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斌++++金穎++++張月
摘 要: 每次讀勞倫斯的作品,都會感覺到從他那雙漂亮動人的藍眼睛里發(fā)出深邃的目光。曾經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一本英國文學史,書中評價勞倫斯的修飾詞是“情愛大師”,當然這可以用弗洛伊德對他的一生進行闡釋概括的俄狄浦斯情結表達。他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及什么是他性格及行為上的分離與矛盾?本文旨在通過大學課本上第一篇勞倫斯的作品《木馬贏家》進行拓展性探究成長環(huán)境對勞倫斯的影響及分析勞倫斯性格和行為上的分離與矛盾特點。
關鍵詞: 俄狄浦斯情結 家庭教育 黑暗自我 矛盾與分離 《木馬贏家》
“當真正的天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你可以通過這種跡象了解他的降臨,那就是所有的蠢材全部勾結起來反對他?!边@是英國人理查德·奧爾丁頓編寫的《勞倫斯傳》里評價他而引用的喬納森·斯威夫特的話。我認為這再恰當不過。勞倫斯這個人是與他所處的時代格格不入的,他對社會充滿敵意和恐懼,在這我把他定義為憤世嫉俗的反叛者。勞倫斯D.H.出生在英國中部的煤礦區(qū),父親是個沒有任何文化素養(yǎng)的礦工,而他的母親是一個思想保守出身名門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這樣不同階級的結合的結果便是擦出矛盾的火花。
勞倫斯是英國較為傳奇且飽受爭議的作家之一,雖然生長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后期,但他獨創(chuàng)性的詩歌及早期文學作品卻沒有體現出維多利亞時代文學的回聲。勞倫斯的文學藝術追求的是大自然而抵觸現代化的工業(yè)文明;追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男人和女人間在“性”上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然而勞倫斯性格上的敏感、害羞、黑暗自我及分離與矛盾的行為在文字間的表現使他文學作品獨有的“味道”。
一、從《木馬贏家》中體現出的生活環(huán)境對勞倫斯性格的影響
首先不得不說,大學英語泛讀第一冊的《木馬贏家》是勞倫斯在大學課本上的第一次登臺亮相,也是勞倫斯作品風格的一個縮影。這篇小說是他后期時的作品,反映了萬惡的金錢在工業(yè)時代對人與人情感之間的扭曲。故事中的保羅是一個得不到母親的愛,又渴望得到母親的愛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叔叔發(fā)現他騎他的木馬在瘋狂狀態(tài)下可以預測賭馬的結果,于是經常抱怨家庭貧困的母親為了金錢而讓他拼命搖木馬,而兒子為了母親的愛而拼命騎木馬,直至累死。
《木馬贏家》中母親的形象就是以勞倫斯的母親莉迪亞為原型,在文中有位美麗而有很多優(yōu)勢的夫人涉足一份不幸的婚姻里,她有幾個孩子,她和丈夫都有一份微薄的收入(父親在城里任職),但他們并不夠花,并且父親喜歡優(yōu)質昂貴的東西?,F實生活中,勞倫斯的父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礦工,而母親是受良好教育的名門小姐,在舞會上偶然的一次邂逅讓二人被愛情蒙蔽雙眼,之后兩個人不計后果地結了婚。兩個人處在不同的階層、不同的背景,兩個所代表的是“保守的文化思想”和“出賣體力的勞動思想”,可想而知碰撞之后不是融合,而是火花。從這便知這段婚姻是不般配的,在《木馬贏家》中便有這樣一句描寫:“她為了愛情而涉足婚姻,但這愛已化成灰燼?!蹦赣H莉迪亞經常會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婚姻和丈夫,因為父親很少陪伴在家還經常酗酒(因為這個原因勞倫斯討厭酒,在母親驅動下參加戒酒俱樂部,酒常常會出現在勞倫斯的作品中),所以小勞倫斯不喜歡父親,并且想保護母親,甚至是得到母親全部的愛,而母親因為得不到美滿的婚姻,所以寄希望于勞倫斯和他的哥哥,并且把自己的“愛”強加于孩子。在他母親的眼里只有出人頭地,她只關注孩子們的成功,所以這是造成他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的直接原因。
二、母愛下的犧牲品
