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一偉
【摘 要】合唱教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音樂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它強調(diào)互相協(xié)作互相配合的多聲部集體藝術。新課標指出合唱教學是感受、體驗多聲部感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來,中小學童聲合唱藝術得到了蓬勃發(fā)展,然而在兒童合唱中音準問題一直是一個最普遍最難以克服的現(xiàn)象,它直接影響到兒童合唱整體水平的提升。合唱音準由縱橫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只有抓住這兩個因素,才能從根本出發(fā)解決音準問題,提高合唱的藝術水平。
【關鍵詞】童聲合唱 音準問題
一、橫向解決音準問題
兒童合唱團成員的年齡一般在4歲到15歲,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團體。首先,4歲到6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的音準、咬字、句式都受到限制,因此對音準的感覺是相對差的。12歲到15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處于變聲期,嗓子易疲勞,對音準也很難把握。其次,每個人對音準的感覺是有差別的,有的是天生的(樂感)音準很好,有些是通過后天的學習樂感很好??梢妭€體的水平差異直接影響了合唱的音準。因此我們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原因,首先需要關注個體,解決干擾因素。
1.1 選對曲子,提高興趣
6—12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還處于小學階段,基本上還沒有出現(xiàn)變聲期。因而,音色較甜美、純凈,是人生中最富有特色的聲音階段。兒童的音域較窄,一般在c1-e2之間,通過訓練可能會擴寬到b—f2之間。但是,合唱作品的選擇不易過高也不易過低,因為童聲合唱作品的選擇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給學生的作品不易太難太大。選擇適合的兒童合唱作品可以提高兒童的興趣,也可以減少演唱中出現(xiàn)音準問題。
1.2 培養(yǎng)內(nèi)心聽覺,解決音準
著名指揮家、合唱界泰斗馬革順老先生在《合唱學新編》一書中這樣寫道“音樂的內(nèi)心聽覺不是天生的,它來自個人對外界音響的感受和積累?!迸囵B(yǎng)學生的內(nèi)心聽覺,是解決合唱音準的關鍵。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音樂想象,使大腦皮層獲得音樂記憶。聽得越多,大腦皮層儲存的音樂記憶也多,豐富的音樂想象力可以提高內(nèi)心聽覺。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合唱作品進行完整的聆聽和欣賞。激發(fā)學生對多聲部合唱部分的興趣。在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養(yǎng)成邊唱邊聽音樂的習慣,讓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聽,培養(yǎng)其對音樂的敏感度。培養(yǎng)內(nèi)心聽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歌唱時注意傾聽另一個聲音,在不同聲音的比較中逐漸調(diào)整自己的音準。讓學生既要聽自己的聲音,也要聽別人的聲音,學會在比較聆聽中調(diào)整自己的音高。具體的做法可以讓音準好的同學站在前排,音準不好的同學均勻地安排在音準較好同學周圍,這樣可以幫助音準不好的同學找音準輔助對象。
二、縱向解決多聲部和聲教學
2.1 建立正確的和聲概念
和聲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規(guī)律同時結(jié)合。和聲在合唱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諧動聽的和聲能使合唱作品呈現(xiàn)得更加完美。陳云紅教授在她的合唱音準講座中強調(diào)過和聲音準的重要性,她認為和聲架構(gòu)應該存在于每位合唱隊員的耳朵里。所以建立正確的和聲音準概念是解決合唱隊音準問題的第一條件。
首先,從雙聲部節(jié)奏訓練開始培養(yǎng)和聲的感覺。二聲部節(jié)奏訓練通常用“卡農(nóng)”的節(jié)奏訓練方式進行,就是兩聲部旋律一樣,但是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不同,或先或后,造成節(jié)奏上的對比。這樣既有趣又讓學生感受到節(jié)奏的對比。同時,從雙聲部發(fā)聲曲著手,揭開合唱的神秘面紗。進行兩聲部合唱的訓練,讓學生在和聲效果中,得到音準概念,從而掌握音準。在訓練中,可以自編一些比較簡單的兩聲部練習曲,以此來幫助學生從簡入難,在和聲效果中,得到音準概念,從而掌握音準。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手勢的配合,與學生做即興的卡農(nóng)輪唱練習教師即興地慢唱旋律,并伴隨著手勢,學生在教師歌唱兩拍后模仿,做二聲部卡農(nóng),鍛煉音樂記憶。使用手勢進行二聲部訓練。教師用兩只手的手勢表示不同聲部音高,調(diào)整音準、訓練聽覺,或者是選擇學生二聲部歌唱中困難的片斷單獨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互相傾聽、配合。我們可以運用同音與八度、四度與五度、三度與六度等和弦進行練習,先訓練一個聲部,再加入第二聲部,讓第一聲部去貼第二聲部,第二聲部去貼第三聲部,每個聲部要注意相互禮讓,關注主旋律聲部,訓練各聲部之間的平衡度。
2.2 平衡各聲部的訓練方法
讓相同數(shù)量的高聲部學生和相同數(shù)量的低聲部學生進行模唱音程或旋律,乃至整個合唱作品的重點片段,來提升音準的平衡。具體做法是“1對1,2對2,3對3……”的方法練習。其他學生的聆聽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聽的過程,聽音高,聽節(jié)奏,同時也在聽兩個聲部之間的配合。
2.3 分聲部學唱法提高效率
對于一首陌生的二聲部合唱曲,可以先分開教唱兩個聲部的旋律,然后讓學生分聲部練習合唱作品其中的一部分,把握好音準后慢慢進行二聲部磨合,于此同時,應該適時采用先解決低聲部音準的方法,待學生對整體二聲部音準有點把握以后,再解決高聲部的音準。這樣當合起來順利時,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便會得到加強,也提高了合唱教學的效率。
2.4 專業(yè)的伴奏準確表達和聲
伴奏在合唱中也很重要,一個專業(yè)的伴奏不僅可以減少業(yè)余伴奏因臺上緊張而出現(xiàn)的種種狀況,而且可以準確而美好地表達出作品的風格和和聲。合唱伴奏盡量用原譜伴奏不要主旋律伴奏,避免聲部之間的不平衡而導致影響到音準問題。伴奏要控制好節(jié)奏和音量的平衡,合唱的焦點是合唱團的演唱而不是伴奏,不能因伴奏者個人的情緒打破合唱團整體的和諧。
總之,對合唱整體的藝術手段來說,沒有良好的音準就失去了合唱藝術的生命力。教師只有長期進行正確有效的訓練,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和方法,合唱的音準訓練才能更加有效,合唱的藝術魅力才能得到更具生命力的綻放。
參考文獻
[1]楊鴻年.合唱音準訓練[J].音樂周報2000
[2]房思釗.合唱指揮的基礎與實際[J].人們音樂出版社,2006
[3]韓德森.合唱與指揮教程(修訂版)[J].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樸東生.指揮藝術概論[J]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