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摘 要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也迫在眉睫,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情緒,了解學生的興趣,又要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進一步改進教學策略,優(yōu)化課堂結果,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變化的需要。
關鍵詞 課堂效果 師生關系 互動 應變能力 轉變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30-02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陷入一種“教、讀、背”的僵化模式之中,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既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要求,又妨礙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師生都下了一番苦心,可收效甚微。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要讓學生順利地從初中英語學習中順利過渡到對高中英語學習,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盡快找到學習高中英語的方法,掌握高中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使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呢?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應該改變舊的師生關系,把課堂建成一個和諧和互補的大家庭。課堂是一個情感表達場所,教師面帶微笑、用溫暖而有鼓勵的話語親切地與學生交流,有利于產生師生間無心理距離的課堂,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氛圍,能夠在心理上給學生一種安全感。這對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加快思維進程,所學知識才能加以鞏固并轉化為能力。
其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業(yè)不良的、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鼓勵提出不同意見且不懂就問的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因為擔心出錯而有一種緊張的心理,這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以尊重,對課堂提問緊張的學生要說“take it easy”,而不是嘲笑他們;對答不出的同學要說:never mind,而不是罰其站立;對回答錯的同學說一聲: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又不會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挫。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
再次,要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反應應該適時地加以鼓勵和表揚,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的確,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很微妙的,它需要師生共同施肥,悉心護理。教師只有成為學生的朋友,彼此才容易溝通,課堂氣氛才能融洽,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被喚醒,也就更能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豐富多彩的師生互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輔相成的,是教師的教重要些還是學生的學重要些呢?如果是前者容易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就是所謂的成績優(yōu)秀而實際運用能力差些,比如英語能夠拿滿分的學生可能就不會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而目前則比較重視后者,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才能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而課堂的實施水平決定著學生各方面素質發(fā)展的水平。為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堅持以自主性、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指導,努力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素質發(fā)展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發(fā)展學生英語各方面能力的關鍵。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英語課課堂效率,不論對于教還是對于學,最重要的還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師生間的互動,這對于作為第二外語的交際工具英語的學習而言,非常好理解。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被要求眼到、口到、手到、耳到、心到,從而聽說讀寫譯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但是這并不容易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有提前設置好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難點,它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達成和攻克的。這需要老師的精心備課和精辟講解以及對時間和課題的整體把握,更需要師生間的配合。在把問題闡述清楚和設置練習考察學生掌握情況的同時,一些課堂的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且新課標以及現(xiàn)在通用的英文教材都包含Project、survey、pair work、group work等并倡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為老師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學生也可以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新,漸漸把這種運用英語的思想融入到學習英語的觀念中,擺脫一直以來難于開口說英文的狀況。
三、課堂隨機應變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一)因勢利導,借題發(fā)揮,化解尷尬。著名的主持人畢福劍在主持節(jié)目的時候,常常因勢利導,借題發(fā)揮,所以贏得許多觀眾的喜愛。我在講述定語從句中的關系代詞“whose”的用法時,剛好看到一個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正在玩一支黑色的鋼筆,,我就叫他站起來,問:Do you have a pen?他回答:Yes I do, 我又問:what colour is it?他回答:Its black,接下來我讓所有同學造句,He has a pen whose colour is black.這之后他一直很認真聽課。可想而知,這樣既避免了這名同學被老師批評的尷尬,又樹立了他的自信心,同時緩解了師生之間的不愉快,還加深了全班同學對關系代詞 whose引導定語從句的理解。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該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都源于一個目的即愛護他們。但這種因勢利導、借題發(fā)揮的教育方式所產生的效果遠遠超過橫眉豎眼的批評的方式。既要讓他們自尊心不受傷害,人格不受侮辱。又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委婉的,也是誠摯的,而且是出于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才能和諧,感情才能融洽,學生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由于年齡的優(yōu)勢,我和學生的關系還是比較和諧的,有些學生也愿意跟我談談他們在學習方面的困難,生活上有困難也會向我求得幫助,當然我也樂意幫助他們,從而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
(二)巧妙糾錯,緩解窘態(tài),云開霧散。再優(yōu)秀的教師也有失誤的時候,如:板書失誤,語言失誤等等,這時老師很尷尬,處理不好,會給學生留下談論的話柄。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書:“self”一詞,結果寫掉了字母“l(fā)”,有學生指出。老師又心生一計,讓一名學生改對了這個單詞,并說“Im sorry”,還夸獎同學說:你們聽課很認真,巧妙糾錯,既顯老師虛心,又加深了學生印象。巧妙的課堂應變一般在突發(fā),始料未及之中,教師的應變能力就在于把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因素轉化于有利于,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契機,繼而轉入正常,它既是教師的高明之處,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也為基礎教育打開了一片自由發(fā)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新課程,使我們的教育學都能開辟出真正體現(xiàn)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待于我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自身修養(yǎng)的加強,要樹立起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xiàn)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fā)展。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