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非常重要的四項技能。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寫作課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導致留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常常出現(xiàn)很多偏誤。本文在分析寫作課出現(xiàn)難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對外漢語 寫作 難題 對策
對外漢語教學以技能為條件,可以分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課型。其中“聽”、“讀”是語言的輸入,也是語言交流的一個過程。寫作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難度最大的,但是交際功能似乎沒有前三項那么重要,所以寫作課遲于前三項課程,這也使得四項課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發(fā)展不平衡。大部分留學生雖然可以用漢語很流利地溝通,也經過了一系列的語言、詞匯、語法的正規(guī)學習,可是一旦遇到需要寫作的地方,留學生的作文大多有詞不達意、結構松散等問題。
一.寫作課程面臨的問題
教師方面:1.教學模式單一。對外漢語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基本上沿用了過去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模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寫前準備階段:賞析范文,包括對寫作知識和技巧的介紹,語言點的講解以及語言表達結構模式的分析。(2)寫作階段:學生課堂練習寫作,或者將寫作練習留到課后,作為作業(yè)。(3)評改階段:學生課后寫作、教師評改作文,有的時候學生也會互相批改,下次課開始時指出全班普遍性的問題。這三個階段就是一堂寫作課的基本流程。但是,長期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無聊的情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加之寫作課自身偏難的特點,留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會對寫作逐漸失去興趣,導致出勤率下降等問題出現(xiàn)。2.教師對寫作課的任務理解不深刻,只注重表面。內容和形式是一篇文章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當今的寫作課教學常常是避重就輕,將大部分時間放在文章的內容上,從課程開始時的導入主題,之后的啟發(fā)思考,到最后的文章三大部分的限定都是在圍繞著寫什么。3、作文的批改并沒有形成明確的規(guī)范。寫作老師一般在課后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作為他們作業(yè)的反饋,包括對錯別字、病句、格式、篇章結構等方面的修改。當下一般的作文批注分為文中批改和總評兩部分,文中批改主要是針對文章語言的修改,通過一些系列的調整力求語言上的規(guī)范與準確,而總評則是對文章進行總體的評價。雖說作文的批改已經基本形成了如上的模式,但在筆者看來,此類批改方式內部秩序混亂,標準不一。
留學生方面:1、使用漢語思維的習慣尚未養(yǎng)成。在對外漢語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梢园l(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首先根據(jù)題目的要求,用母語進行構思和填充內容,再進行母語和漢語之間的相互轉換。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語段之間銜接不連貫,因為漢語學習者在初期漢語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學生沒有適應使用漢語思維。但是對中高級漢語水平學習者來說,就不能再依靠此方法進行寫作。2、作文中經常使用口語。留學生在寫作中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文章中經常會出現(xiàn)大量不應出現(xiàn)在寫作中的口語體表達方式。不管是在寫作教材中還是教師在教授寫作課時,書面語都不是教學的重點,但是在學生寫作中對書面語的要求比較高,是學生寫出優(yōu)秀文章的關鍵。所以留學生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口語體傾向應該引起重視和關注。
教材方面:教材難度把握不當。教材難度把握不當表現(xiàn)在范文的難度把握不當,范文的長短不合適、生詞過多或者過偏以及范文的句子不易理解等方面。范文中的生詞過多以及句子中的語法過難,并且高于學生應有的水平太多的話,會混淆寫作課的重點,把教學重點轉移到了對生詞和語法講解上來,這樣容易把寫作課變成綜合課。
二.教學對策
在對外漢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進行教學思路的調整,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1.改變單一教學模式,活學活用教學法。其實,不光是寫作課,其他所有課程在教師授課前都勢必要面臨一個教學方法的采用問題,而很多教學問題也表明,學生不愿學或學習效果不顯著與教師教法的落后和單一有很大關系。說、寫結合,這是寫作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2.針對講評的問題,一方面對外漢語教師內部應建立相對完備的寫作評閱標準,包括修改符號的規(guī)范,批改形式的統(tǒng)一,以及點評方面的科學分類。只有這樣,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在能做到有據(jù)可依,科學高效。另一方面,也可將集體講評與個體講評相結合。寫作課課時珍貴,因此要求教師精簡講評時間,提高講評效率。
(作者介紹:溫曄,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