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政
【摘要】筆者任教于曼谷拉差蒙坤科技大學八年多,發(fā)現(xiàn)泰國大學生在說漢語上有一些偏誤。本文即筆者整理任教這八年來所觀察到的語音偏誤。本文分別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討論泰國大學生語音偏誤現(xiàn)象,最后筆者再提供一些如何糾正泰國學生語音偏誤的教學方法,供新手漢語教師參考。
【關鍵詞】對比 中泰對比 偏誤 語音
一、前言
過去筆者曾在泰國曼谷拉差蒙坤科技大學(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rungthep)教授中文,在教授期間內,筆者觀察到泰國大學生在說漢語時,有語音上的偏誤,本文即描述筆者在這幾年內觀察到的泰國大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偏誤現(xiàn)象,并針對這些偏誤現(xiàn)象加以歸納整理,討論為什么會有這些偏誤,最后筆者再給新手漢語教師提出一些如何矯正這些偏誤的教學建議。
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曼谷拉差蒙坤科技大學中文專業(yè)大一和大二學生,共80位,采用個別訪談,
并作錄音,錄下其發(fā)音。
三、分析討論
以下筆者就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聲母上的偏誤、韻母上的偏誤以及聲調上的偏誤,分三個部分討論。
1、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聲母上的偏誤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面音j、q、x,這三組音對泰國學生來說,是特別難的,筆者發(fā)現(xiàn)即使是漢語水平高的泰國人或者是漢語學習高級階段的泰國學生,還是產生偏誤,可說是固化了。
2、泰國學生學習漢語韻母上的偏誤
卷舌音er也是泰國學生的一大難點,有的是沒有卷舌,他們把它發(fā)成央元音或者前元音[e] ;有的是發(fā)er時的開口度太大,聽起來像兒化韻[ar]。在筆者訪談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泰國學生的兒化韻也是出現(xiàn)大量偏誤,偏誤類型分成兩類,一些是和前面的韻母結合得不好,聽起來像是兩個音節(jié),一些就是干脆不兒化,就象中國南方人的口音。
筆者訪談的部分泰國學生在發(fā)舌面前、半高、圓唇元音ü時,常常發(fā)成舌面后、高母音、圓唇的u,以至于他們在發(fā)“居住”這兩個音時,加上聲母的偏誤,聽起來就幾乎像是“租駔(zūzù)”這樣子的泰腔泰調,ü這個音對泰國人來說可說是特難的。
3、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聲調上的偏誤
泰語同漢語一樣是有聲調的語言,共有5個聲調。若按照趙元任先生的五度標記法,泰語的第一聲調值是33;第二聲調值是21;第三聲調值是41;第四聲調值是45;第五聲調值是14。泰語和漢語的聲調在調值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很容易用泰語中的聲調來代替漢語的聲調。
漢語的第一聲:泰國學生第一聲的陰平調時,其調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調值會偏低,這是因為泰語的第一聲中平調調值比漢語的陰平調還要低,因此對學生產生了負遷移,故這些學生發(fā)漢語的陰平調總是偏低。
漢語的第二聲:在這個聲調上,泰國學生在調型和調域方面的偏誤都有。漢語陽平調值為35,從發(fā)音一開始就往上升,而泰國學生會用泰語掉值為14的第五聲升調來發(fā)漢語的陽平調。
漢語的第三聲:漢語的第三聲上聲是個曲調,筆者訪問的泰國學生把所有的上聲都讀成半上,這是因為在受到泰語的聲調中調值為21第二聲低平調的負遷移。因此泰國學生遇到句子最后一個音是上升該讀全上聲時,就會產生只發(fā)前半上的偏誤。
漢語的第四聲:漢語第四聲去聲是全降調,實際調值是51 ,這個音,泰國學生沒什么大問題。
四、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糾正方法
本節(jié)將討論教師如何在語音教學中糾正泰國學生漢語語音的偏誤,以下將分三部分討論,分別是聲母教學、韻母教學和聲調教學。
1、聲母教學
(1)聲母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
聲母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的混淆不清問題,教師在教舌尖前音z、c、s組時,指導學生讓學生的舌尖碰上齒背;而教師在教舌尖后音zh、ch、sh組時,指導學生讓學生的舌尖再往后卷一點兒,舌尖需碰上硬顎。
(2)舌面前音 j、q、x
泰國學生會使用母語的舌面中音來發(fā)這組音,可漢語是舌面前音,因此 教師在教這組音的時候,要學生不能用舌面碰上硬顎,舌面需再往前移一點,這樣就能發(fā)出正確的音。
(3)h的鼻化現(xiàn)象
教師應提醒學生不要發(fā)出鼻音,鼻子不要震動,讓氣流通過口腔。
(4)r與l的混淆
教師應指導學生,發(fā)r的時候,舌尖需往后卷縮,可不能碰到齒齦;而發(fā)l的時候,舌尖需碰上齒齦。
2、韻母教學
(1)舌面前、半高、圓唇元音ü
由于泰語沒有這個音,不少學生以u來代替。教師在指導學生發(fā)這個音時,可以要學生先發(fā)i,然后再噘嘴圓唇發(fā)音,便能發(fā)出ü。
(2)復韻母ua和uo組、 ia和ie組
教師在指導這兩組音的時候,宜告訴學生發(fā)ua嘴型先圓唇而后張大,發(fā)ia嘴型先扁平后張大;而發(fā)uo的嘴型先圓唇而后嘴型半張,發(fā)ie的嘴型先扁平而后半張。教師需用夸張的張大比例來告訴學生這兩個音的不同。
3、聲調教學
(1)陰平調
在教第一聲陰平調的時候,教師宜提醒學生音再高一點兒,教師宜用對比發(fā)音的方式,好比如分別用漢語調值[55]和泰語調值[33]各讀一遍“今天”這個詞,讓學生感受漢語第一聲與泰語第一聲調值的不同。
(2)陽平調
教師在教陽平調的時候,宜指導學生發(fā)音不要拉得太長,因為若是發(fā)音拉得太長,中間容易產生降落,這樣聽起來就像一個中間低降的上聲。此外,教師亦需指導學生發(fā)陽平調時,音要再高一點兒。
(3)上聲
在上聲變調的只發(fā)前半上這個部分,泰國學生是沒問題的,因此教師需提醒學生句子最后一個字是上聲需讀全上,這部分只要多做練習,學生便能糾正。
【參考文獻】
[1]李紅印.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 [J].世界漢語教學.1995,(2).
[2]曾金金.兩岸輕聲規(guī)范語音對比分析》[J].漢語學報.2000,(2).
[3]陳晨,李秋楊.語音偏誤標記與語音對比-談泰國學生語音習得問題 [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2).
[4]蔡整瑩,曹文.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