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光,張啟義,譚仁兵
(重慶科技學院 數(shù)理學院,重慶 401331)
?
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物理實驗考核系統(tǒng)構建與使用
孫寶光,張啟義,譚仁兵
(重慶科技學院 數(shù)理學院,重慶 401331)
摘要:利用微信平臺構建了大學物理實驗考核方式系統(tǒng),保證考核方式在實驗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實施,進而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如進行實驗預習與測驗、實驗考試方式與安排及學生成績評定. 系統(tǒng)還可以進行實驗室開放管理,也可以作為學習平臺為實驗課程提供微課化的課程資源,開展慕課和課堂翻轉.
關鍵詞:考核;微信;微課;翻轉課堂
大學物理實驗是針對高等理工科院校學生開設的必修基礎課程,其主要特點是量大面廣. 量大的特點導致了在一般的高校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教師、實驗室等方面都是滿負荷或者超負荷運轉;面廣的特點是該門課程要面向理工科所有專業(yè),這對該課程又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 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一直不好保障,如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感知真實的實驗儀器,應付完成預習報告;實驗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實驗操作的認識還很膚淺[1],學生很難課堂上全面掌握實驗內容,但又缺少了課堂外的交流與溝通;實驗報告撰寫、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也是在課堂外完成,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考核,很多時候學生都不是獨立完成. 而考核方式作為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保障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對學生實踐技能、實驗能力做出考核和綜合評價. 為解決以上問題,應從考核方式教學改革作為切入口,但是如何使考核方式能有效發(fā)揮作用,同時又能增強實驗室的運行效率、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1基于微信平臺的移動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通過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及配套的移動通信技術來進行的移動學習,具有空間、時間自由性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2],它具有學習動機的自發(fā)性、學習內容的片斷性、學習地點的跨越性和學習目的自我調節(jié)性等特點[3]. 但是移動學習由于受時間、網(wǎng)絡、用戶習慣及群體覆蓋面等因素制約,預期成果和普及化也并不理想.
微信 (WeChat) 作為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智能終端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軟件,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tǒng)(支持當前主流移動操作系統(tǒng)Android,IOS,WP,BlackBerry,S60,Mac 的終端設備)平臺,只需網(wǎng)絡流量即可實現(xiàn)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的瀏覽. 微信由于設計友好、操作便捷、功能強大、用戶群體覆蓋面廣,得到迅速普并被廣泛使用. 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等,為合作伙伴提供“連接一切”的能力,微信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已經(jīng)成功地為各行各業(yè)提供移動互聯(lián)的標準解決方案.
利用微信功能強大的開發(fā)平臺,將微信運用于移動學習,可以為移動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與交流方法.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搭建大學物理實驗移動學習系統(tǒng),為增加移動學習的場景和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高等教育相互融合提供了新思路[4].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公共場所Wi-Fi網(wǎng)和手機3G、4G網(wǎng)絡等發(fā)展,可以基本實現(xiàn)免費或者低成本的移動互聯(lián). 因此,使用微信平臺構建大學物理實驗考核系統(tǒng),開展移動互聯(lián)學習,是保障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理想選擇.
2實驗考核方式微信平臺
微信平臺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運用分層設計的思想,將系統(tǒng)功能進行有序地分層,各邏輯層相對獨立,不會影響其他邏輯層,從而易于維護. 后臺系統(tǒng)的編輯、管理工作,也非常簡潔、高效. 因此,對于微信公眾號的申請、微信平臺搭建及后臺管理等技術問題,都不需要過多地考慮. 另外,由于微信自身的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使其具有通訊功能、社交功能和自媒體特征,因此,不必擔心學習中交流和互動問題.
教師只需依據(jù)教學目的、課程特點、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構建系統(tǒng)、提供資源支持及后續(xù)管理和維護,并注意各主要教學流程及關鍵控制[5].
2.1實驗考核系統(tǒng)構建與功能
根據(jù)實驗中心的具體情況,構建了微信平臺:重科物理實驗中心(微信號:phylab),用于實驗預習,并可以進行預習測驗. 由于效果良好,之后逐漸升級成物理實驗考核系統(tǒng),構建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物理實驗考核方式微信平臺構建圖
本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實現(xiàn)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考核方式的相關教學研究和改革,因此在系統(tǒng)構建上,設計了實驗開放管理功能來實現(xiàn)教師、學生在使用此平臺時的注冊及實驗預約;配套課程資源建設來支持學生預習和學習實驗;設計的考試方式(主要考慮讓學生參加操作考試,設計了課程查詢、抽取2個菜單),實現(xiàn)讓學生抽取操作考試的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及考試準備與成績查詢的功能. 最后根據(jù)學生實驗預習、平時實驗操作以及實驗考試進行成績評定,從而完成完整的考核方式,以保障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以上的各模塊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進行完善和調整,如考試方式部分,可以根據(jù)具體要求與實際情況更改功能菜單.
2.2課程資源建設
微信平臺本身可以移動互聯(lián)無限的網(wǎng)絡資源,在系統(tǒng)平臺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任何參與者都可以是課程資源的提供者和制作者. 然而,由于課程特點、實驗項目以及實驗儀器的不同,除了常規(guī)的課程資源(如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考核方式、課件、試題庫等),還需要制作滿足特殊要求的具有特殊形式的課程資源.
