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平
【摘 要】英語語言翻譯不僅是簡單的語言翻譯,同時也是兩種文化符號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英語語言誕生于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當中,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語言的使用也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規(guī)約。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只有尊重英語語言習慣,才能使英語翻譯達到“信、達、雅”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以及英語翻譯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文化差異 文化導入
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是共生的,并且是相互依賴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語言是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誕生的,文化賦予了語言十分深刻的內(nèi)涵,同時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會受到特定文化的影響。因此,無論是語言的“體”還是“用”都被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特征。換言之,每一種語言的獨特構造以及表達方式都會以特定文化作為依據(jù)。失去了必要的文化環(huán)境,語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這種語言也就失去了生命。
語言蘊含了一種文化的內(nèi)涵和精髓,但是這并不表明語言是文化的全部。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發(fā)展都離不開語言,人們的任何社會性的、歷史性的活動也離不開語言。語言作為一種工具,除了起到交流以及文化傳播等功能,語言自身也反映了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在進行翻譯時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了解語言表達習慣是進行翻譯的基礎。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導入文化。
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1.不同文化的語義差異
不同生存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催生了不同的語言,不同語言體系導致了表達方式的不同。在對同一事物進行表述的過程中,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詞語。由于語言產(chǎn)生的文化環(huán)境和歷史淵源不同,必然會引起不同語言之間出現(xiàn)部分語義對應和相互交叉的現(xiàn)象。例如在英美文化中龍被視為一種邪惡的動物,但是在漢語文化中龍被當作是預示吉祥的生物,龍不僅充滿了神圣的力量,同時也表示一個人前程遠大。在漢語語言體系和英語語言體系當中,也有部分表達方式十分相近,但是兩種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nèi)涵卻存在巨大差異的現(xiàn)象。在英語教學中根據(jù)漢語的表達習慣以及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涵,對英語進行翻譯,往往會導致翻譯結(jié)果難以達意。因此,只有對兩種文化體系都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使翻譯結(jié)果符合兩種文化的表達方式。
2.文化差異導致了語言意蘊的不同
由于漢語和英語產(chǎn)生于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導致了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看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語言上則具體體現(xiàn)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語言中具有不同的意蘊。例如在漢語文化語境中蟋蟀往往會使人們聯(lián)想到秋葉飄落的凄涼意境。但是,在英語文化意境當中蟋蟀帶給人更多的是寧靜、舒適以及幸福的感覺。這充分說明了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相同的事物可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意蘊。又如一個美國人一次和他的中國朋友一起欣賞香港音樂,其中有一句這樣的歌詞:雖然已是百花開,路旁的野花你不要采。由于美國人生活在英語文化環(huán)境中,對中國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對“野花”一詞的意蘊不了解。因此,其很難理解丈夫出門與路邊的“野花”究竟有什么關聯(lián)。表現(xiàn)在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之中,則體現(xiàn)在漢語文化中“花”代指女性,歌詞是在規(guī)勸丈夫出門在外不要“拈花弄草”,而在英語文化中“flower”沒有相同的指代,因此,其對歌詞的了解也僅限于表面,無法參透隱含在歌詞中的文化內(nèi)涵。
3.文化差異造成“詞匯空缺”
不同的文化對語言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并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詞匯。漢語中的某些詞匯,在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匯,翻譯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對應詞匯空缺的現(xiàn)象。例如在英語語言中沒有青色的概念和詞匯,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會將青色翻譯成英語中的green。同時,我國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宗法制度,親戚稱謂也十分豐富,但是相對而言西方的稱謂則比較簡單,采取直譯的方式往往無法找到對應的翻譯詞匯。在不同的文化中針對比較重要的事物往往都有十分具體的名稱,而對于在一種文化中不是特別重要的事物命名則比較一般,這些都是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對應詞匯空缺的現(xiàn)象時,就需要翻譯者對兩種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
英語翻譯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策略
1.文化導入要堅持中西文化并重的原則
在翻譯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文化的了解是提高學生翻譯水平的重要基礎。這里指出的學生對文化的了解不僅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指的是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但是,在翻譯實踐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西方文化,而對我國文化的傳授缺乏足夠的重視。許多學生在長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長期模仿和浸透在英語文化中,導致對母語文化積淀嚴重不足,長此以往,導致了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超過了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因此,在進行英語文化教學時,教師應該結(jié)合中西方文化的關聯(lián)性,合理調(diào)節(jié)中西方文化在教學中的比例,加深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性的認識。同時,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要選擇中西文化結(jié)合比較緊密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能夠接觸到母語文化,加深對二者之間差異性的認識。除此之外,在教材的選擇方面,要注重中西方文化并重,適當增加母語文化的比例,加強學生母語文化的積累。
2.構建文化環(huán)境
在翻譯教學中導入中西方文化教學,需要注意文化環(huán)境的構建。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層出不窮,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之內(nèi)構建相應的文化環(huán)境,使課堂充滿濃厚的教學氛圍。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在翻譯課堂內(nèi)設置一定的文化氛圍,或者在教學中利用投影儀營造出特定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在特定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翻譯學習。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虛擬的文化環(huán)境,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英語文化的獨特內(nèi)涵。根據(jù)實際教學的需要,設計出不同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語言和英語文化的關系以及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此,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提高英語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識,有助于使學生在直譯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意譯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為學生營造豐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英美文化。
3.提高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具體指的是,在交往中交往主體能夠自覺地轉(zhuǎn)換文化立場,擺脫本土文化的束縛,擺脫自身文化對主體的約束,在另一種文化模型下進行交流,對另一種文化如實地進行感受、領悟和理解。在跨文化進行交際時,文化移情指的是連接交際主體和交際客體的語言、文化以及情感的橋梁和紐帶,這是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藝術以及能力。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和英語翻譯教學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學生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避免在進行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誤解。例如中國人講究謙虛、含蓄,在被人贊揚時往往會謙虛地說:“哪里哪里。”但是對于英美國家的人來說,面對來自于他人的贊譽,往往會坦然受之并會表示感謝,因此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文化特征適當?shù)丶右哉{(diào)整。
結(jié)語
通過文中的分析我們可以明確指出,文化和語言是一體的。文化可以賦予語言深刻的內(nèi)涵,而語言則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其生存的文化,因此,語言翻譯更是對一種文化的翻譯。在大學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采取合理的方式,將文化導入翻譯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兩種文化的理解,這對提高翻譯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蘇廣才、李雙娟:《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上海翻譯》2014年第4期。
[2]鄭志華、李霜:《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1)期。
[3]任蓓蓓:《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海外英語》2011年第1期。
[4]李桂苓:《大學英語教學中本土文化導入及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18期。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