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珍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面對不管是生活經驗,還是社會經驗都處于懵懂時期的小學生來說,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本人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引導,作為榜樣身傳心教,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必然會有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教師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面對不管是生活經驗,還是社會經驗都處于懵懂時期的小學生來說,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引導,作為榜樣身傳心教,學校再配合做些活動,小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必然會有顯著的效果。小學教師是實施小學素質教育的主體,教育觀念的轉變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進展,要落實小學素質教育,搞好課程改革,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一、切實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觀念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如若不重視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那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都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二、抓教育技能訓練,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素質教育的落實程度。要使教師的素質提高,必須抓好教師的基本技能。因為,教師基本技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yè)技能,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搞好素質教育、落實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教師除了要具有“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思想教育”“電教知識”等一般小學教師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強“語言”“板書”“教具學具的使用與制作”“組織管理”與他人合作、開發(fā)課程資源及“教學機智”等基本技能。
1、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語言能力可以直接決定教育效果的好壞,同時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小學教師的語言必須準確、精煉、有條理、生動形象。例如,數學語言是利用一些數學的名詞術語、關系符號來表達數學概念、結論或說明解題思路的語言。教師不僅自己要做到正確使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而且要求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也能逐步學會使用數學語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讀作“65與35的和除以40與35的差,求商是多少”。這樣,不僅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傊Z言修養(yǎng)是與思想修養(yǎng)分不開的,每一個教師都要下功夫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
2、板書是小學教師的第二基本功。教師的板書對學生理解概念、系統掌握知識有極大的影響,并對學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的板書應規(guī)范、有條理、重點突出、簡練明確、布局合理。板書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綱式,有的邊講邊板書,也有的在新課結束時系統板書。不管以何種形式進行,一節(jié)好課的板書,在教學時猶如一幅具有整體結構的藍圖,把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鮮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之中,起到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
3、教師對教具、學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學教育中,有些學科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要解決這個矛盾,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學具也成為小學教師的另一個基本功。首先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以及兒童的年齡特征,選擇恰當的教具和學具。例如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學習幾何初步知識時,低年級可多用大小、顏色不同的紙或其他材料剪幾何圖形;中年級可多用釘子板;高年級可發(fā)動學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對象的本質特征或發(fā)展過程,使用時要注意恰當的時機,做到適時、適量、適度,以達到直觀的目的。教師還要具有操作使用電化教學手段的基本功。
4、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管理。教學中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不僅表現在課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收發(fā)作業(yè)本、使用學具、訂正作業(yè)等都應有統一的常規(guī),反映在教師敏銳的視察力、說話的感召力和行動的感染力方面。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神情、言語、氣氛上洞察學生的內心活動,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正確解決問題。教師的講話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以教師自己謙虛好學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難的樂觀情緒來感染學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動來有效地組織學習。
5、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在未來的新課程中,將出現課程資源的概念。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力量,教科書不應該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fā)、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一切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學習和探索。
三、協助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
要使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發(fā)展,體現素質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進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學取得良好成效,體現素質教育。
所謂教學方法,是教師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幾種,它應隨教學任務、教材及教學對象而不同。如:講解法、練習法、實驗法、啟發(fā)式談話或發(fā)現法等,都是在一定情況下適用的??傊瑹o論那個學科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既要重視學習的結果,又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重視傳授知識,又要重視培養(yǎng)能力,體現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要真正在小學教學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學校必須加強教師觀念的轉變、素質的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進,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鋪路搭橋,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實現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