大學物理實驗的預習測驗將涉及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步驟、數(shù)據(jù)處理、誤差分析等部分,主要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測試. 以“分光計的調整與使用”實驗為例,共設計了105道選擇題,涉及到實驗原理與方法的試題20道,實驗儀器的試題25道,實驗操作類的試題60道,其中配有圖片的試題多達33道,學生通過做這些預習題,基本明確了實驗的目的與原理,了解了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 這樣保證每個實驗項目至少有30個以上的選擇題,學生通過手機登錄所要的預習實驗項目,系統(tǒng)便會隨機抽取一定量的試題(如10道題),每次答對一定數(shù)量的試題(如8道題)才可通過預習測驗. 如果沒有通過預習測驗,可以繼續(xù)查閱課程資源或者課本,再繼續(xù)測驗,直到通過測驗為止.
課程資源形式“微課”化,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將課例片段化,在一個“微課”中要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且相對完整,時間控制在10 min以內. 如將某一堂實驗課,分解成實驗介紹、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等幾個部分,分別錄制成視頻,制作成“微課”. “微課”的內容可以很雜,甚至可以將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安全須知等制作成微課. 我們通常將一堂實驗課做成系列“微課”,例如第1個“微課”介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與實驗相關背景知識及相關應用;第2個“微課”介紹實驗儀器、實驗內容及操作步驟;第3“微課”介紹數(shù)據(jù)處理及誤差分析.
2.3相關教學改革與思考
該微信平臺主要用于與考核方式相關的教學研究. 在考核方式構成上可以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如隨著實驗室開放及課外實踐的開展,還應將能體現(xiàn)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自主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物理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加入到評價體系中,調動學生參加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6].
“微課”化的視頻資源,并不是簡單的碎片化、無聯(lián)系的,可以以一定的組織關系組合甚至再度組合,通過微信平臺移動互聯(lián),可以實現(xiàn)共享以及真正意義的網(wǎng)絡開放,這完全符合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理念. 當基于智能手機的微信平臺,通過友好的交互界面,讓學習的時間、空間自由起來,調動學習者的自發(fā)性,同時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 在不知不覺中重新構建了學生的學習流程,這也正是翻轉課堂中“翻轉”的內涵,協(xié)調了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學習、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 微信、微課、翻轉課堂三者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通過微信平臺,由視頻為建構核心的微信,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具有先天優(yōu)勢,微課能夠為翻轉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提供強大的課程支持[7].
系統(tǒng)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強大的通訊功能發(fā)布通知、布置作業(yè)、收交實驗報告、網(wǎng)上輔導答疑;利用朋友圈等開展實驗創(chuàng)新項目研究;通過對圖文的送達人數(shù)、閱讀人數(shù)、分享轉發(fā)等關鍵指標進行相關教學統(tǒng)計,為后續(xù)教學素材設計指明方向[8];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的投票及實現(xiàn)問卷調查等功能.
3結束語
微信平臺具有先天強大通訊、社交、自媒體功能,可以實時地點對點、點對面地進行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方式的交流. 借助微信平臺,大學物理實驗考核方式可以得到方便和有效地實施,保障了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質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任課教師的勞動強度. 系統(tǒng)平臺具有強大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可以整合微課資源,開展慕課(MOOCs)和翻轉課堂. 微信平臺強大的移動互聯(lián)功能,一旦與教育相結合用于移動學習領域將會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參考文獻:
[1]王興福. 物理實驗課程微信教學平臺的實踐探索[J]. 考試周刊,2014(85):126.
[2]郭紹青,黃建軍,袁慶飛. 國外移動學習應用發(fā)展綜述[J]. 電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3]張楠. 移動學習環(huán)境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0):225-228.
[4]崔連敏,陸劍. 基于微信的大學物理實驗移動學習系統(tǒng)研究[J]. 軟件,2015,36(6):7-11.
[5]李若平,杜明榮. 利用微信平臺構建大學物理教學新模式[J]. 物理通報,2014(8):14-16.
[6]劉軍山,邢紅宏,蘇學軍,等. 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改革大學物理實驗教學[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189-192.
[7]丁玲. 基于微信平臺的高中物理“翻轉課堂”教學初探[J]. 科教導刊,2015(2下):133-136.
[8]賈偉堯,楊珍珂. 基于微信的中學物理教學互動平臺設計[J]. 物理教師,2014,35(11):68-69.
[責任編輯:郭偉]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xamin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SUN Bao-guang, ZHANG Qi-yi, TAN Ren-b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Physic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an examin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based on WeChat, could ensur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mode in every teaching process, and furtherly guarantee the reaching of all the teaching goals. This examination system could be used in the arrangements of preview, test and mode of experiments,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If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it also could serve as a platform to provide course resources of micro lectures for physics experiments, or for a “MOOCs” or “flipped classroom”.
Key words:evaluation; WeChat; micro lecture; flipped classroom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42(2016)05-0022-03
作者簡介:孫寶光(1979-),男,山東臨沂人,重慶科技學院數(shù)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物理、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教學.
收稿日期:2016-01-09;修改日期:2016-02-25
資助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No.153151);重慶科技學院2014年度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No.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