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老師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指出: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們并不是小孩子。其實,他們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見。---我們的學生是有思想的靈動主體[1]。而在現實教育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我們的教師發(fā)這樣的牢騷:“現在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越教越沒勁!”。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關鍵是該如何面對現實,在找準正確方法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學會自我更新,向專業(yè)化發(fā)展。當代學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所以對于現代教育只要遵循這些規(guī)律,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老師的心和學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和學生同呼吸,共成長,我們的教育就會離成功不遠。和學生一起成長是做好我們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學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條有效之路。
1 教學上我們應當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深入課堂,研究教法和學生,走出一條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研之路
當今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勝任就需要以下新的能力:理解他人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這為我們的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其實,學生的很大壓力來自于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時候課堂效率的低下導致師生共同加班加點彌補,無形之中造成了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李希貴老師說: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fā)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讓師生情感的火花燃燒起來,研究使我們的學生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和情感方式投入學習比教授他們學習什么更重要,我們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因此,在今后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傳授方法和思想,點燃他們學習的激情,與學生一起共同研究教和學。“導而弗牽”,引導而不是牽著學生走;“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比如某一個知識點是問還是講?如果講出來學生也聽過去了,但一問他們神經就繃緊了,會睜大眼睛思考。此外,提什么問題固然重要,找誰回答也同樣重要,找的學生要回答得出來,這樣無形中也提高了效率。
2 情感上,我們應該賞識自己的學生,欣賞信任才能走近他們內心的深處
回顧我們現行的教育,其根本弊端就是抱怨。老師時不時地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結果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并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賞識教育便成為了目前教育界的新寵。那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賞識教育呢?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各種活動中我們把要求適當降低一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稍加努力就有進步,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愉快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賞識教育的主渠道。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且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氛圍容易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學習上取得的進步充滿信心,能從與老師、同學和教學內容的交互活動中得到樂趣、獲得啟迪。但賞識教育也要有度。幫助學生增強自信是必要的,可過了頭學生就可能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賞識如陽光,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愛的激勵中自信而快樂地成長。
3 管理上,從小事入手,用最平凡的事件來影響教育學生
(一)思想教育,平凡樸素顯真情
本學期初,我接手15高護6班的班主任工作,從第一次見面我就開始與每位學生“拉家?!笔降恼勗挘剬W習,談生活,談理想,談方法,談自己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談的東西都很實際,都是平凡中的小事,語言很樸實,沒有任何的大道理,學生聽起來非常能接受,這就給他們一個最初的班主任的印象,在她們眼里,這位班主任“人情味”還行,就會產生想接近你的想法。通過談話得知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也有待認同護士這個職業(yè),認為護士工作臟、累、委屈,有的時候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如何轉變她們的思想,成了我當時工作的首要任務。經過認真的思考先把近來咱們國家制作的宣傳片《Hi, I am China》給她們看,引導她們充分認識自己,正確看待自己及自己的專業(yè),后來經過一系列頭腦風暴式的真實案例,最終形成了學生們心服口服樂于接受護理專業(yè)的現狀。
(二)習慣養(yǎng)成,小事潤物細無聲
在接下來的班級管理中,我還是從學生平時的行為入手進行教育。50名學生生活在一個班集體中,除了要求學生學習之外,紀律和衛(wèi)生是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教室內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環(huán)境的建設也是我們班級工作非常重要的內容。老師說教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來進行引導,在有些時候,“嚴厲”不一定管用。首先,我從自身的細節(jié)入手,只要進入班級,就先檢查班級的衛(wèi)生,遇到廢紙,我自己撿起來;針對紀律問題,其實影響一個班級紀律的關鍵就是有限的幾個同學,我通過“死盯硬磨”連續(xù)找其談話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同時結合她們在教室內的紀律和衛(wèi)生表現,搞一個“拒絕陋習,走進文明”的集體簽名活動,這樣就將學生的思想教育與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統(tǒng)一起來。
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老師的引領,但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在成長,我們永遠無法替代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探索出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走近她們內心的深處,賞識信任學生;從小事入手,與他們同呼吸,共成長,用最平凡的事件來影響教育學生,引導她們正確地走好自己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讓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希貴.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山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趙蓓蓓,碩士,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