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真華,張 寧
(1.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1160 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
羅真華1,張 寧2
(1.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1160 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方法:選擇符合標準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及健康行為量表各維度評分均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及健康行為量表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增加,但觀察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以改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行為。
關鍵詞:護理干預;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自我護理能力; 健康行為
冠心病是心臟病的一種,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閉塞、狹窄而引發(fā)的。隨著我國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等變化,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漸年青化[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可以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改善心肌灌注,是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顯示[2],通過改進醫(yī)療手段可使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下降11%,成功預防了49%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死亡現象。PCI術后患者要長期治療,預防血栓及再狹窄的發(fā)生,因此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改善其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行為,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促進了健康和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現總結如下。
1.1病例選擇標準:①全部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②首次實施PCI手術,且手術成功者;③具有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④患者和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損害或其他慢性疾??;②合并精神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③術后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如心包填塞、腦血管意外等;④心功能低于2級或嚴重心律失常等。
1.2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診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全部符合上述診斷,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2~68歲,平均(52.71±7.90)歲。病變血管:前降支13例、回旋支2例、右冠4例和多支病變1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0~68歲,平均(52.84±7.96)歲。病變血管:前降支14例、回旋支3例、右冠4例和多支病變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操作如下:①認知干預。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2次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冠心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用藥指導等,著重講解PCI術后易產生多種并發(fā)癥,需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和密切監(jiān)測凝血情況等。②生活干預。為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遠期生活護理計劃,如低鹽低脂飲食,多食用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戒煙戒酒,保證充足的睡眠及適量運動。③隨訪干預。患者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每月家庭隨訪1次,著重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評估患者是否遵醫(yī)囑服藥,以及運動、飲食等計劃落實情況,指導患者樹立正確的康復理念,保持輕松健康的心態(tài)。
1.4評價工具:①自我護理能力評價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有4個維度,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和自我護理技能,共計43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得分為0~4分,總得分為0~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3]。②健康行為評價采用健康行為量表,有6個條目,包括健康責任感、人際關系、壓力管理、心理健康、軀體活動及營養(yǎng),總共52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得分為0~4分,總得分為0~208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健康[4]。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本次觀察數據,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α=0.05為檢驗水準,以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在進行護理前對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額自我護理技能進行測定,發(fā)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增加,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的增加幅度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分)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健康行為比較:在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健康行為測量結果各維度評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再次測量發(fā)現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量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得到了增加,對照組增加讀讀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量表比較(分)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已經成為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研究發(fā)現,冠心病是一種心身疾病,生理、心理及生活的干預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5]。自我護理能力就是指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健康進行自我維護的而采取的實踐活動的技能。健康相關行為就是指與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相關的實踐活動,健康相關行為是人們的內心的健康信念的體現。PCI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重要方法,術后易產生多種并發(fā)癥,如支架內血栓形成等,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行為,對提高預后和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各維度評分均相似,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增加,但觀察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PCI術后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護理前,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量表各維度評分均相似,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量表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增加,但觀察組增加幅度大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PCI術后患者的健康行為。護理干預在PCI術后患者的治療及轉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康復和改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患者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實踐中,要全面加強和改進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Shi Q,Zhao H,Chen J,et al.Study on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dentification mod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ased on metabolomic biomarker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28(5):1829~1833.
[2] 胡亞妮,林平,張金麗,等.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67~169.
[3] 潘承瓊,潘唐遠,楊小玲.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獲得社會支持的影響[J].內科,2011,6(1):84~85.
[4] 湯生娥.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174~176.
[5] 漆紅梅,王霞.授權教育對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自我效能感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 (25):62~66.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LUO Zhenhua,et al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Sichuan Chengdu 6111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elevat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60 eligible patients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usual care,while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self-care abilities and health behavior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he nursing care,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milar scores of ESCA and health behavior scale,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0.05);3 months after the nursing care,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had elevated scores of ESCA and health behavior scale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care,but th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greater elevating ext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Self-care ability;Health behavior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1.056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1-0160-04
*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廳資助項目,(編號:2013SZ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