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媛
在日常學習中,多數學生都喜歡接受表揚及激勵性的評價,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表揚、激勵性評價不但能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而且能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奮努力的動力。就我們成人而言,做了事情得到領導和同事的夸贊,也是感到非常高興的,孩子們也是這樣,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鼓勵,這往往能激勵學生發(fā)揮特長,發(fā)揚優(yōu)點,增加自信,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如果我們無節(jié)制的一味進行表揚、鼓勵,有時則會適得其反,與我們的主觀愿望相悖逆,就會產生許多負面效應。淺析如下:
一、養(yǎng)成學生愛慕虛榮的心理
如果學生整天在學校里受到老師變著法的表揚、鼓勵,長此以往,很可能在學生幼稚的心靈埋下“愛慕虛榮”的種子。時間一長,他們會聽不進去他人的直言相告,拒絕采納他人的“苦口良言”,更不會接受他人的批評教育了。
某同學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好學生”。因此老師的贊揚聲不絕,同學們的掌聲不斷??梢哉f他一直是沉浸在鮮花和掌聲中的。升到初中參加第一次考試,他在全班排名第五,他哭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失去了“第一名”。從積極的一面說,他自尊心、好勝心強;從消極的一面說,是他的虛榮心太強,失去了第一名,意味著失去了老師和同學的“鮮花和掌聲”。也就不能滿足他的虛榮心了。
二、產生的“溫室效應”
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事實上,英才大多經歷了無數的挫折、磨難、艱辛后,鍛煉了勇氣和信心。而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大風大浪的吹打的。一個人如果不經風雨,見世面,就經不起挫折的重壓和打擊。我們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且一次比一次力度大,使學生“浸泡”在表揚、鼓勵的氛圍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溫室”環(huán)境。學生長期在這個“溫室”里生活學習,會弱化他們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即產生“溫室效應”。一些學生考試、競賽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就哭;有些學生出現(xiàn)失誤或錯誤,老師給以正當的批評后,回家不吃飯或以不做作業(yè)來表示對老師的不滿。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適當的批評教育還是要有的,這能為學生提供經受打擊、挫折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鼓勵、表揚使學生產生“表揚嗜好癥”
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依賴于鼓勵表揚,而不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思想、態(tài)度意識,一旦沒有了鼓勵、表揚,也就沒有了學習和工作的意識和動力。即便有,也不會長久,因為沒有長遠的自信動力。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把握表揚、鼓勵學生的“度”,會使學生產生“受表揚”的“嗜好癥”而這種“嗜好癥”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消極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四、使學生產生被操縱、失去尊嚴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每次能夠接受表揚的學生往往只是少數,對于多數學生來說仍不會都是幸運兒。這樣,老師的表揚往往成為操縱其他學生行為的指揮棒,從而使這些學生失去尊嚴之感。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些贊嘆:“你瞧瞧這一組同學的語文短劇表演的多好啊!”“看看人家李芳這篇文章寫的多好!”同學從老師的表揚夸獎中捕捉到一種信息:自己的行為是不好的,要改正的行為,按照被表揚同學的行為方式進行。這就使大多數學生又被操縱、失去尊嚴之感。
五、使學生滋生阿諛奉承的惡習
現(xiàn)在我們提倡教師多表揚、激勵學生,使學生樹立信心和勇氣,增強其努力奮進的動力,這是對的。但也會出現(xiàn)“物極必反”的負面現(xiàn)象,倘若贊揚之詞太多太濫,學生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xiàn)不給一定的表揚鼓勵的評價,就好像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似的。有時甚至學生明明錯了,教師還有從另一面為其開脫或進行鼓勵,雖然老師這樣鼓勵表揚的本意是好的,出發(fā)點是對的,但長期這樣進行評價,會使學生自身阿諛奉承的惡習,那將是我們教師之過。
六、給學生造成不公平之嫌
一個班級五六十名學生,老師往往對一部分學生有較高的期望值,而對其他的學生期望值是很低的。老師有意無意中給期望值高的學生表揚、鼓勵的機會多,而給期望值低的學生機會較少,甚至出現(xiàn)下列一些評價現(xiàn)象。
班里幾個學生共同做了一件值得表揚的事,老師在表揚他們時,將期望值高的學生的姓名排列在前,而將期望值低的學生的名字排列在后,甚至將期望值高的學生姓名一說完,加一個“等”字,把期望值低的學生的姓名給替代了。相反,幾個學生共同做了一件受批評的事,老師在點名批評時,把期望值低的學生名字放在前邊,而把期望值高的學生名字放在后邊,甚至將期望值高的學生姓名用“等”字取而代之,使其免受批評。
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思考題,如果一個“優(yōu)等生”這是緊鎖眉頭,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老師會認為這個問題的確很難,該生在認真思考,老師甚至會走過去給以提示,啟發(fā)其思考;相反,若是一個“差生”緊縮眉頭在思考這個問題,老師會認為其在“裝腔作勢”,不善于動腦思考,不但不給以提示,啟發(fā)鼓勵其思考,有可能還會批評他。
從教師這些有意無意地表揚中,學生注意到,得到老師的表揚、夸獎的學生只是一部分學生的“專利”,而其他學生很少有此殊榮。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在這個班集體里,不是每個人都受到表揚。
七、破壞了師生間真誠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對部分學生過度過濫地表揚會使未受表揚的學生在想:“我們老師不尊重事實說話,反正‘受表揚不會有我的份”。學生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和認識,你會對他們的表揚鼓勵越多,他們越反感,表揚鼓勵就會貶值。
長期采用這樣的表揚、鼓勵性的評價,會破壞師生之間的信任、尊重的關系,教師今后再教育學生,表揚、鼓勵評價學生,就會失去應有的作用。
八、過分表揚、鼓勵不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
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是使他們個個成為參天大樹,而不是溫室里的花朵。如果不讓學生們多經一些挫折、風雨,而是一直生活在陽春三月,一片贊揚聲中,那么一旦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他們將如何適應呢?到那時,是沒有那么多贊揚聲和掌聲的。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yǎng)學生抵抗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
因此,綜上所述,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在一切教育活動中,應慎重運用激勵表揚的方法,切不可把它當做一種“靈丹妙藥”,過度過濫的使用于方方面面,否則對學生本人及整個教育事業(yè)都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