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地遇到各種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準好教學目標,踐行好新課程理念,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如何避免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誤區(qū),拓寬教學的各種渠道,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讓語文課堂更有趣味性,更有實效性?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避免走進教學誤區(qū),改變課堂教學實效。
一、把準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由此可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定義教學目標,不再是過去傳統(tǒng)單一的總目標,更應認識到課標指出的“三維目標”不是一個直線性的,而是螺旋性地交織在一起上升的目標。我們在進行每課的目標設計時,要從教材整體目標來入手,把準每課“三維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時在過程與方法中體現(xiàn)。只有前兩個目標落實了,才能達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構建與上升,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語文S版二年上冊《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一課,由于學生剛開學,而本文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本課生字詞,讀懂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國旗護衛(wèi)隊的感人事跡,體會他們熱愛祖國,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的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誦讀;采用小組討論交流方法來使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看錄像、聽國歌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體悟愛國情感的真正內涵。如此一來,教師在學生讀、看、議的過程中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很好地完成本課目標;而學生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感,在誦讀、問題討論中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從中感悟自己對國旗、對祖國的熱愛。
二、避免誤區(q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出現(xiàn)很多教學誤區(qū),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適時地避免誤區(qū),少走彎路,就可以切實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以往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忽略“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因此有些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時教學時雖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游離現(xiàn)象,有的游離于知識、技能目標之外,有的游離于學生發(fā)展之外,這樣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就毫無意義。下面,結合某師教學《一個小山村的故事》識字教學的案例來介紹問題的嚴重性。
師:小朋友,怎樣記“蔥”字?
生:蔥,上中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中間是匆,下面是心字底,合起來是“蔥”字。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蔥,上面草字頭,下面是“忽然”的“忽”加上一點,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蔥,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忽然”的“忽”加上一點,合起來是“蔥”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蔥,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忽然”的“忽”加上一點,合起來是“蔥”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學生越記越復雜,越學越糊涂。教師不斷重復發(fā)問:“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枯燥無味,學生不是被引導,而是誤導進入學習“狹區(qū)”。教師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在教學引導過程中的弊端,這樣只重教學的結果,而不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的教學,已經失去了教學的意義。試想,如果該師及時地評價,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效果會不會更好?
三、拓寬渠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把準教學目標,盡可能地避免教學的誤區(qū)之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提高語文課堂趣味性和有效性,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從課堂教學來看,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構建和諧自由的評價氛圍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投入到課堂當中來,切實感受語文課堂的生動,喜歡上語文課。
記得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眲?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事半功倍,小學生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與年齡特點,把握學生感興趣的脈搏,創(chuàng)設輕松、生動、有趣的各種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記得在教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百花園七》筆下生輝,本次習作要求學生聽聲音,展開想象,抓住特點寫一段話。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生活中各種場景聲音,如:菜市場、超市、飯店、車站等人聲鼎沸,一片嘈雜的聲音;暴雨雷聲隆隆、震耳欲聾;細雨輕輕飄飄灑落;樹林中鳥兒優(yōu)雅鳴唱……學生完全被真實動人的畫面緊緊扣住了心弦,被逼真熟悉的聲音深深地震撼了。之后我再引導學生:“你剛才聽到的聲音是從什么地方傳來的,它有什么變化,使你想到了什么,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學生在教師渲染的意境中,思維完全打開了,學生覺得有話可說,知道如何去想象去創(chuàng)作。那么,這樣創(chuàng)設的情境起到了作用,刺激了學生的興趣,點燃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重視營造評價氛圍,關注學生在情感、體驗、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通過他評、自評、互評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評價中肯定自我,感受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經歷課程改革,通過實踐不斷反思教學,避免誤區(qū);經歷不斷的反思,使自己不斷成長。要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讓“三維目標”更扎實達成,真正提高課堂實效性,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探索,不斷努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