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課題選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德育第一冊最后一課即第五課第一節(jié)《正確對待人生》的內容,是對前面課程的總結,即以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主題,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積極人生態(tài)度,掌握正確看待世界、社會和人生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終身德育”的能力。教師通過兩個課時的時間,主要采用活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完成教學活動。
【關鍵詞】人生矛盾 人生態(tài)度 個人與社會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289-02
一、授課對象及課時安排
(一)授課對象: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一年級學生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人生矛盾及作用;
2.認識什么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及要求;
3.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及義與利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辯證分析人生矛盾,掌握正確對待人生矛盾的方法;
2.通過團隊合作,掌握樹立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途徑;
3.通過分析幾種價值觀,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德育目標:
1.正確面對人生矛盾,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認同本課題的價值觀念,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判斷。
三、重點和難點分析
(一)重點:認識什么是人生矛盾,學會正確面對人生矛盾,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依據:德育的學習,重在讓學生體驗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做人做事的方法。學生學會正確面對人生矛盾,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判斷。
(二)難點:如何正確理解和處理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關系:即競爭與合作、個人與社會、義和利的關系。
依據: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充斥著各種價值觀,混淆視聽,學生只有理清和辨明這三種關系,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判斷。
四、教學設計整體思路
(一)教學的基本策略
教學質量的保證,不是指教師完成教學內容,而是指教學的目標是否完成。
本課題是教材最后一課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對象是中技一年級學生,他們處于社會轉型期,接觸多元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生活已有初步認識和體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可塑性。他們思維活躍,樂于表現,排斥傳統(tǒng)的說教教育。
基于教材內容和授課對象的分析,本課題主要采用活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展開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活動和討論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學中受到教育,從而獲得自我感悟和升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二)教學過程的整體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由活動體驗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經過親身體驗,并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經驗來討論問題,自主歸納出學習的內容。人生觀內容的學習通過學生的體驗和自我教育形式來完成,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布置拓展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和開拓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1.活動體驗控制
活動體驗設計的時間有限,因此教師要注意時間把握和控制,并對活動進行積分,評選優(yōu)秀小組和組員,培養(yǎng)學生時間觀念,以保證活動效率。
2.教學過程
(1)課題導入:10分鐘 勵志案例“傳奇老人吳勝明的一生”
(2)課題教授:65分鐘 本課題內容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人生矛盾與人生態(tài)度”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設計三個活動體驗,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的內容;且三個活動體驗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自主歸納出人生哲理和處事原則。
第二部分:“個人與社會”
本環(huán)節(jié)分為兩步:第一步采用問題引導法,激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二步設計“人生幸福拍賣”的游戲,讓學生更深領悟人生的價值選擇,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幸福觀。
3.課堂練習:8分鐘
4.課堂小結:5分鐘
5.課后拓展:2分鐘
五、課前準備
(一)分組
本學期,教師根據學生自愿和優(yōu)勢互補原則,組織全班分為4個學習小組,每組7-8人。并且每次課程活動有積分,評選最佳小組和優(yōu)秀組員。根據小組表現和比賽成績,積分1-4分不等。
(二)課桌排列
課桌整體成雙層U行排列,方便小組討論和開展活動。
(三)做好兩份自我測驗
1.教參“你應付困境的能力如何?”
2.教參“你如何面對競爭?”
讓學生提前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有助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更好地參與活動,發(fā)揮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活動道具
眼罩、口罩、短繩、籃球、紙盒、紙、筆等物品。
六、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10分鐘)
1.案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勵志案例“傳奇老人吳勝明的一生”。
2.學生感悟案例中一個普通老人平凡而傳奇的人生起伏和堅強勇敢、積極樂觀、熱心公益的精神。
3.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動態(tài)心電圖”,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像什么?
【預期效果】案例主人公青年事業(yè)輝煌,中年牢獄之災,老年追夢創(chuàng)業(yè)。經歷朋友欺騙,得到親情鼓勵、社會的溫暖,70歲追求夢想再度創(chuàng)業(yè)成功。通過案例啟發(fā)學生思考,人生道路上開心與煩惱同行,順利與挫折同行,導入課題“如何正確對待人生矛盾?”
