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穎
初來威海,首先遇到的是語言問題。
我們的方言屬于濟南方言,比如,倆大娘在街門口遇到了,互相打招呼:“飯做好了嗎?”另一個就答:“做好了?!被蚴恰斑€沒做好”。這是普通話,用我們老家的話就是“飯做(讀音是zòu)中了嗎(讀音是man)?”這個就回答了:“中了”。這個有點接近河南的方言了。不過我小時候,很不明白做飯和“鐘”有什么關(guān)系,直到上了大學(xué),念了中文系,學(xué)了語言課,才知道此“中”不是彼“鐘”。
另外,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有個別字的讀音也是不一樣的?!般U筆”不讀“qianbǐ”,而是讀”qianběi”,類似的有很多,不一一例舉。
那么,從一個方言區(qū)到另一個方言區(qū),必定要遇到語言打架的問題:
1.玩PK站
濟南方言里玩耍的說法和普通話沒區(qū)別,威海話里卻不是“玩”了,而是說“站”。
第一次有同學(xué)邀請我到她家玩,她說:“么時候上我家去站。”
我一臉糊涂:為什么要到你家去站?
她看我發(fā)呆,拉著我就走。到了她家,她媽媽也很熱情:“來、來、來,快點進來站!”
我想:威海人怎么不讓人在他家坐著啊,怎么光站著呀。
要走的時候,她媽媽還挽留:“再站會,再站會?!?/p>
我只好再靠邊站一會兒。
2.老高PK不老高
在漢語里,這個“老”字在這里有“很”的意思,所以我們有時候說某人長的很高的時候,就會說“他長地老高老高地”。
威海話里卻是說“不老高”,這個“不”字不代表否定的意思。
有一次,有個同學(xué)告訴我,她爸爸個子很高,說:“俺爸不老高、不老高地?!?/p>
我掂起腳,向上伸直了胳膊,比量著:“這么高?”
她搖頭:“不老高,不老高。”
我放平雙腳:“這么高?”
她還是搖頭:“不老高、不老高?!?/p>
我把胳臂往下放了放,心想:這個當(dāng)爸爸的,也太矮了。
沒想那同學(xué)著急了:“不老高地、不老高地!”
最后我也沒弄懂她爸爸高還是不高。
3.奶奶PK婆
我印象里好象是出了門的小媳婦才有婆婆的,而威海話里把奶奶叫做“婆”。
一天,有個小朋友興高采烈地對我說:“俺剛上俺婆家了。俺婆給了俺好多好吃的?!?/p>
我一臉的同情:“天哪,可憐你這么小就有婆家了,生活在水深火熱當(dāng)中,給你點好吃的就這么高興。唉……”
4.知不道PK不知道
這一點上威海話是完全普通話了的,濟南話就不對了。
每每我說“知不道”的時候,威海同學(xué)就糊涂:“你是知道呢?還是不知道?”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yè)學(xué)院基礎(ch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