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華+戚素麗
【摘 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強調了誦讀的重要性,也體現了我國古代人學習的方法與優(yōu)良傳統。引薦至今,誦讀也是對小學生詩詞啟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學生培養(yǎng)語感,幫助掌握詩歌語言、主題、意境、內涵,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充分重視誦讀方法的運用,積極探索適合小學生的閱讀背誦詩詞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古詩詞 誦讀 小學生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158-02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學財富,其中詩詞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小學生課文中收錄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誦讀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也是對小學生詩詞啟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學生培養(yǎng)語感,幫助掌握詩歌語言、主題、意境、內涵,具有很大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充分重視誦讀方法的運用,積極探索適合小學生的閱讀背誦詩詞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一、激發(fā)學生誦讀古代詩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古詩詞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仄交錯組合,抑揚頓挫,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經典詩詞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注重激勵評價,讓學生體會誦讀的快樂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健康快樂發(fā)展。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應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相結合的方式。評價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讓學生在評價中進步、成長。我采用”經典詩文誦讀擂臺賽”等形式來評選優(yōu)秀人員來鼓勵學生誦讀經典;以“我是誦讀王”“我是小小藏詩家” “我是吟唱家”等鼓勵學生來誦讀經典。我經常在學校自由活動課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誦讀積累經典的成果,讓學生找到誦讀積累經典所帶來的樂趣。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于聆聽,善于發(fā)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2.變換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
教師要善用多媒體展示與詩詞意境相同的畫面、音樂,使學生通過其中的畫面,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其中名家的配樂朗誦,體會詩詞的意境,通過對詩句意境的分析,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詩詞的意境中,激發(fā)學生朗讀詩詞的興趣。
另外,我特別注意收集與課文有關的古代詩歌名句。我經常從網上面找尋一些好的視頻誦讀,組織學生聽讀;上課時,就利用與當堂課文相關的古典詩歌名句導入新課。有時課前把它抄在黑板上,上課時請學生起來充滿感情的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作適當的講解。于是學生在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時,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古代詩詞的音韻美、意境美,從而產生學習古代詩詞欲望。
還可以采用:同桌賽讀,小組賽詩,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綜合背誦,靈活而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古詩詞的積極性,學生掌握了背誦古詩詞的方法,就能在實踐中樂此不疲。只有恰當的應用誦讀方式,學生才能愛上誦讀,并讀有所獲。古詩詞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動作,邊背誦邊配上樂曲表演,會增進對詩的理解,從而詩的情感產生共鳴,促使學生背得快,記得牢。小學生只有熟讀、背誦、摘記大量的古詩詞,才能充分汲取古詩詞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以聲情并茂的范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只有教師的誦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指導、點撥學生;只有教師的表情誦讀多了,學生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教師范讀,學生反復誦讀,進行語感訓練。應以個別訓練為主,鼓勵學生單獨誦讀,教師從旁指導,促使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最后讀得聲情并茂。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詞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指導學生誦讀古代詩詞的方法
提高學生的頌讀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不斷總結,找出適合學生的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和途徑,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引領學生誦讀。
1.選擇適當的誦讀內容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記憶特點,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古詩文來記。因此,我對學生誦讀內容的選擇不規(guī)定,即使他們依舊選擇小時候就能背誦的簡單不過的內容,我也會容許他們拿來作為他們匯報的成果。只是適時鼓勵他們若能記得更多、內容更豐富些就好了。除了讓學生自由選擇誦讀內容以外,我也會相機地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去選擇誦讀內容??梢园闯⑷宋?、描寫內容等方面去進行引領??梢噪S著時令、節(jié)氣的變化,讓學生搜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文進行誦讀并選擇背誦。因此通過采取有目的的引領就能讓學生在誦讀古詩時能達到“觸類旁通”。
2.安排合理的誦讀時間
我把學生要誦讀積累的內容整理打印出來,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抄寫在專用的“經典誦讀“本子上。然后我們學校利用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寫字前半小時,集體引導檢查學生進行誦讀。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每天上課前十分鐘引領學生誦讀積累?!皶r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擠,總會有的?!绷硗猓€可采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幫、老師督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經典誦讀。
3.培養(yǎng)良好的誦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闭b讀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jié)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結語
總之,提高學生的古詩詞誦讀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在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養(yǎng)成學生誦讀習慣,培養(yǎng)誦讀能力,讓他們領略到中國古文化的無窮魅力,讓他們更加熱愛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