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坡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討論的作用,需要教師認真準備、積極研究,討論才能有較高的質量。有效的討論其價值不僅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還在于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關鍵詞:課堂教學;討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38-01
一、課堂討論對教學的積極意義
課堂討論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對教學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其積極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課堂討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討論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總是對各種討論興趣盎然,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好動,樂于交往,學生這種心理需求在討論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滿足。二是課堂討論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
2、課堂討論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呈開放的狀態(tài),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在討論中碰撞、反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發(fā)展,提高思維活動的有效性。從而收到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
3、課堂討論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的升華。課堂討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在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①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并接受別人的批評,從而在處事上更寬容和謙虛;②小組作為一個集體,小組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責任感。
4、課堂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或漏洞在所難免,在課堂討論中讓他們自己去分析、甄別、類比、猜想、剖析、糾錯、證明,從而全面、透徹的理解問題。通過對同學的意見和觀點的評價,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培養(yǎng)。
5、課堂討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說服人家是不易的,“說”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過程,因而課堂討論比教師講授和個人探索更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有效的課堂討論應避免的幾種誤區(qū)
合作討論的形式雖然很好,但是也有缺點:在表面熱熱鬧鬧的討論下,難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有同學“隨波逐流”不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
1、只注重形式輕視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問題,學生掌握得非常熟練,本不需要展開討論,但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體現(xiàn)新課程的課堂互動理念”,而不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搬出“討論”法寶,使得時間浪費,課堂重點偏移,導致課堂討論的形式化和表演化,從而使課堂討論效率降低。
2、一味地追求數(shù)量忽視質量。為追求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教師出示問題后馬上組織討論,一節(jié)課提出許多問題進行討論,課堂容量增加了,卻收效甚微。提出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樣,學生才有參與討論的動力、能力和積極性,討論時才會出現(xiàn)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會創(chuàng)造出新知識和觀點。
3、盲目自主忽視指導。有的課堂重學生的自由,教師成了旁觀者,表面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定,但很可能忽略了課堂討論的實質。由于學生的程度不一,對某一問題的理解水平有差異,在課堂討論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水平加以點撥和指導。
4、討論離題。討論開始后,學生可能會由于討論中的一些問題而轉移討論中心,從而使討論偏離論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討論中注意聽取學生發(fā)言,并隨時引導,而不要讓討論扯到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上。
5、討論不制定規(guī)則。討論前制定一些討論規(guī)則是十分必要的,討論如果沒有規(guī)則,就會十分混亂。
6、不能及時總結。討論結束后,如不進行總結,就會使學生對討論的結果和討論中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反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亂。所以在每次討論結束后,要及時進行總結,說明討論結果,并指出討論中存在的問題,今后應注意改正的錯誤等。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
生生互動是課堂討論的主要特點,教師作為課堂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要參與到討論中去,使討論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出不同觀點的碰撞,師生互動中體現(xiàn)情感的交流。
1、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要明白學生討論要想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要抓住討論的契機,把討論放在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學生易混淆處;難度要適宜,要放在學生思維的敏感區(qū),使學生經(jīng)過課堂討論后都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
2、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討論讓學生進行思考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為后面的討論節(jié)省了時間。因為沒有思考問題,學生還沒有思路就去討論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討論中你一句我一句還會干擾學生的思維。學習是學生內心的感受過程,學生解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經(jīng)過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完成,沒有充裕時間的獨立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有時還會產(chǎn)生“牛頭不對馬嘴”的觀點,課堂討論收效甚微。
3、要及時的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梢缘较旅嫒栆粏?,有經(jīng)驗的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情緒來做出判斷。及時的終止討論,避免浪費時間。課堂討論的關鍵是教師參與。課堂討論不是只有學生參與、教師旁觀,而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學生隨時都會有新思想和新問題生成,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引導和解決,往往會阻礙課堂討論的順利開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介入并為其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4、要圍繞論題,因勢利導,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課堂討論是同學們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現(xiàn),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有差別,對問題的認識有深淺,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如人所愿之處,老師就要善于引導、調控、帶領學生走出誤區(qū)。當討論離題時,老師應及時加以提醒和糾正,示意他們圍繞論題,展開討論。
5、要有學生代表發(fā)言。讓學生把他們那一組討論的成果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出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還會讓在討論中處于弱勢的學生再次得到題目的思路。
6、要總結評價,促進討論的深化提高。討論后教師及時、明確的總結評價是對課堂討論效果的升華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