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麗
【摘要】 目的 觀察健康教育路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 觀察組按照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自我概念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概念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徑;自我護理能力;臨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6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病情進行性發(fā)展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患者大部分時間需在院外自我治療及護理,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逐漸成為滿足患者自身需求的一個發(fā)展趨勢, 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1]。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水平能力較差, 成為制約疾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健康教育通過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 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 已在國外被廣泛應用。應用臨床路徑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能夠對同一種疾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需求特點, 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觀察健康教育路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 患者思維和語言溝通正常, 排除精神病史、其他肺部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觀察組中男21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70.6±6.2)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8例, 中學11例, ??萍耙陨?3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70.2±6.5)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9例, 中學9例, 專科及以上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 即在患者出入院時進行特殊檢查時進行宣教;觀察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 每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制訂好的健康教育路徑進行護理, 健康教育路徑的制訂是通過查閱大量文獻, 經(jīng)多位資深??谱o士組成路徑制定小組討論一致情況下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徑。由各個責任組的責任護士按照事先制訂好的健康教育內容和路徑的時間及時進行宣教, 每次宣教時對上次宣教內容進行評估(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 了解患者掌握情況, 必要時反復進行, 獨處患者需至少有1名家屬需參與宣教, 由家屬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直至其掌握, 建立患者個人檔案, 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 留下責任人電話號碼, 以便及時解答患者或家屬的疑惑。
1. 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干預前后進行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調查,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差異。ESCA量表由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組成, 共有43個有效條目, 本量表總分為172分, 得分越高, 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自我概念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概念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主要臨床特點為慢性進展、病程纏綿、反復急性加重, 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已有廣泛應用,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護能力[3]。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施方法應用于護理工作中, 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制定和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徑表, 使護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提高護理工作的計劃性、預見性和針對性, 避免個人主觀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 減少了護理行為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提高護理的規(guī)范性, 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質量和效果, 促進患者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和疾病的康復[4,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評價指標包括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 肺功能、血氣指標、6 min步行距離(6MWD)等屬于客觀指標, 主訴癥狀、呼吸功能障礙程度、健康行為能力等屬于主觀指標。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兩種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治療后自我護理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健康知識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 但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更明顯的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及各個維度評分, 且可提高自我概念評分, 而常規(guī)護理對自我概念的影響不明顯。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區(qū)人群綜合干預的研究.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5, 28(7):435-436.
[2] 謝梅, 李鳳娟.健康教育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7):133-135.
[3] Zem MB.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 literacy in cochrane database studies on paediatric asthma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searching beyond figorous design. Int J Evid Based Healthc, 2012, 10(1):3-8.
[4] 冬燕, 于瑩, 侯景霞.子宮平滑肌瘤手術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的應用研究.解放軍護理, 2007, 24(1):12-14.
[5] Nahcivan NO. A Turkish language equivalence of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04, 26(7):813-824.
[收稿日期: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