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古詩,我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出熠熠奪目的光彩,吸引著無數(shù)學子對她孜孜不倦地追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從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中走出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古詩的精華,更能精確地尋覓詩“魂”,感悟詩“情”。我一直嘗試著四步教學法。
第一步:讀詩
詩要先讀,且要讀出詩韻,讀詩要注意讀的方法與層次,我在指導學生讀詩中設計了三遍讀,要求各有不同。第一篇,要注意字音、語調,只有讀準了字音和語調,才能讀出詩的感情。如,讀杜甫《登高》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句寫的就是憂愁。第二遍,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這樣才能讀詩的韻律美。如,讀柳永《雨霖鈴》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詩句時,句中的“劉”諧音是“留”由此可見,詩句寫作者要挽留住心上人。第三遍,要注意邊讀邊想詩中的畫面。古詩多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除此之外,我在課堂上有意安排男生讀豪放派詞人的作品。這樣一來,作品的感情電似乎都已無形地在學生心頭上烙了印。所以,學生讀時頭腦中一定要有景物。如,柳永的《雨霖鈴》詩中“你看,兩個人挽手,脈脈含情,淚眼相對,無語凝視,多少貼心話兒,卻悲傷得說不出來?!敝灰幸划嬅妫@對理解詩歌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也為下面第二步“描詩”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描詩
把詩讀透了以后,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出來,并把要求明示給學生,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化無色為有色,化靜為動,使學生頭腦中畫面動起來。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提出了描詩的要求:什么顏色或什么形態(tài)的水,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什么樣的雕欄玉砌,朱顏,詩人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這樣一引導,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的腦中出現(xiàn)了一幅多彩畫面。有個學生說道:“華美的宮殿應該還在,只是宮女們紅潤的顏面已經改變。若要問我有多少愁怨?正像東流入海的一江春水洶涌向前。”詩人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愁思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扒∷埔唤核驏|流。”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充滿了凄楚悲恨的感情色彩。看,說得多么好。我覺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增添了他們對詞的感情理解。
第三步:感詩
描述了詞,理解了詞,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感悟詩。感悟詩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如對詩人的感情進行感悟,對詩中蘊藏的哲理進行感悟,對詩的主旨進行感悟,對詩的寫法進行感悟等。這就要因詩而異來選擇感悟角度。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笨梢愿形蛟娙说母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感悟詩中的哲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笨梢愿形蛟姷闹髦肌!爸餍鷼w浣女,蓮動下漁舟。”可以感悟詩的寫作手法等。感詩,可以多選擇千古名句,或詩的主旨句進行感悟,以增強學生對詩中重點詩句的理解。
第四步:唱詩
我們知道,古詩中很多詩都是供古人吟唱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大膽地“復古”,讓學生唱詩。在了解全詩的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選歌曲,用詩來作為歌詞,進行套唱。學生自己選曲,唱起來就格外投入,如《歸園田居》有的學生根據(jù)詩的勞動題材套用了《南泥灣》《夫妻雙雙把家還》等曲調;如《雨霖鈴》有的學生用了《送戰(zhàn)友》,還有的學生根據(jù)詩的思鄉(xiāng)主旨,用了《故鄉(xiāng)的云》這首歌的曲子。一時間,課堂上歌聲四起。學生在唱詩中來背詩,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詩的興趣,又達到了讓學生快速背詩的目的。古詩的四步教學法,有瑯瑯的讀書聲,有精彩語言的描述,有獨到深刻的感受,有悠揚動聽的歌聲,讓學生學得有趣,學有
所得。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