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鋒
【摘要】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對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改革,將“導學案”教學模式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重點探析了“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物理 教學 應用
基于新課改要求下,對高中物理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為進一步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其自身的邏輯思維水平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要想學生各個綜合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就必須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要求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然而將“導學案”教學模式應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就能很好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
1高中物理課堂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存在誤區(qū)
現(xiàn)如今,每一位學生要想進入名牌大學,都必須要經(jīng)過高考,然而高校錄取則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鳎@樣就使得部分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考試試題為研究對象,對于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就要求學生必須死記[1],對于考試較少出現(xiàn)的問題則一概而過。很明顯,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錯誤,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1.2教師手段存在偏差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了課堂氛圍,但很容易出現(xiàn)場面失控的現(xiàn)象。雖然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但教師在講解難點與重點的時候,學生往往就直接忽略。因此,在應用多媒體教學過程的時候,教師要合理的把握好度,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領路者。
2導學案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2.1注重方法指導,為學生提供思維過程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導學案”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以教學內(nèi)容為出發(fā)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重點講解難點與重點知識,最后為學生提供思維過程。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2],對于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樣就能夠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讓每位學生的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講解動量問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相互討論一個問題: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球在光滑水平向左沿著同一條直線進行運動,其中甲球的動量是7kg·m/s,乙球的動量是4kg·m/s,在甲球追上乙球之后,兩者之間發(fā)生了碰撞,那么碰撞以后其動量是多少?對于這樣的例題,設計問題如下:①甲乙兩球的運動遵循動量守恒定律嗎?②甲乙兩球在碰撞前后動能遵循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③兩球在碰撞以后,其動量是正值,說明了怎樣的問題?對于所設置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樣就可以讓所有學生的思維水平都能得到發(fā)展。
2.2課前預習,讓學生學習有路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的時候,其主要包含學生的學習目標,還有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過程,通過這樣,可以給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指明了正確的學習方向。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有目的性的預習,把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樣才能使預習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在預習過程中,對于預習時間得設置一定要合理,一旦預習時間較長,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煩的心情,如果較短,學生對于相關的知識理解的比較淺顯,不能深入理解。
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重點內(nèi)容提出來:物體下落與物體自身重量之間是否存在關系,然后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一一得到證實,這樣就可以消除學生心中的疑問,通過這樣,能夠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的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
2.3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當了組織者、領導者角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fā)揮[3]。每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肯定不能講太多的問題,一節(jié)課的時間學生很難全部掌握重點與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導學案”進一步的引導學生,然后與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則可以把每位學生所做的分析與總結(jié)進行評價。通過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小組之間良性競爭的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動量這一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一個鋼球的質(zhì)量為0.5kg,然后以5m/s的水平向左運動,再碰到一個障礙物后被彈回,沿著同一直線以5m/s的速度水平向右運動,碰撞前后鋼球的動量是否有變化?如果有變化,那么變化了多少?當學生學習動量概念以后,可以先獨立思考,然后相互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錯誤,教師可以把學生計算的過程用投影儀展示出來,然后讓其中幾位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4]。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頻繁,這樣就能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互動就可以找到問題所存在的原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會分析題意,分析物理情境等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導學案”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性,還能有效的促進教師與學生相互融合,避免在課堂中出現(xiàn)滿堂灌、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等現(xiàn)象,通過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龐海龍.“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02:112.
[2]付利.“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68.
[3]張文華.“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2016,09:26.
[4]張文.“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