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和學生關系是教育管理過程中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教育關系的核心。當代師生關系面臨許多困境,主要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教學觀念與現(xiàn)代學生主體意識的沖突、輔導員過重的工作壓力與學生迫切需求的沖突、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時代師生間"不對稱性"的消逝動搖教師地位。如何建構(gòu)和諧的師生關系,應引起高校廣大教師的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師生關系;困境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02-01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師生)關系是在"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反映了一定社會政治、經(jīng)濟、道德的狀況。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加之教師被毆、被辱、被逼瘋甚至被弒的新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微"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還面臨著許多不和諧的因素。
1.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困境
1.1傳統(tǒng)教學觀念與現(xiàn)代學生主體意識的沖突。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教師和學生在年齡、知識結(jié)構(gòu)、價值觀和社會閱歷等方面存在差別,這種懸殊與不對等容易導致相互關系溝通中的差異性,進而使得這種關系出現(xiàn)沖突、停滯、終止等破裂的情況。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得到強化,指令和專制的舊有師生關系難以繼續(xù)維持,教師的主體地位發(fā)生改變,主要責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促進其全面健康發(fā)展?,F(xiàn)代化教學理念要求高校輔導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傳遞知識。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是高校教育管理應該堅守的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經(jīng)常存在"大學四年不知道輔導員辦公室""上XX課程的任課老師是誰"的困窘,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他們往往憑著自己的眼光和興趣有選擇地參與教育活動中,傳統(tǒng)教師的主導性與現(xiàn)代學生的主體性發(fā)生了矛盾,并進而影響到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1.2教師過重的工作壓力與學生迫切需求的沖突。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是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從本質(zhì)上而言,是人際互動在高校這個社會情境下的集中體現(xiàn)。由于高校擴招的"后遺癥",大多數(shù)高校輔導員面臨的是200以上的學生,輔導員與學生一對一進行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師生關系便逐步疏遠。
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學生已不再滿足于輔導員日常管理中的簡單"傳授",會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輔導員的權威。學生對輔導員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學生對輔導員需求多元化與目前教師所承受的職稱晉升壓力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沖突。
1.3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時代師生間"不對稱性"的消逝動搖教師地位?;ヂ?lián)網(wǎng)+時代一方面,人們想要完全接觸社會知識、了解社會信息,不用很強的讀寫能力照樣能夠掌握大量的信息,年輕一代憑借其對新事物的超強適應力,甚至可以掌握比教師更多、更前沿的信息。也就是說,教師信息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的知識文化優(yōu)勢逐漸喪失。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透明化,教師作為成人世界的代表,其神秘感喪失,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隨之下降。從客觀來說,"微"時代將輔導員推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
2.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歸因分析
和諧的輔導員和學生關系能夠優(yōu)化高校校園軟環(huán)境.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目前,影響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因素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2.1社會環(huán)境。高校不是一個封閉孤立的單位,而是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負面、消極的影響會阻礙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現(xiàn)實交往,進而影響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甚至阻礙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另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校園內(nèi)網(wǎng)絡條件良好,信息高速公路暢通,為學生獲取各種信息提供了便利。而有些高校教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輔導員在網(wǎng)絡應用及信息獲取上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學生,這種現(xiàn)象不可避免地使學生對輔導員在知識儲備、人格魅力方面的信任度降低,使得高校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了疏離現(xiàn)象。
2.2教師素質(zhì)。在輔導員與學生關系中,輔導員處于主導地位。師生關系是一種職業(yè)關系。高校教師建立融洽的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目的較為明確,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就變相地要求輔導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從輔導員與學生雙方視角來看,師生關系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教育管理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換信息、獲得反饋的過程,在這一信息互動的過程中,不僅包括了知識傳授,也融入了情感交流。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維持和發(fā)展離不開教師與學生雙方感情的交流與表達。當下高校很多輔導員是將這份工作作為"職業(yè)"對待的,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工作積極性不高,精力投入不足,不關心學生成人成才。
2.3學生個性差異。受先天遺傳、成長經(jīng)歷、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個性心理都不完全相同,存在著個性差異。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且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shù),隨著社會的變化和轉(zhuǎn)型,其個性特征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渴望獨立自主,平等自由,但自控能力差。離開父母的督促,在大學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輔導員老師的教學管理采取不合作行為,尤其是大三、大四學生更易對輔導員的"權威"進行挑戰(zhàn),教師越希望用"傳統(tǒng)""規(guī)矩"來控制或壓抑學生,學生就會越反彈,如果對這種反彈、反抗不加以理性的節(jié)制和引導,則很容易形成師生之間的沖突,導致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受阻,感情成分減少,師生關系日漸冷漠。
參考文獻:
[1]權太舉.淺析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9(18)
[2]朱春英,趙梅慶.做好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9(06)
[3]冷紅.芻議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諧校園中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素質(zhì)[J].文教資料,2009(16)
[4]佘雙好,付祉云.當代大學生現(xiàn)狀的質(zhì)性分析——高校輔導員眼中的"80后"大學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4)
[5]鄒曉彧,朱夏輝.當前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五德"——讀《孫子兵法》悟輔導員工作之道[J].管理觀察.2009(14)
[6]胡敏,李盛兵.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離專業(yè)化有多遠[J].高教探索,2009(03)
[7]宋崢.高校輔導員角色心理失衡成因及自我調(diào)適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9(12)
[8]任海,張志超,李飛.機制與措施: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9(07)
[9]劉爽.論高校輔導員職業(yè)道德建設[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4)
[10]孫偉.談高校輔導員的非權力影響力及構(gòu)成因素[J].教育與職業(yè),2009(11)
作者簡介:
向紅(1986.12-),女,講師,重慶三峽學院電信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