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新
自學校推行“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來,不斷地反思現在的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不同,發(fā)現“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明顯優(yōu)勢:
一、“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終生學習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重在傳授知識,但知識是死的,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絲毫沒有新意,以至于絕大部分教師都養(yǎng)成了吃老本,不思進取的習慣,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備課越輕松,最終導致職業(yè)倦怠。
“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講的少了,但實際上工作量加大了,課前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學生預習,并設計與其能力相當的學習任務;集思廣益,搞好集體備課,共同確定重難點,設計探究活動,準備好學生可能生成的問題;精心選擇典型題目,盡可能覆蓋本節(jié)所學知識又具有實際意義。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不僅要學習業(yè)務知識、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組織活動、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能再吃老本,所以教師必須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適應時代和學生的變化。
二、“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法是不顧學生認識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及其知識水平與理解力,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教師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并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知識點。傳統教學法習慣于以“教師中心論”為指導思想,這種教學法必然使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總是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忽視學生智能的培養(yǎng)。很多教師還是從上課講到下課,把知識嚼爛喂給學生:學生已經懂的東西,教師還講;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還不放手,一切由教師包辦代替。課堂時間都是教師在“自我表現”。
“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在導前,先學后教,讓學生“學”在前面,積極進行“自學—解疑—精講—演練”,這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已知、已會、已能”去主動獲取“未知、未能”。事實上,學生獨立自學的潛力是很大的,何況又有教師指導和各種有利條件。學在導前,先掌握學情,才能以學定教。但關鍵在于喚醒激勵學生肯“學”會“學”,學導結合,給學生發(fā)展獨立自學的能力提供了廣闊的時空。這是“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取得成功的內因和根本途徑,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
三、“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定教、學在導前,學中求導,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把學生置于被動地位,壓抑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的。它完全符合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積極地探索未知,同時得到教師恰到好處的誘導啟發(fā),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人人充滿自信,變課堂為盡情展示自己學習潛能和個性的舞臺,絕不滿足于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更要同時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且優(yōu)化品行?!皩W·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運用知識,還要會動手、動腦,形成熟練的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現實中有的老師實行“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但還有些教師雖然學校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只有每科老師都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全體老師共同堅持“學·導·練”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這種教學模式中去。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