫,鼓勵丈夫盡可能24 h陪護,以及最大程度的給予鼓勵與支持,重視社會系統支持,讓患者盡可能的擺脫不良的風俗(如重男輕女),使其早日康復。③協助產婦對母親角色的認同,如建議母嬰同室,指導母乳喂養(yǎng),重視新生兒的保健工作,與產婦主動進行交流,關心、傾聽她們的想法與感受,對產婦的飲食以及營養(yǎng)搭配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除了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還要協助她們處理好負面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順利的度過產褥期[3]。④對產后抑郁的相關醫(yī)學知識進行詳細的解釋,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獲得家屬配合。此外,做心理疏導時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個性及心理特點;使患者主動的說出心中抑郁,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增強患者的適應能力,縮短抑郁期,增進身心健康。⑤鼓勵產婦下床活動,有效積極的鍛煉身體對早日恢復有很大的幫助,讀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教會產婦照顧自己和嬰兒[4]。⑥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向她們講述相關知識,讓她們對病理生理基礎有一定的了解,改變患者對自身周圍環(huán)境的一些不良認識[5]。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EP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EP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EP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P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P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9.1±3.2 11.5±1.3觀察組 29.2±2.9 10.3±0.9 P >0.05 ?。?.05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如生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不僅傷害了患者本身,而且影響嬰兒及患者的家庭,重者甚至可能會走上自殺的道路。心理護理的實施,不僅可以減少患者住院過程中的焦慮、抑郁情緒,而且對患者的非適應性行為也有所改善;促進人格成熟,使其更好的識別和理解她們的人際關系與沖突;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改變患者的不正確認知,協助其病理心理轉變?yōu)檎P睦恚M一步改善護患關系,以及使癥狀得以緩解[6]。本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提高產后抑郁癥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而且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范秀芳.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35.
[2]田 坤,劉 勤.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1561.
[3]馮芬芳.產后抑郁癥綜合護理干預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152-153.
[4]李 紅.產后抑郁癥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5,0(24):57-58.
[5]張建瓊.產后抑郁癥的婦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0(27):208-209.
[6]李 娜,劉亞巍.產后抑郁癥的護理[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5,20(12):165-165.
本文編輯:吳玲麗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8803.2016.04.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