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敏
摘 要:小學古文教學是為孩子學習古文打基礎的,是領略古典文化經(jīng)典的開始,對孩子很重要。同時,生澀的文言文給孩子學習帶來了諸多障礙。怎樣教好小學生古文,結合實際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小學;古文;教學;興趣;誦讀;延伸
一直以來,對小學古詩和古文教學心有所怵,總認為,短短的古詩和生澀的古文要想在40分鐘的課堂上讓學生讀懂意思、讀出情感不是易事,須有扎實的文學功底和查閱足夠多的相關資料才能開講。然而有幸聆聽了趙志祥老師執(zhí)教的一節(jié)古文課,我似乎找到了古文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
趙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的《伯牙絕弦》,作為小學教材中僅有的幾篇文言文之一,已有很多名家的經(jīng)典教學實錄。如江蘇無錫市揚名中心小學武鳳霞老師潤物細無聲,層層深入式的課堂,信陽市十三小學周艷翎老師引經(jīng)據(jù)典,深情解讀式的課堂,趙老師的課堂輕松愉快、靈動扎實,我感悟如下:
一、以生為本,激趣教學
作為從深圳趕到河南的老師,課前與學生不熟,且又是一篇古文教材,高年級的學生怎樣融入陌生的趙老師的課堂呢?且看趙老師課前的三句話:①同學們的凳子放好了嗎?只有坐著舒服,學著才舒服,對嗎?②聽說咱們班的同學智商是最高的,不知道大家情商高不高?③(出示三個版本的課文)一般智商的學生讀橫版帶標點的課文,智商高的學生讀豎版不帶標點的課文,情商高的學生讀豎版的課文,你們愿意讀哪種?在輕松親切的課前交流中,趙老師那略帶激將的語言,營造了富有挑戰(zhàn)式的課堂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期待,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與信心驟然上升,很快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趙老師很好地詮釋了“親其師,信其道”,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名家的智慧!
二、反復誦讀,得意得法
這篇古文雖77個字,卻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的故事。這篇文言文經(jīng)趙老師別出心裁地以豎排版不加標點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然而,趙老師通過自然親切的范讀、指名讀、比賽讀、配樂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從容地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達16遍之多,把朗讀和師生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邊讀邊評中明白了朗讀的抑揚頓挫,快慢緩急,真正讓學生在讀中讀懂了故事,讀懂了斷句,讀懂了古文之韻,更讀懂了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細細品讀中,學生在理解、在感受、在想象、在領悟,經(jīng)過趙老師的點撥,學生知道古文的表達特點是言簡意賅;朗讀古文時做到聲斷氣連,語速慢一些;理解文意時要結合文中注釋,反復品讀文字背后的情感!通過趙老師的“讀”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語文老師扎實的語文素養(yǎng),更讓我們知道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拓展延伸,豐富文本
當學生已會讀課文,熟知文意時,趙老師又從三個方面著手,層層遞進質(zhì)疑學生:(1)“志在高山”中的“志”指的是志氣、志向,還是伯牙心中所想?(2)“伯牙絕弦”中的“絕”可以組成哪些詞;你能找出表現(xiàn)伯牙琴和子期善聽的詞句嗎?(3)當伯牙第二年如約來見子期時,卻見到一座冰冷的墳塋,你能體會出伯牙傷心欲絕,斬斷琴弦時痛苦的心情嗎?這三個問題既是對課堂的梳理回顧,也是對教材的拓展延伸。趙老師隨后出示伯牙祭奠子期的悼文,悼文中“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边@樣的詩句使學生對“知音”“高山流水”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當趙老師說下課時,學生“意猶未盡”,遲遲不愿離開,聽課老師也報以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我想,教育名家的課堂不是一朝一夕能學來的,然而從他的教育理念里,我受到了諸多啟發(fā)。趙老師大力倡導“讀”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是讀和背,他甚至大膽主張放棄內(nèi)容分析,為讀省下時間。趙老師是這樣說的,這節(jié)課他也是這樣做的。在今后的古文教學中,我將努力探索和實踐,去收獲孩子們在語文學習道路上的成長與快樂!
參考文獻:
[1]魏玉梅.小學語文古文教學[J].林區(qū)教學,2009(01).
[2]魏智明.在小學語文古文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1).
[3]葉獻萍.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教學的目標與方法[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9).
[4]張華.淺談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課堂教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S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