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米提古麗?刀列提克爾地
思想政治課自主型學習是指在政治課教學全過程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聽講、思考、交流,理解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并能運用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熱情為主線,設置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善于通過合作、交流等手段搜集整理知識信息,掌握分析綜合、準確判斷、合理推理,獲得新知識的良好學習策略,學會科學觀察事物、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自主型學習過程的實施始終貫徹了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一、思想政治課實施自主型學習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型學習就是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核心是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為主動探求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在實施自主型學習過程中,必須徹底根除不顧學生學習生理感受的壓服和強迫灌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主體性原則的貫徹是自主型學習的關鍵。
2、發(fā)展性原則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傳承文明、傳授文化,更不能只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素質。而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德行、調節(jié)情緒、排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等方面的整合。實施自主型學習的目的就是適應尊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全方位目的。因此自主型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學習情境的設置更應該著眼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思想覺悟的提高,知識能力的遷移,獨立探索的精神的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形成等,全面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性是實施自主型學習的目的。
3、開放性原則
自主型學習方式本身就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和適應性,包括自主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自主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自主適應各種問題的出現等等,因此在自主型學習實施過程中要進一步拓展時間、空間和內容,從時間上注重學生的終身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從空間上注重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群眾的廣泛結合;從內容上注重通才教育。開放性是實施自主型學習教學的保證。
二、思想政治課自主型學習實施的途徑
1、建立開放型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將靜止不變的“封閉式”教學改變?yōu)閯討B(tài)的“開放式”教學,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變“靜”為動,在動態(tài)中實現自主型學習。
(1)、教學過程的開放。要求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過程。創(chuàng)新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控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激發(fā)沖動,從而主動尋求和發(fā)現新的問題。開放式教學就是依認識規(guī)律理順“過程”與“結論”的關系,恢復“過程”的應有地位。在開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條式沒有市場,而啟發(fā)、討論、探究、實驗、質疑、爭論、搜集信息等才是教學的基本形式,,這些形式的實施過程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是自主型學習的貫徹。
(2)、思維訓練的開放。首先,向“全腦”開放。在重視左腦的言語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特別加強右腦空間思維、形象思維的訓練,重視形象與抽象、直覺與分析、想象與思考的結合。為此,在頻繁動筆動腦之時要特別重視觀察、體驗想象、動手和動感情。其次,加強開放性的發(fā)散思維訓練。課堂的提問,作業(yè)和考試的編制應特別重視推出開放性問題。如具有不確定性、非惟一結論的問題,條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備、需要搜尋和補充的問題,現實性強、容易調動研究熱情的問題,鼓勵獨創(chuàng)、有廣闊發(fā)揮空間的問題等。解決一個個開放性問題,實質上就是一次次創(chuàng)新演練,也是一次次自主學習的過程。
2、開辟第二課堂,創(chuàng)設自主型學習的平臺
教學中的參與是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自主型學習的氛圍。因此學校和政治課老師要有意識的開辟政治課的第二課堂,創(chuàng)設自主型學習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根據學校已有的條件下,開辟了形式多樣的政治課教學的第二課堂,如選修課、興趣小組等。如法律興趣小組,定期讓法律專家講課并與其對話,還組織學生到法院觀看案件的審理過程,之后,還專門組織了模擬法庭,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習的法律意識加強。
三、思想政治課自主型學習的誤區(qū)
1、注重形式化
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學行為使學生獲得知識,繼而實現知識的轉移和應用,自主型學習的過程更加注重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通過學習進而能解決社會、生活等各種問題,實現能力的提升。而往往許多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追求過程的形式化,為了一堂公開課,片面強調課堂的熱鬧化,或者為了完成學校或上級的任務不經過求證就讓學生調查、討論,這不僅使自主型學習本身的教學目的難以實現,還會使學生覺得上課的乏味,長此以往使老師形象受損,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實效差。
2、脫離學生的實際
自主型學習更多的是學生對知識和社會、生活的探究,在這個過程我們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使我們的教學置于空中樓閣。學生是社會、生活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社會、生活的看法,因此創(chuàng)設的自主型學習的平臺,應該適合學生的環(huán)境和心理特點,不應該過于成人化或脫離學生生活的時代特征。這樣的自主型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現代的教學是適合時代的信息,是能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達到學習型學習的要求。
3、放任自流
自主型學習是學生自主運用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自主學習知識,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這一過程強調強調學習的自主性,但自主學習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自主型學習是自主與系統(tǒng)的結合、是自主與傳授的結合,自主與管理的結合。自主型學習強調自主并不是主張我們的老師撒手不管,而是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學習是在一定知識上的提高和應用。而這一定的知識還須教師的傳授,自主學習中學生有新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但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系統(tǒng)化,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由學生組織和管理,但還得靠教師的指導、管理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