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茹
【摘 要】國內外教育界不斷提倡“自主學習”,要求教師角色轉化,從而適應網(wǎng)絡等新時代因素對傳統(tǒng)課堂的沖擊。90后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如何?針對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英語教學的具體情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七大系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目前公共英語教學,最終將根據(jù)調查問卷所得的數(shù)據(jù)反映給高職英語教師,并對公共英語課堂提出具體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公共英語課堂;自主學習;網(wǎng)絡資源;教學轉型
【Abstract】Independent learning is popular these days, demanding that teacher should transform their role and meet the challenge from the Internet. How do the post-90s students like their general English course? A relevant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precious advice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college.
【Key words】General English; Independent learning; Study resources online; Teaching method transformation
1 問卷數(shù)據(jù)初步分析
1.1 對象與內容
主要針對我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目前英語教學的滿意度及需求調查,著重研究學生對教材、知識點、教師素養(yǎng)、課堂形式等方面的滿意度與需求。
1.2 問卷回收共349份,初步分析如下
Q1:您的系部和專業(yè)
包括時尚設計系、財會系、工商管理系、機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技術系、人文傳播戲七個系。
初步分析:調查范圍涉及學校所有系部,數(shù)據(jù)準確、科學。
Q2:您的性別
初步分析:男女比例約為3:4(男147,女202),性別分布比較均勻,男女比例均勻對調查結果至關重要。
Q3:您學習英語的最大動機是什么?
初步分析:比例最高的兩個選項都是被動型的學習動機——為了畢業(yè)與工作,而出于熱愛英語的主動型學習動機——喜歡英語及其文化——在比例上明顯要低很多。這說明我院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還不是特別高。
Q4:您認為大學英語課堂從內容上和高中的差別在于?
初步分析: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有別于高中的同學人數(shù)占了明顯的優(yōu)勢,說明我院的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成功做到了英語教學的轉型——即從應試英語到應用英語的轉型;另外,比較少的同學(11%)認為太難跟不上,因此,可以看出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班級水平差異有時候較大。
Q5:您覺得下列哪類知識最重要?
初步分析:認為語法和詞匯重要的人數(shù)比例占了最高,被動型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學習英語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就離不開語法和詞匯。由此可見,教學改革單單要求教師單向改變是不夠的,也需要學生在學習意識上有所轉變,師生共同努力;同時,愿意學習西方文化、實時新聞,鍛煉思考能力的學生還是占了很大比例,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教學改革的希望。
Q6:您的老師在英語課上有給你提供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識嗎,你感覺如何?
初步分析:這個問題的數(shù)據(jù)是所有問題當中對比最明顯的,喜歡文化講解的學生數(shù)量占了絕對性的優(yōu)勢,毫無疑問,我們的教師平時做的很好。
Q7:您覺得學校的教材如何?
初步分析:對教材沒有意見和認為教材內容陳舊無聊的同學比例約為1.17:1,說明學生對教材的態(tài)度差異還是存在的。但是有122位學生對教材不滿也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在教材選擇和編寫上需要增加更多的新穎性與趣味性。
Q8:您喜歡老師以課本為主還是以課外知識為主?
初步分析:喜歡課外知識的學生人數(shù)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超過了喜歡課內為主的學生人數(shù),這說明我們的學生雖然學習動機存在被動型,但是其實在學習過程中也有主動追求的地方,不是完全功力與被動,這又是我們教學改革的有利條件。
Q9:您喜歡上課老師和你互動嗎?
初步分析:超過一半的學生喜歡互動(205位學生,占總數(shù)59%),認為學習效果好,有成就感;而不喜歡的同學大多數(shù)也只是出于害羞。
Q10:您覺得下面哪種互動方式課堂效果最好?
