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萍
【關鍵詞】 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活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2—0105—01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聽力障礙,主要依靠視覺、觸覺、嗅覺等其他途徑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傳統(tǒng)的“講解、灌輸”式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只有“以人為本”,把教科書與學生的生活融合為一體,才能使他們自發(fā)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只有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課堂上,學生們才能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的學習活動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提高他們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使特教學校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一、語文教學內容應貼近生活
特教學校語文教學目的是為學生今后的生活打基礎,教學內容應貼近生活。只有貼近時代,貼近現(xiàn)實生活,語文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有效地縮短“學”與“用”的距離。在這方面,許多特教專家們已經(jīng)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無本教學,隨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材料。如“讓學生寫日記”、“書信”、“請假條”、“留言條”等均可成為學習的材料。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材料的完整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內容對他們生活的實用價值確實很大。這樣學生不僅愿意學、喜歡學,而且越學越覺得有意義。比如,我在教學“怎樣寫請假條”這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知道,請假條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如:平時學生因為生病不能來學校上課、因為生病要請假回家休息、因為腿痛不能參加晨跑、因為腳受傷了不能穿運動鞋等等都需要寫請假條。學生懂得了請假條對于他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后,學習興趣空前濃厚,不到一節(jié)課的時間同學們基本上學會了寫請假條。學完這一內容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請假要寫請假條。像這一類的材料不正是極佳的語文教材嗎?總之一句話,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材料應該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完完整整,身臨其境地學。
二、教師用形體語言營造情感氛圍
《特教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堅持口語教學”。這說明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培養(yǎng)耳聾學生的有聲語言;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如何運用各種語言形式表達思想,交流情感??丛捠菍W生感受口語的特殊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有聲語言的有效方法,它是用視覺來感受說話時語言器官的可見運動。學生看話能力越強,語言水平就越高。看話是為了理解語言的內容,必須集中注意力,連續(xù)不斷地看,視覺很容易疲勞。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思想清晰明確,把講課的內容和方法熟記于心,根據(jù)學生習語特點和語言接受水平,圍繞主題,組織和推敲語言,運用標準的普通話,激情飽滿地展開講述,或示范朗讀。必要時放慢說話速度或及時重現(xiàn)口形,并靈活恰當?shù)厥褂檬謩菡Z做輔助。如:在執(zhí)教《群鳥學藝》時,我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課堂上,孩子們的精彩表演迎來了觀摩老師們的陣陣掌聲。在表演中,學生了解了麻雀、烏鴉、貓頭鷹、老鷹、小燕子都向鳳凰學習搭窩本領,結果仍舊不會搭窩,只有小燕子搭的窩最好。是因為只有小燕子學習搭窩時最耐心。他們還學著用不同的語氣進行對話,學會了從語感中體會形象,同時懂得了與人交往時要講文明、懂禮貌,學生在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提高了理解和交際的能力,也有利于他們去領悟生活。
三、特教學校語文應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促進回歸主流“人是社會的人”,聾人亦是如此,作為聾教育的工作者,我們不能把學生束縛在學校、家庭這個狹窄的范圍內?!盎貧w主流”的思想已提出了好多年了,但在許多特教學校都還未走出傳統(tǒng)的圈子,特教學校語文教學應充當教學改革的先鋒,使學生在盡量少受限制的環(huán)境中同正常兒童一樣,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形成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技能。為此,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學還應走出校園,與普通學校多打交道,讓學生與正常學生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學習上的結對子、開展語文技能方面的興趣小組、舉行語文知識競賽等。學生在與正常兒童的交流過程,深感學好語文對自身的重要性,達到自我促進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在同正常兒童交流時的自卑心理也就會慢慢消除,隨之,他們逐步樹立的是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