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玉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37-01
數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廣闊,學習的天地就多么廣闊。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數學與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數學地思考。
1.入生活氣息
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教師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yǎng)成運用數學的態(tài)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只有讓數學走近生活,讓數學富有生活氣息,學生才會愿學、樂學。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應用"這一課時,就不急著探求新知,而是與同學們做了一個"接廣告"的游戲,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以下片斷是我的做法:
師: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
生:收禮只收腦白金,是關于"腦白金"的廣告。
師:晶晶亮。
生:透心涼,是"雪碧"的廣告詞。
師:打久了不頭痛。
生;打多了不心疼,是"小靈通"。
師:老師也想買一部移動電話,可當老師到了郵電大梯里,手機柜里的手機說:"我每月月租20元,打市話每分鐘0.2元,買我吧!"小靈通柜的小靈通說:"我每月月租20元,打市話每分鐘0.2元,超過3分鐘,每分鐘0.1元,買我吧!"我可犯難了,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就這樣,學生探究的目標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明了了。
2.活練習,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學習,與其所發(fā)生的情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2.1用數學眼光認識周圍事物。數學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這是一條重要的原理,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跳一跳"或適當努力就能夠摘到果子。因此,課堂提問的難度應要適中,不宜過難,否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無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在數學學習中有時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fā)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認識。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引導學生量圓的周長、直徑,發(fā)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然后提問: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2、如果知道圓的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3、如果知道圓的半徑,你能否計算出圓的周長?為什么?4、你能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
2.2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教《長方形的面積》后,我讓學生回家?guī)椭改赣嬎阊b修房間所需要地板及錢數。于是學生必須對房間面積進行測量計算,再到市場了解地板的尺寸規(guī)格及單價,然后再進行計算。通過這種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活動,學生興趣倍增,既能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讓數學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
總之,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活用數學,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