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英
摘 要:紙這種材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具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但是三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再加上學習科學學科時間短,需要通過精心教學設計,引領學生分層次逐步進行探究,讓學生體驗有序探究,并學會分享探究的結果。
關鍵詞:科學探究;研究紙;改進
一、“研究紙”教學案例簡述
1.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深入的探究。
(2)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
(3)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lián)系起來。
2.教學重點
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
3.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深入的探究。
4.“研究紙”實際教學操作過程
(1)紙的常見用途和一般性質
在教學之前,首先提出兩個問題:1.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品種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紙?它們都有什么用途?2.出示各種紙制品,提問:為什么要用紙來做這些物品?為什么要用不同類型的紙來做這種物品?主要是運用了這種類型的紙的什么特性?
在提問之后,由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紙的用途,說明它具有的性質。在學生討論完成之后,由學生代表進行交流結果的發(fā)言,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作適當補充介紹。
(2)了解紙的相關歷史
在教學之前,首先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嗎?之后介紹書寫材料的發(fā)展史,突出蔡倫造紙術的重要作用。回答時可由學生自主回答,也可進行指名回答。
(3)研究紙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先出示研究的三種紙:牛皮紙、餐巾紙、報紙,之后進行實驗,A.結實程度實驗。紙條對折后相互勾住,兩個人拉一拉,有什么發(fā)現(xiàn)?B.用放大鏡觀察紙的表面和撕開后紙的毛邊。C.吸水性實驗。在每種紙的中央滴一滴紅色墨水,觀察哪種紙上的顏色擴散得最快或最慢。最后匯報交流三種紙的結實程度、毛邊情況、吸水性。
在實驗過程中,由學生分組觀察、研究,自己做記錄。
(4)拓展延伸
提問:1.生活中,你認為這些場所用什么紙比較合適?為什么?2.開學時,新華書店把課本運到學校時,把新書打包起來用什么紙?3.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到桌子上,用什么紙迅速擦干墨水?4.中國畫一般用什么紙?
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作出回答,并結合研究結果說明原因。
二、對教學過程的改進
1.教學設計方面的改進
(1)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將了解紙的發(fā)展史放在第一板塊。以謎語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再以問題“你知道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嗎?”讓學生投入,接著課件呈現(xiàn)紙的發(fā)展史,讓學生感受蔡倫造紙術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研究紙板塊增加探究報紙的縱向和橫向的結實程度實驗時,讓學生意識到同一種紙縱向和橫向的結實程度也不同。
(3)多媒體的使用。精心設計課件,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用課件展示出來,使整堂課井然有序地進行。譬如說各類紙質物品的呈現(xiàn),用課件展示省時、高效。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印象,節(jié)省了時間和空間,讓后面的探究實驗的時間更充分,學生自主活動也更多。
(4)實驗探究過程中加強學生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等能力。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協(xié)調合作、相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相互接納、分享、互助等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
2.實驗方面的改進
(1)實驗材料準備充分。課前將牛皮紙、餐巾紙、報紙剪成長度相同,寬度相同的紙條,同時準備好橫向和縱向兩種不同的報紙條,這樣實驗所用紙條的規(guī)格統(tǒng)一,使實驗簡潔、高效。
(2)實驗探究的層次性。教材上安排的四個實驗不成因果鏈接關系,而成并列關系,但這四個實驗,有的運用感官研究,有的需要借助工具研究,根據(jù)研究時運用感官和工具分兩個層次。先讓學生充分運用感官研究出紙的一些性質,交流后學生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性質需要借助工具研究,使探究活動得到深入。
(3)實驗探究的條理性。每個小組的材料只有一份,運用感官研究紙,可以做到不破壞實驗材料,但是到借助工具研究時就會破壞了,怎樣的研究順序合理呢?當把這個問題擺出時,學生很快找到研究的順序,先做結實度實驗,再用放大鏡觀察毛邊情況,最后做吸水性實驗??茖W的過程和方法在課堂點滴中滲透,讓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習慣。
(4)實驗探究的科學性。研究三種紙的吸水性實驗時,提問:滴水時注意什么?調動學生的思維,找出在只有一個條件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對比,滲透差異法實驗的基本要求。
3.教學過程中的細節(jié)
(1)放大鏡、滴管雖然用過,但是還有學生不能正確使用或者有遺忘,在實驗前注意復習指導,可以讓學生演示。
(2)探究過程中還應關注每個小組的分工合作情況,完成實驗的進度及實驗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中。
(3)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比較直白,注意引導用科學的語言描述。
(4)實驗用的工具要按照實驗進度逐步發(fā)放,用實驗完畢的工具交換下一個實驗所用的工具,有序地推進活動。
參考文獻: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趙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