初步分析:在眾多互動形式中,按受歡迎程度以此為:游戲、小組合作與展示、小組討論,喜歡一問一答和全班一起答的人相對較少,這說明我們的學生對趣味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還是比較喜歡的。
2 結論
縱覽整個問卷調查內容與學生的選擇,模仿商業(yè)的SWOT分析模式,總結出我院公共英語課堂在英語課堂改革方向上存在的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注:SWOT分析模式中的內部因素如優(yōu)勢劣勢,在本課題中引申為英語教師團隊自身素質等可調節(jié)因素,外部因素如機會、威脅,引申為學生、教材、外部政策等相對不可調節(jié)因素。
2.1 S(Strengths)優(yōu)勢:
2.1.1 教師教學內容豐富
我院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大部分老師做到了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課文知識的補充等,由此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為成功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轉被動為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1.2 文化知識的滲入
我們的教師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給予了學生很多的文化熏陶,這也正是我們學生喜歡的,教師團隊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是我們的一大優(yōu)勢。
2.1.3 師生關系
我們的教師在思想觀念上比較受學生喜愛,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師團隊的一大優(yōu)勢,教師整體年齡偏小,與時俱進。
2.2 W(Weaknesses)劣勢
教材滯后性:相對認為教材內容新穎的學生數(shù)量而言,更多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陳舊、無聊、不感興趣。教材不受學生喜歡成為我們的一個劣勢,原因如下:第一,90后學生追求新穎的東西,而我們的教材從編寫到出版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等一本成熟的教材到達學生手上,內容肯定是好幾年前的了;第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和其他專業(yè)知識的差別在于每一天都在變化,固定教材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文化更新速度。結合第九個問題,更是明顯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喜歡課文知識甚于課內知識,這就更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合理利用網(wǎng)絡新資源來補充紙質教材的不足之處。
2.3 O(opportunities)機會
2.3.1 學生在學習內容方面的認知水平
雖然很多學生認為語法和詞匯很重要,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覺得文化、新聞和思考能力很重要,這樣的認知大大減少了教學改革的阻力,讓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多樣性這個方面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2.3.2 學生愿意利用網(wǎng)絡自學
學生意識到可以利用網(wǎng)絡學習語法知識而不是單單靠課堂上老師講解,說明我們的學生還是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2.3.3 學生喜歡互動
雖然學生學習動機被動,但是學生相對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還是更喜歡互動性的學習方式,認為效果更好,這說明我們的教育改革起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可以在這方面繼續(xù)努力。
2.4 T(Threat)威脅
學生學習動機被動:在動機選項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與就業(yè),本身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并不多,而興趣在教學中至關重要,這成為高校自主教學改革的一大挑戰(zhàn)。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習慣了中小學的填鴨式教育,初入大學面對教師自主學習的要求很難適應;二是,我院為大專類院校,學生英語成績相對本科學生來說較弱,因此對英語有畏懼感,而90后學生不善吃苦耐勞,既然不擅長就選擇放棄的心理比較嚴重。
2.5 建議
針對以上提到的不利條件,給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一定的建議:
2.5.1 以正確學習觀念為基礎
平時除了教導知識,也應該常常提及大學學習和中學的不同之處,給學生正常的考試觀,也讓學生能潛移默化地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興趣和自我素質提升。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想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很多學生不是天生功利、迷茫,而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教師應當告之。
2.5.2 以提升學生興趣為前提
1)內容多樣化:90后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持久度不是特別高,同樣的內容很快會膩煩,必須讓課堂內容多樣化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除了單調的語法學習,更要讓學生接觸文化、新聞、娛樂甚至旅游等課外內容。
2)形式新穎:最受歡迎的是游戲的形式,可是學生也很容易對同一款游戲不感興趣,需要不斷變化,常見的有你做我猜、滬江英語網(wǎng)站提供的“開心詞場”闖關軟件、競賽類問答、誰是臥底英文版等,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參與到課堂里,對英語也會更有興趣。除此之外,還有視頻賞析講解、學生上臺演講、詩歌朗誦比賽、新聞播報等新穎的教學形式供參考。
3)難度適中:每個專業(yè)的學生水平不一樣,比如財會系的學生英語基礎就比其他系明顯好很多,而輕工系的學生基礎就相對較薄弱,專科生也比本科生基礎薄弱,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班級的特點因材施教,難度適中,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增強互動:課堂互動不僅能把老師從“一講到底”的辛苦戰(zhàn)中解放出來,也能大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讓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動力更足。游戲、小組合作、學生上臺展示等都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互動形式。
2.5.3 積極利用網(wǎng)絡成為教學幫手
1)解放語法教學。課堂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進行其他更豐富有趣的教學,因為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自學,去了解單詞的發(fā)音、用法等。
2)補充與拓展紙質教材。網(wǎng)絡上的資訊都是最新的,學生可以通過英語課堂了解最新咨詢、經典美文等。推薦的網(wǎng)站有滬江英語、網(wǎng)易公開課,手機app有英語頭條、多說英語、英語趣配音等。
【參考文獻】
[1]周珊珊,宋穎.探索面向后大學生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下旬刊):156.
[2]尹波.網(wǎng)絡視角下90后大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危機[J].遵義師范學院報, 2014,16(2):85.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