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峰
【摘 要】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難中之難,低年級學生起步難,中年級學生立意、選材難,高年級學生構(gòu)思難的情況普遍存在。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五種作文教學引路法,突破了低、中、高年級作文寫作的難度,巧妙地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走上寫好作文的道路。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寫作方法;引路法
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難中之難,低年級學生起步難,中年級學生選材難,高年級學生構(gòu)思難的情況普遍存在。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經(jīng)過教學實踐,我總結(jié)出五種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突破了低、中、高年級作文寫作的難度,巧妙地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走上寫好作文的道路。
一、故事引路
低年級學生沒有寫過作文,是作文起步的關(guān)鍵時刻,我采用故事引路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走上寫作文的道路。如:二年級作文課上同學們看見我抱來一摞子作文本就問:“作文不好寫吧?”“我們不會寫作文”。我巡視同學們一下,笑笑說:“既然大家怕寫作文,我們就講故事吧。”教室里立刻爆發(fā)出一陣歡呼。“不過——”我要求說:“聽完故事你們必須重復一遍”。大家頻頻點頭。于是,我繪聲繪色地講起來故事,同學們瞪大眼睛,留心聽著。
10分鐘后,故事講完了。這時,幾十雙小手刷刷的舉起來。一位同學把故事重述了一遍,說得令人滿意。
于是,我進一步引導:“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小故事記下來?!痹捯魟偮?,教室里立刻響起了悉悉索索的寫字聲……20分鐘后,同學們的作文陸續(xù)寫成了。
二、句段引路
《新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笨尚W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jié)合教學中學生的實際知識反饋的情況,適當?shù)貪B透一些新知識。如:我在三年級教學以花的名稱歸類識字這一課時,滲透了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知識。學完課中的字詞,我提出下列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花?”“那些常見的花各是什么樣?“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怎樣?”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后回到課堂上再說。結(jié)果,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比如:“牽?;ㄩL著許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著我們呢?”“楊花像一條條毛毛蟲,一撮一撮地掛在樹上?!薄半u冠花像高歌的雄雞?!薄卮鹎耙粋€問題的話是一個自然段,回答后兩個問題中每種花的樣子、生長特點的話分別是一個自然段,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篇作文。這就是說,把幾個意思相關(guān)的句子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段話;把幾個意思相關(guān)的段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篇作文。
三、情境引路
如何選材是中年級學生作文的難點。情境引路法是有意識設(shè)計專門活動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誘導學生獲得寫作材料,以活動為題材寫作文。這樣學生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有真情實感。
如作文課前我先和兩位同學排練一個有故事情節(jié)的小品,上課5分鐘內(nèi)表演完畢,學生興趣盎然的看完表演,我適時引導學生從小品或表演中獲得寫作材料,中年級學生身臨其境的獲得了寫作材料后,思想活躍描繪說出了生動、流暢的語句。學生從看到說到寫,自然選材,自然過渡,突破了中年級作文選材的難點。
四、題目引路
中年級學生能夠能夠進入一定情境作文了,再巧設(shè)題目,可以更充分的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想像。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喧傳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題是一門藝術(shù)。就拿往年高考的命題來說吧,作文給出的題材是“誠信”,許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誠信”作為了文章的題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考官興趣?而有些同學就在命題上下了功夫,如:“《7-1=0》、《誠信·人生》……”一看題目便讓人耳目一新。
根據(jù)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作文時不僅要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余地,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即在每節(jié)非命題作文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里進行命題比賽。
“萬事開頭難”,設(shè)想一個拿著筆不知道寫什么題目的學生,他怎么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呢?事實證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進入構(gòu)思,寫出內(nèi)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五、構(gòu)思引路
小學高年級同學最怕列提綱,而構(gòu)思文章結(jié)構(gòu)又成了難題。采用“畫線法”進行構(gòu)思,不僅學生感興趣,而且簡便易學。方法是:畫一個方框,把題眼寫在方框里。在方框的上、中、下共畫出三條直線。
第一條線表示作文的開頭部分,第三條線表示作文的結(jié)尾部分,第二條線是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復雜的作文還可以標出第四條、第五條線)。然后按記敘文的幾個要素,分別在三條線上標出記人或敘事的要點。什么地方詳寫、什么地方略寫、什么地方引用名言、警句,就在相應(yīng)的線旁標明。
學生作文時,只要組織準確、生動的語句,按照線上標明的思路進行串聯(lián),即可成文。這種方法構(gòu)思,學生看得見,能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離開中心以及文章的思路與重點,學生寫起來,首位呼應(yīng),思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