(二)課題教授(65分鐘)
第一部分:“人生矛盾與人生態(tài)度”
本部分設計三個活動體驗,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出學習的內容。
【教學目的】在活動體驗中,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經驗進行自助和互助。體驗活動為學生點燃智慧火花,開啟靈感窗戶,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同時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1.正確對待人生矛盾
活動體驗一:《風雨同行》
(1)活動目的:體驗人生矛盾是常態(tài),團隊合作助成功。
(2)活動要點:規(guī)定每組由2個“盲人”、“無腳人”、“無手人”和1個“啞巴”組成,小組進行搬物的比賽,以用時最少的組為勝。
(3)小組成員交流活動感受:分享角色分配、扮演,活動過程合作、競爭和比賽結果的感受。
(4)引導學生歸納出學習的內容(板書)
(5)教師點評,統(tǒng)計小組積分。
【預期效果】引導學生分享活動的體驗和感悟,認識到人生有理想與現實、順境與逆境、競爭與合作的三對主要矛盾,學會面對現實,團隊合作,取長補短。
2.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活動體驗二:《我的經驗》
(1)活動目的:集思廣益、放飛心情,樹立積極人生態(tài)度。
(2)活動要點:每個成員寫下自己最煩惱的事,每組選出1件最難解決的問題,并將解決方案粘貼到白板上;每組展示結束時,由其他小組做補充說明,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案。
(3)學生討論歸納出學習的內容(板書)
(4)教師點評,統(tǒng)計小組積分。
【預期效果】通過活動體驗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煩惱,分享解決方法的活動,可以釋放學生心情,同時互相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認真、務實、樂觀和進取。
活動體驗三:《填表搶答》,參見教材P158 活動天地
“活動天地”
請將以下描述人生態(tài)度的詞語按照序號填入相應的表內位置。
(1)勤奮努力 (2)不懈奮斗 (3)朝氣蓬勃 (4)紙上談兵
(5)自強不息 (6)腳踏實地 (7)艱苦奮斗 (8)為人嚴謹
(9)自暴自棄(10)故步自封(11)熱情豁達(12)放縱生活
(13)安于現狀(14)敢為人先(15)眼高手低(16)得過且過
(17)埋頭耕耘(18)畏難退縮(19)好高騖遠(20)貪圖安逸
(21)科學理性(22)頹廢墮落(23)游戲人生(24)自信積極
(1)活動目的:讓學生總結人生態(tài)度正反兩個方面的具體表現,從而加深對人生態(tài)度內容的理解。
(2)活動要點:教師多媒體展示表格,小組搶答。
(3)教師點評,統(tǒng)計小組積分。
【預期效果】搶答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做事效率,并加強成員間合作。
第二部分:“個人與社會”
本部分采用問題引導法和活動體驗法,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出知識點。
1.認識人的本質
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兩者的統(tǒng)一體,其中社會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
2.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1)問題引導法:播放學生日常生活照片,激發(fā)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思考學校家庭的溫暖、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對個人的影響和幫助;第二,思考個人的表現對班級和學校的影響,個人技術對將來生產的影響等。
(2)教師小結:社會制約個人發(fā)展,個人對社會有影響作用。
【預期效果】通過播放照片,啟發(fā)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結合自身人生體驗的思考能讓學生更深切理解兩者關系。
3.正確處理義與利的關系
活動體驗:參見教參“人生幸福大拍賣”
(1)活動目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積極人生價值取向。
(2)活動要點:設置活動情境,模擬拍賣活動;拍賣結束,學生發(fā)表自己拍賣的心情和選擇的原則,思考拍賣后的啟示。
(3)學生歸納出學習的內容(板書)
(4)教師小結:處理義與利的關系堅決反對見利忘義,提倡義利統(tǒng)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幸福觀。
【預期效果】通過活動體驗讓學生明白義與利的關系,學會選擇,通過取舍的思考,判斷的甄別,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幸福觀。
(三)課堂練習(8分鐘)
要求學生填寫教材 P164 學以致用“理想的我”和“現在的我”
【預期效果】通過“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兩者的比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照自己的表現情況,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更好的準備和計劃。
(四)課堂小結(5分鐘)
1.評價與反饋
(1)小組做自評與互評,完成活動體驗報告,活動體驗報告見附件1。
(2)匯總分數,評出優(yōu)秀小組和組員。
(3)教師總評。
2.小結
正確對待人生,培養(yǎng)積極人生價值取向。
(五)課后拓展(2分鐘)
1.推薦學生觀看《開講啦!》和《當代工人》等欄目,并要求寫一篇觀后感,粘貼在學習園地。
2.準備下次課演講內容《一件有意義的小事》
【預期效果】通過多種靈活形式鞏固所學知識,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注意學習的銜接和應用。
(六)板書設計
【預期效果】板書注意提煉要點,簡要說明,方便學生理解。
七、備課心得
陶行知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碧岣哒n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是我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備課是一個磨練人的過程,每次上課都是新的備課,只為對得起教師這一稱號和職責。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靈活采取教學方法。本課題是關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主要采取活動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參與活動,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設置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思想,使原有觀念更加科學和完善,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討論活動不斷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田雷.德育第一冊法律道德與人生[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151-165.
[2]田雷.德育第一冊法律道德與人生教學參考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391-401
作者簡介:
周華玲(1982-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教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學校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