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安英杰 彭文玲
拔牙矯治改善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牙弓寬度效果分析
張輝 安英杰 彭文玲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矯治對于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牙弓寬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選取100例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患者并對其實施拔牙矯正治療,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牙頜模型、比較治療前后牙弓寬度。結果 上頜磨牙間寬度減?。?.78±0.14)mm;下頜磨牙間寬度減小(3.68±0.16)mm;上頜前磨牙間寬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頜前磨牙間寬度矯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頜尖牙間寬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頜尖牙間寬度矯治后平均減少(0.06±0.01)mm(均P<0.05)。結論 拔牙矯正治療可有效改善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患者牙弓的寬度,使面部形態(tài)更豐滿,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拔牙;矯正;安氏Ⅱ類;錯頜畸形;牙弓寬度
安氏Ⅱ類1類錯頜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口腔畸形,該類畸形可致使上、下頜骨水平及垂直兩方向不調,進而致使患者面部容貌受到一定影響[1-3],但在治療方面仍具有一定難度。本研究選取100例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患者并對其實施拔牙矯正治療,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牙頜模型、比較治療前后牙弓寬度,旨在探討拔牙矯治對于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牙弓寬度的改善效果,現(xiàn)將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鐵煤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100例確診為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患者。入選標準:(1)臨床診斷:安氏Ⅱ錯畸形恒牙列患者,ANB角>5°;(2)除第三磨牙外,牙齒均完全萌出且正常;(3)牙弓未接受過擴大或減小的治療;(4)矯治前無牙齒拔除史;(5)治療前、后記存模型均保持清晰完整;(6)矯治結束后磨牙關系呈中性,且牙齒排列整齊,前牙覆蓋面正常,上下牙頜關系、上下頜骨均無異常。本組男67例,女33例;年齡10~28歲,平均年齡(18.7±5.8)歲。
1.2 治療方法[4-5]使用正畸醫(yī)用數(shù)字化電子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患者。測量患者上、下頜尖牙幾第2磨牙頰面的最突出部位間距及尖牙間、前磨牙間、磨牙間三者寬度。測量由1人完成,每個距離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本組患者均進行矯正畸形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為有效改善患者面部外形,盡可能使用拔牙間隙使前牙內(nèi)收。Δ1:矯治前至矯治后牙弓寬度改變情況;Δ2:矯治后至矯治后半年內(nèi)的改變情況;Δ3:矯治前至矯治后半年的總變化情況。寬度增加:結果為正數(shù);寬度減少:結果為負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上下頜第1磨牙間寬度變化情況 經(jīng)矯正治療后,上頜磨牙間寬度-(3.31±2.32)mm;矯治結束直至半年,寬度為(0.54±1.08)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約減小(2.78±1.08)mm;下頜磨牙間寬度矯治后為-(4.52±2.79)mm;矯治結束至半年內(nèi),寬度為(0.85±1.01)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減?。?.68±1.72)mm(P<0.05)。見表1。
表1 上下頜第1磨牙間寬度變化情況(x±s,n=100)
2.2 上下頜前磨牙間寬度變化情況 經(jīng)矯正治療后,上頜前磨牙間寬度為-(2.80±2.84)mm;矯治結束直至半年寬度為(0.33±1.35)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約減?。?.48±1.88)mm;下頜前磨牙間寬度矯治后為(0.68±0.29)mm;矯治結束至半年內(nèi),寬度為-(0.02±0.12)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增加(0.65±0.22)mm(P<0.05)。見表2。
表2 上下頜前磨牙間寬度變化情況(x±s,n=100)
2.3 上下頜尖牙間寬度變化情況 經(jīng)矯正治療后,上頜尖牙間寬度為(0.38±1.47)mm;矯治結束直至半年,寬度為(0.16±0.41)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約增加(0.23±1.05)mm;下頜尖牙間寬度矯治后為(0.06±0.59)mm;矯治結束至半年內(nèi),寬度為-(0.11±0.22)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減少(0.06±0.32)mm(P<0.05)。見表3。
安氏Ⅱ類1類錯頜是是中較為常見的畸形,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下頜向后內(nèi)縮。由于該畸形可致使患者上、下頜骨水平及垂直方向不調,因此可對面部容貌產(chǎn)生一定影響[6-7],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目前,此病例在矯治方面仍然面臨許多困難。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安氏Ⅱ類1類錯頜畸形患者施時矯正治療,上頜第1磨牙間寬度平均減?。?.31±2.32)mm;矯治結束直至半年,寬度約增加(0.54±1.08)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約減小(2.78±1.08)mm。本研究認為,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為:拔除第1前磨牙后,第1磨牙向中間移動進而縮小牙弓寬度,但磨牙移動同樣可產(chǎn)生維持原樣的趨勢,而矯治后半年內(nèi)壓迫降低,磨牙寬度稍增加。下頜第1磨牙間寬度矯治后平均減小(4.52±2.79)mm;矯治結束至半年內(nèi),寬度增加(0.85±1.01) 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減小(3.68±1.72)mm。這可能是由于拔除第2前磨牙后,第1磨牙向遠中移動,且部分患者需移動磨牙調整磨牙關系,故造成磨牙向近中移動。相關文獻[8]報道稱,通過拔除第1前磨牙雖可導致第2前磨牙間的寬度減少,但隨著時間推移,可發(fā)現(xiàn)矯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彈,治療效果基本可保持。本次結果中,下頜尖牙間寬度矯治后平均增加(0.06±0.59) mm;矯治結束至半年內(nèi),寬度減少(0.11±0.22)mm;整個治療過程中,寬度減少(0.06±0.32)mm。本研究認為,這可能是由于拔除第2前磨牙后,拔牙后的間隙距離尖牙距離稍遠,切尖牙通常情況下無向遠中移動的趨勢。另外,由于下頜尖牙寬度變化不大,因此,下頜尖牙間寬度可認為其無變化
綜上所述,拔牙矯正可有效改善安氏Ⅱ類1類錯頜患者牙弓寬度,患者經(jīng)拔牙矯正治療后不同部位的牙弓寬度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變,在臨床治療中應關注牙弓寬度變化情況,根據(jù)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最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支方靜,何進安,莫水學.安氏Ⅱ類錯牙合拔除第一磨牙矯治面部高度的變化[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2,28(4):359-362.
[2] 范紅燕,王月輝.改良式平導矯治恒牙期安氏Ⅱ1S錯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1):1983-1984.
[3] 馬寧,湯玉真.安氏Ⅱ1與安氏Ⅱ2 錯牙合牙冠寬度與Bolton指數(shù)的對比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1):99-102.
[4] 杜沿林,李永明.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矯治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2):115-117.
[5] 梁凱玲.安氏Ⅱ1類錯矯治中上頜尖牙遠中移位對前后牙位置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4,21(12):1595-1596.
[6] 謝冰.傳動直絲弓矯正技術矯治安氏Ⅱ類Ⅰ分類錯畸形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9):127-128.
[7] 賈德山,呂楠.不同生長發(fā)育期安氏Ⅱ1錯正畸治療前后的垂直向變化[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21(1):3-5.
[8] 壯榮,劉洋,周云,等.安氏Ⅱ1類錯拔牙矯治后牙弓形態(tài)的變化[J].江蘇大學學報,2014,24(1):76-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52
遼寧 112700 鐵煤集團總醫(yī)院口腔科 (張輝 安英杰 彭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