在《木馬贏家》中保羅為了滿足母親對金錢的愿望而犧牲自我,而現實生活中勞倫斯的母親莉迪亞就是這篇小說的原型。在勞倫斯家庭中有五個孩子,母親對哥哥威廉和勞倫斯寄予厚望,尤其是哥哥威廉。哥哥威廉·歐內斯特是個成功的、屈尊就卑的倫敦職員,是個精力充沛的人,在母親過高的期望下雄心勃勃地工作,拼命干活,由于勞累過度及在愛情上深受打擊,在倫敦的狹小公寓里患肺炎丹毒癥逝世,因此母親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勞倫斯身上,希望他可以出人頭地,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她不在乎兒子的興趣、兒子的成就,她在乎的只是成功后可以讓她過上好日子的金錢。勞倫斯年輕的時候嘗試了繪畫藝術、寫作藝術和音樂藝術,他在寫作上取得的成就不言而喻,除此以外不能忽視他在繪畫上的造詣,他堅持繪畫五年,他可以臨摹很多復雜的作品。在此不得不提到一個對勞倫斯寫作起重大影響的一個女孩——杰西,以及對其早期作品(尤其是《白孔雀》《兒子與情人》和《草垛里的愛情》)產生影響的錢伯斯家。杰西是愛著勞倫斯的玩伴,她包容著勞倫斯,默默忍受并鼓勵他,為他灌輸“冒險生活”及“獨立生活”的思想,一點點把他從沉溺復雜的家庭中抽出來。同樣,杰西也是他藝術上的維護者,因為她鼓勵勞倫斯寫作,因為她知道那是他的愛好及特長,成為作家是他真正喜歡的職業(yè)。然而母親把杰西視為敵人,她不希望兒子被這個女人帶走,不希望兒子從事寫作,更不希望冒險精神存在于兒子的頭腦中,她所希望的只是兒子可以從事繪畫藝術,因為這可以為紡織廠設計圖案養(yǎng)家糊口。
對于影響勞倫斯一生中最大的事情莫過于母愛的去世,對于感受不到父愛的他來說母親是他的一切,而面對母親的即將離世勞倫斯對未來的每一步都很彷徨,充滿恐懼。勞倫斯開始并未意識到突然病倒的母親當時已經是癌癥晚期,當看到母親只能通過嗎啡減緩疼痛的時候才意識到能陪伴母親的日子并不多,于是忍受內心的煎熬,抓緊腳步,在對出版社不停的催促聲中他的小說《白孔雀》出版問世,并要求出版商送給他一個精裝版的《白孔雀》贈送給她臥床的母親,為的是母親清醒時看到自己文學藝術上的成就。然而可悲的是母親一點也不在乎他藝術上的成就,在乎的只是他的成功。
勞倫斯一生深愛自己的母親,即使母親過世很久也無法釋懷,母親即將死亡的主題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自己的散文和詩歌中,母親是他靈魂深處的寄托,但反過來母親像《木馬贏家》里的母親一樣在乎的只是金錢和成功,所以勞倫斯是扭曲母愛下的犧牲品。
三、在矛盾中表現出的性格特點
勞倫斯的性格特點是像倫敦的天氣一樣喜怒無常,他時而理性時而瘋狂,時而敏感細膩時而行為表現出分離與矛盾,時而支持女權又時而變現出強勢與自負。所以不得不說造成他性格多變的原因與他成長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性格的矛盾是他生活上的矛盾的反映。
“他常常會在睡了很長時間后突然醒來,他幾乎聽到酩酊大醉的父親回家后雷霆般的吼叫,以及母親尖刻的反駁聲”。在勞倫斯的世界里深深同情母親,想保護母親,鄙視疏遠父親,而母親超乎尋常的愛是他心理成長過程中沉重的枷鎖。在充斥家庭矛盾和暴力環(huán)境下成長,使得一種黑暗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感一直縈繞小勞倫斯,在這里我不敢否定勞倫斯的黑暗自我的性格與之無關管。反復多變的勞倫斯喜歡與錢伯斯家人一起生活,在錢伯斯家的莊園里度過了很多美好時光,也為他的作品提供了大量素材,而奇怪的是雖然很喜歡這家人,這家人也喜歡這個有教養(yǎng)、熱情認真的孩子,他們投桃報李把他視為家人,可他有時又表現得盛氣凌人,惹人生氣。除此之外,上一秒還似兄弟般的朋友下一秒就能當成敵人,在生活上井井有條,在人際交往中卻無能為力,時而給人慷慨,但一下又突然態(tài)度一變,全部收回。他對杰西的態(tài)度也是相當矛盾,對待他生活、藝術上的追隨者杰西時而愛護但又時而刻薄、專治。他總是信心滿滿地指出所見到的一切花卉,盡管他并不能正確說出它們的名字,因為他是自稱的、所謂的“專家”。然而生長在花園里的杰西雖然知道,但她不愿意過多地與他爭執(zhí)。勞倫斯總是在母親和杰西間舉棋不定,盡管杰西是愛他的追隨者,但迫于母親的壓力和藝術發(fā)展的起步等原因,他放棄了這份珍貴的感情。任何事物在他眼中總是有著雙面性,同樣他也是如此,言行舉止相互矛盾,并且言行前后不一。
說勞倫斯是20世紀最獨特的作家無可非議,但我們必須承認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分離與矛盾式的性格使他在19到20世紀英國文學百花齊放的時代中獨樹一幟,最終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