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峰
【摘要】新課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求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如何開展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GS[2015]GHB040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22-01
一、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了解的不夠深入,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不完全熟悉。
2.思想政治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準備不夠充分,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思想政治教材中聯(lián)系生活內容的教學內容理解不夠深刻深、把握不夠準確,其二是課程資源開發(fā)欠缺,缺乏與生活化教學相關的課程教學資源。
3.在課程資源開發(fā)方面,教師與學生交流不夠。雖然老師在生活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首選“從學生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但調查也發(fā)現(xiàn)其積累實例的主要3個途徑并不包括“與學生交流”。這樣,老師對學生的了解肯定存在不足。然而學生建議老師所舉實例能密切聯(lián)系自己。
4.思想政治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的功利性較強。絕大多數(shù)教師更看重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而對它的更深層次的內涵認識不夠,即多數(shù)教師更看重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這一價值,教師的功利性較強,而對其課程的綜合性、幫助學生建立真正的學習觀、幫助學生學會生活缺乏必要的認識。
二、提高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效果的對策
解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成效需要從多方面作出努力。筆者認為,當前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理論研究
首先,加強生活化教育理論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理論是中學生活化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入研究高中想想政治課教學理論,就必須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學生活化教育理論,以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理論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進而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順利進行。
其次,構建完善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理論體系。要在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包括其理論依據(jù)、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技能等進行系統(tǒng)研究,力求構建較為完善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理論體系,從而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提供切實的理論指導再次,認真總結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實踐經(jīng)驗,并注意將其上升到理論層面。
(二)優(yōu)化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模式
1.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生活化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制定教學目標要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協(xié)調好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生活化,教學目標一定要具體,切忌空洞脫離生活。
2.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要防止僅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選擇教學內容,因為教師的生活經(jīng)驗不等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校和教師要根據(jù)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心理規(guī)律,選擇契合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教學內容。
第一,教學內容要注重時效性。要注意選擇時事熱點問題作為教學內容,以培養(yǎng)高中生的公民責任感。如在講授文化生活中的《我們的民族精神》時,可以結合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這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革命志士的愛國精神,強調這種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通過社會熱點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民族精神基本內涵的討論作好鋪勢。
第二,教學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即要針對學生思想中的矛盾和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如教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組織學生討論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卡奴”、“炫富者”、“購買奢侈品”等現(xiàn)象,并結合自己的消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夠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學生們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認清自己以前在消費觀上的誤區(qū),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科學的消費觀。
3.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1)課前觀察生活,向生活開放
生活化教學需要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全面向生活開放。教師應在課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布置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的課前作業(yè),讓學生感受生活,做好充分準備。如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可布置學生分組搜集整理中華文化在不同時期的輝煌成就,引導學生看書、上網(wǎng)整理資料,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生活
開展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必須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選取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人和物,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3)課后布置作業(yè),向生活延伸
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能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后反饋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教師要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引導學生走進豐富的生活。如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節(jié)后,可組織學生參觀禮縣秦文化博物館使學生親身體驗先秦文化,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4.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在過去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采用“滿堂灌”、“填鴨式”式教學方法,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的輸入,其真實情感體驗往往被忽視,因而學生所學往往限于書本,而未能真正運用于實踐和生活。開展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思想政治課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這就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例如,討論法,探究法,實踐法等。
(三)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是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者,其教育教學能力是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關鍵影響因素。只有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才能幫助教師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選取豐富的教學內容,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克服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因此,必須下大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1.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2.增強教師搜集、整合生活化教學資源的能力
3.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
4.提高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