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胡靜
摘要: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今世界影響最為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倡導“原本性”音樂教學理念和“情感性”和“民族性”的教學方式。從奧爾夫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們積極探索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建設理念,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和音樂教學能力。
關鍵詞:奧爾夫 音樂課程 建設 啟示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取得長足進展。眾多地方院校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yè),擴大了學前教育專業(yè)招生人數。尤為特別的是,陜西教育學院更名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著力發(fā)展學前教育專業(yè)。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依然面臨眾多困難,音樂課程建設進展依然整體滯后。這種局面已經成為制約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短板。我們以奧爾夫教學法為重要參照系數,探討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理念。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卡爾·奧爾夫是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所獨創(chuàng)的音樂教育體系,對世界眾多國家的學前音樂教育產生了深刻而持續(xù)的影響。奧爾夫教學法包括以下三層核心要素:
(一)倡導“原本性”音樂教學理念
人本主義思想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重要哲學基礎。奧爾夫談到:“從出身到教育我一直都深受人本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我的全部創(chuàng)作和全部作為,都處于這個標志之下。”從人本主義價值立場出發(fā),奧爾夫倡導在音樂教學中深入兒童的情感世界,激發(fā)兒童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兒童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和鑒賞能力。為了深入兒童的情感世界,奧爾夫找到的理論支點是原本性的音樂教學理念。奧爾夫談到:“我所有的觀念,關于一種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觀念,并不是什么新的東西。我的任務和天職僅僅是從今天的角度,將古老的、不朽的觀念重新說出來,并致力于實現它?!?/p>
奧爾夫認為運用原始的音樂、原始的樂器、原始的語詞形式、原始的動作形式,通過簡單的節(jié)奏、簡單的音高元素和簡單的身體動作,能夠有效喚醒兒童內在的音樂天性?!霸谠拘缘囊魳分?,音樂、舞蹈、動作、語言這四個要素是緊密結合,不可割裂的;學習者、聆聽者和表演者這三個角色是相互轉換,合而為一,不可單獨存在的?!痹拘砸魳穬仍诘亩嗑S度有機統(tǒng)一,意味著音樂學習不能夠局限于分門別類地音樂學習和舞蹈學習,而是追求兩者之間的統(tǒng)一性,以綜合性的音樂教育觀念,實現人類原始藝術活動的深層次重構。因此,運用奧爾夫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授兒童唱歌識譜的過程中,兼顧滲透式教授兒童演奏樂器。在此基礎上,要求教師適當加入即興舞蹈、身體節(jié)奏、歌唱創(chuàng)作等活動環(huán)節(jié),促使兒童在活動中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與交流。
(二)倡導“情感性”和“民族性”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將語言、舞蹈、音樂、節(jié)奏有機結合,重視契合兒童的情感需求。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符合兒童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教學素材于兒童音樂教學。例如在歌唱活動中,使用耳熟能詳的童謠、兒歌、花草樹木、地名等。從兒童熟悉的環(huán)境與事物入手,運用這些貼近兒童生活世界和經驗范圍的術語,避免開端的專業(yè)知識訓練和技巧訓練,減少學生學習音樂的畏難情緒和心理障礙,激發(fā)兒童的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有效實現教師和兒童之間的情感共鳴。
(三)將民族語言合理引入音樂教學
奧爾夫將民族語言合理引入音樂教學,將語言的語速、語調、語氣、語義和音樂的音高、音長、音量、音色等與兒童耳熟能詳的民族語言相對應,提升教學效果。語言是民族文化基礎的原子要素,通過音樂強化對母語文化的學習,能夠更好的傳承民族的特色文化。奧爾夫使用的節(jié)奏基石,指的是語言中最為短小,最為基本的節(jié)奏單元,例如運用自己的姓名、動物名、交通工具、國家名稱等等,朗朗上口,充滿樂趣。隨后,擴展使用成語、諺語作為節(jié)奏基石,將成語的劃分為小節(jié)奏符合,進行即興編配創(chuàng)作。接著,進行兒歌的節(jié)奏朗誦練習。
二、奧爾夫教學法對地方院校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建設的重要啟示
(一)探索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建設理念
奧爾夫教學法要求將音樂活動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綜合強化兒童對音樂知識的深度體驗,提高其審美能力。實施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綜合性建設,要求通過藝術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綜合創(chuàng)新,將對于學前教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統(tǒng)一起來,將藝術教育過程的知識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當然,綜合性課程建設并不意味著取消樂理與視唱、鋼琴基礎與伴奏、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等課程,而是在有效學習上述課程,有效掌握音樂、鋼琴、舞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進行綜合性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建設中,注重實踐過程,有意識地拓寬音樂視野。奧爾夫“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觀念突破了我們以往的傳統(tǒng)音樂教育模式,被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所在的教育體系所尊重與弘揚。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音樂教師,應當向學生們充分傳遞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與多元音樂文化形態(tài),以有力地拓寬藝術視野。并且,修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加大課程的實踐、實驗、見習等環(huán)節(jié)的比重,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鼓勵教師深入基礎教育最前沿,開展幼兒園音樂課程改革的調研、咨詢和指導工作,從教學一線發(fā)現、總結、提煉音樂課程改革的現實課題,實踐和檢驗音樂課程建設的效果和水平,從而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促進科研的良性循環(huán)。
(二)培養(yǎng)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和音樂教學能力
培養(yǎng)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包括對音樂聽辨能力、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從奧爾夫教學法的角度出發(fā),教師能夠通過大量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積累豐富的音樂感性材料。隨后,教師對音樂學習過程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有效加入即興演奏能力,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記憶音樂。最后,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鞏固對音樂的理解,切身感受音樂的表現能力和表現方式。以奧爾夫音樂的即興性、綜合性、參與性、民族性、大眾性為出發(fā)點,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培養(yǎng)學前教育學生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豐富性,積極主動進入音樂學習參與,學會引導幼兒進行即興表演、即興創(chuàng)作、即興自由發(fā)揮,學會引導幼兒在音樂游戲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群體協(xié)調和群體溝通。
基金項目:
本文為咸陽師范學院2015年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90;咸陽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402016。
參考文獻:
[1]李妲娜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妲娜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于麗.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特色[J].音樂時空,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