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皞玥
摘 要:“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比~圣陶先生強調:“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學生習作時每改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提高,越寫越好,越好越能體驗到寫作的快樂,這一規(guī)律對本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讓學生學會寫作文,更會改作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探索出“一作三改”的一套模式。
關鍵詞:作文修改;教學模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5-054-1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币虼藢W生習作時每改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提高,越寫越好,越好越能體驗到寫作的快樂。那我們又如何去優(yōu)化作文評改呢?近年來,不少語文教師對此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經(jīng)驗。借鑒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筆者也在自己的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研究和嘗試。
一、自讀自改
課堂作文,學生文思如泉、一氣呵成。學生寫作文時,往往抽不出時間對每句話、每段話來細細思考,認真斟酌,更別說糾正錯的字和詞及標點符號了。這時可以讓同學細讀作文,發(fā)現(xiàn)不足是必要的。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詞的搭配、標點的應用和語句的通順,也就是作文應達到的最低要求。我要求學生大聲地讀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修改。同學們逐字逐句讀,當讀到不通順的地方,會回讀幾遍,臉上寫滿思索。有毛病的地方,學生應仔細改正,并批以警示符號;寫得好的地方,學生應自我鼓勵;難以批改的地方,學生可以請老師指導。這樣,通過實實在在的自我批改,學生就能牢牢記住錯誤,并從自我鼓勵中增強自信心。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精神。第一次自讀自改作文過后,字、詞及標點方面的不足之處,學生都已基本改正過來了。這樣就可以進入了第二次修改了。
二、分組互改和師生共閱典型
首先是分組批改。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批改小組。分組時,需考慮以下三個原則:一是自愿性原則。盡量讓學生根據(jù)性格、習慣愛好等方面自愿組合,為互批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保證。二是互補性原則。每個小組均應擁有寫作相對出色的成員,以達到互補組合,合理配置人員,為“互批”提供能力保證。三是可變性原則。水平提高明顯的“人才”可以及時調換小組,以扶“貧”濟“困”。以必要的人才流動使各小組都能平衡發(fā)展,為“互批”提供發(fā)展保證。
各小組內,首先拿到作文者為第一批改人,第一批改人對自己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負全責。第一批改人批改完后交第二批人改。依此類推,每篇作文由組內成員輪流批閱一遍,并且在所閱作文下方給出書面評價。如錯別字、語病、內容、結構、語言等等,既要有不足也要有閃光點。每篇作文限時8分鐘完成。一般班級(人數(shù)在35人左右)大致一節(jié)課就可批改完畢。然后全組推選出本組范文,全體組員共同討論,給范文寫出批改意見。
接著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師生共閱了。我會從之前分組改后的習作范文中選取兩到三篇,而這兩三篇都是某一類問題中的典型。在實物投影展示后,我讓學生輪流邊讀邊評。學生邊聽邊看,有了思考和判斷的時間,瞬間產(chǎn)生的靈感,有利于文章的修改和重組。不僅暴露出來問題,還讓全體同學都能在參與中啟迪了對自己習作修改的思考。教師在讀評之間,不僅應仔細聽取學生的發(fā)言和爭論,并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總結其他的集中性問題,還要善于捕捉指導的契機,使我們作文“二改”不囿于當次作文要求,而向著學期作文訓練要求甚至作文整體要求的深度掘進,使作文講評的效果加倍。
值注意的是,在以上互動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和優(yōu)點。蘇霍姆斯林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看到自己的進步。因此,對于孩子的習作,要多從縱向發(fā)展的角度發(fā)現(xiàn)進步和優(yōu)點,并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相信效果一定會更好。
三、回到自己習作,深入修改
傳統(tǒng)作文教學將講評作為作文教學的最后一步,而忽視了學生在前述批改和講評的基礎上進行的改作,或是對學生的改作放任不管,所以多數(shù)學生都未改作過自己的作文。即使有的教師在講評之后布置了改作練習,但學生也因教師的放任不管而未實實在在地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改作過。事實上,我們的“三改”正是學生通過作文評改得以改正作文不足、提高作文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古今中外文學大師們的優(yōu)秀作品無不是幾易其稿方交付讀者的事實也證明了改作的重要性。
而且在二改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都在修改典型的過程中,生發(fā)了不少對自己習作的再認識、再思考。對典型性的通病認識有了很大提高。這個時候,靜下心來對自己的習作進一步修改,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事實上,我試驗的班級,學生習作在三改后都涌現(xiàn)出很多優(yōu)秀作品。學生在三改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提高了寫作的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習作修改,可強調的方面很多,從字詞句,到謀篇布局,情感價值觀,語言等等。我們在實施過程中要有一定的計劃性,不能每次亂抓。即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分段有側重地實施。如可以在一整學年中分階段突出這樣幾個側重點:“生活尋常中學寫作”、“說真話,書真情”、“突出中心”、“敘事要詳略得當”、“學會說點道理”、“多角度描寫景物”等等。還要靈活安排長作文訓練和短片段練習、當堂限時練和課后隨筆練相結合。做到這些,相信作文也不是那么很難教很難學。
總之,作文教學一直是農(nóng)村語文教師頭痛的問題。筆者渴望能為孩子們找到一條好的作文學習之路,于是有了以上一點淺淺的探索。當然現(xiàn)階段取得的成果還很有限,還應虛心求教,廣泛學習,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們更愛作文,更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