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云
我們心目中的新課堂應是多維的。它洋溢著時代氣息,體現(xiàn)著 “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這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產(chǎn)生的對語文教學的全新認識。
采用多維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做到:
一、善于建立與學生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保護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教師不再是教師爺,而是教學相長。相信并欣賞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學生顯露出來的創(chuàng)造意識,做到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驅(qū)使、誘導學生認真觀察世界,注意學生的直接的新鮮的感受,即靈感爆發(fā)式的領悟和理解,積極肯定學生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見解,讓他們?nèi)紵饎?chuàng)造思維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誘導學生爭辯,在爭辯中解決問題。理不辯不明,課堂上要經(jīng)常讓學生唇槍舌劍,爭得面紅耳赤,課堂才能熱氣騰騰,充滿活力。教師要有足夠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組織爭辯中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對爭辯中有分歧的問題,要引而不發(fā)。教學中是有大量的問題的,學生是在對一個個的問題的解決中不斷提升語文能力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是為打開思路;不發(fā),即不過早下結論。要讓結論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語文課堂要絕對開放,允許發(fā)表不同意見。無論什么觀點,只要是言之成理,都包容它們。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維的深化與周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各自的生活閱歷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沒有了束縛與限制,群策群力的結果就是答案的豐富多彩。碰撞就會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課堂就會因此而明亮起來。
2、對爭辯中帶推測性問題,要引導學生抓住核心。教師應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給爭辯打基礎。給學生留下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使其舉一反三,合理推理,并肯定其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基礎上得出的多種結論。我們還要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鼓勵學生學習各種不同的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等理論,站在不同的哲學平臺上來觀照論題,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樣的爭論和結論才是有意義、有價值和上檔次的。
3、對爭辨具有反常性的問題,要引導求“?!?。從反常中看出其規(guī)律性、必然性。鼓勵學生利用一些哲理性的小故事,提出帶啟發(fā)式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式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領悟并得出結論。對于結論教師則應點到為止,不可越俎代庖。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要鼓勵學生多讀書,惟其如此,才能使爭辯不斷地迸發(fā)靈感。
4、對爭辯中疑竇較深的問題,要進行必要的暗示。老師要提前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教師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不要輕易交給學生討論。對討論中突然產(chǎn)生的棘手問題,可以允許存疑擱置,師生共同尋找答案,考慮成熟時再行討論,但決不能不了了之,一定要給學生一個說法。討論受阻時要適當暗示。暗示的目的是使討論能進行下去并走向深入,啟發(fā)學生去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設疑問難,爆一些有趣的料,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打開通往真理的閘門,讓思維的清流奔涌而出。
三、善于不失時機,恰到好處地點撥指導。在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同時,發(fā)揮主導作用。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組織討論時,老師角色要不斷變換。雖不能一味地坐山觀虎斗,也不便直接赤膊上陣。但應及時而又巧妙地點撥提醒。應善于抓住“憤”、“悱”之時, “火上澆油”,“推波助瀾”。有時又要做雪中送炭的及時雨宋公明,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常用的點撥方法有:1、直觀式。2、情境式。3、聯(lián)想式。4、遷移式。5、誦讀式。
多維教學法具有巨大的魔力,它的成功運用非一日之功。但它應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努力的方向,語文老師應把它當做必修課,對實施中遇到的難點各個擊破。天道酬勤,相信不懈地努力,一定會使你的學生整體性地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