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玉 郭月超 沈亦寬
【摘 要】管理學原理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理論知識很難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經驗和方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本文論述了案例教學與管理學原理課程的關系,并簡要說明了管理學原理課程中案例教學的設計過程。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 案例教學 應用
一、引言
在人類社會中,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任何事情成也管理,敗也管理。在人類社會開始工業(yè)化時,管理學才應運而生。與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哲學、文化、史學等學科相比,管理學確實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發(fā)展特別迅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空前巨大??梢院敛豢鋸埖卣f,人類社會的任何偉大進步都包含著管理學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介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邊緣性學科。諸多學者對管理的定義是管理者運用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創(chuàng)新等職能,以期望能達到優(yōu)化組織、達成既定目標的過程。管理既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講究服務并優(yōu)化組織;同時,管理也是一種探究規(guī)律的方法,講究如何合理地調配資源,做最優(yōu)滿意決策。管理學原理既是一門社會科學課程,對其中的人文關懷內容有著感性的認識,也是一門自然科學,探究組織運作的內部規(guī)律,對其進行理性認識。
管理學原理的涉及方面非常廣,有社會、行政方面的管理,也有對企業(yè)內部的人力資源、營銷、財務等多方面的管理。因此,學習管理學原理,不僅僅能為以后學習與管理學原理相關的課程打下理論基礎,同時在將來應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管理學問題時,使我們有了指導和參考。因此,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既包括將管理的概念和認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是希望學生能在實踐中運用管理學原理知識來找尋生活的規(guī)律,提升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與管理學課程的關系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其定義是指通過模擬或重現生活中的一些場景,使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知,通過分析案例、互動交流,從中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結論,從而達到管理學原理的教學目的。因此,需要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礎原理、管理經驗有機地引入案例教學中,將某些現實生活的情景、社會背景引入課堂,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系列管理案例,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案例場景,為他們提供一個模擬的戰(zhàn)場,用學習的管理學理論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及解決問題,使知識變得更生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他們參與課程學習的興趣。案例教學是把現實生活的真實場景典型化處理,提供學生分析研究和決策的案例,通過獨立思考和同學間相互討論的模式,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講求參與性,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開發(fā)學生思維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提升學生以后的實際管理能力有巨大的幫助。
管理學原理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理論知識很難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的經驗和方法。將案例教學應用于管理學原理課程,能夠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交流,使其較為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提升對管理學的認識。同時,案例教學也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管理學原理的興趣,從而達到了管理學原理的教學目的。
三、管理學課程中案例教學的設計過程
(一)明確教學的主要目的
案例教學的目的不是于讓學生記住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管理學教學中加入案例教學是為了:通過分析案例,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分析企業(yè)的經營活動;為學生在判斷企業(yè)情況、評價企業(yè)決策、提出解決方案等情況,提供與現實情境接近的氛圍;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鍛煉學生判斷案例中企業(yè)存在的問題或機遇的反應力,拓展對企業(yè)情況發(fā)生變化時的解決思路;對各行各業(yè)、各種競爭狀況、各種發(fā)展背景的企業(yè)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到不同行業(yè)中,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各個情景的模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管理學原理。
(二)根據課程內容確定教學案例
案例的設置是為了解釋管理學中的某一概念,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一般選取的都是篇幅較少,能和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案例,運用案例來解釋管理學中的理論。例如,在講述管理的決策職能時,可以先簡述決策職能的定義,再列舉與決策職能相符合的案例。
組織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須從事決策活動。所謂決策,就是指制定目標并確定為達成這些目標所需的行動。雖然組織中的高層管理者負責制定總體目標和戰(zhàn)略,但所有層次的管理者都必須為其工作小組制定經營計劃,以便為組織做貢獻。所有管理者制定的目標必須符合并支持總體戰(zhàn)略目標。同時,他們必須制定支配和協調他們所負責的資源的機會。
以航運中著名并購案例為例:2005年5月, AP穆勒-馬士基(Maersk)宣布收購鐵行渣華公司(P&O)。該收購案是航運史上最大的一宗,使整個航運界感到震驚。其實,航運界的兩大巨頭合并,是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的必然選擇。該事件的發(fā)生給世界航運市場格局和中國航運業(yè)的發(fā)展趨向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馬士基并購鐵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迅速擴大生產經營規(guī)模,提高規(guī)模效益和市場占有率。因為規(guī)模效益主要來源于要素的不可分性,包括固定資產和生產工藝流程的不可分性,以及管理資源的專用性。其通過橫向并購,迅速實現行業(yè)市場集中度、占有度,使其更容易對行業(yè)內成員形成共謀以獲得相對壟斷的利潤。雙方企業(yè)的合并,不僅使馬士基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生產效率提升,產生更多的利潤,增強其競爭力;同時對鐵行來說,合并帶來可觀的生產效率的上升足能彌補無形資產的損失,并帶來比被兼并前更多的盈利。正是雙方基于這種雙贏的戰(zhàn)略考慮,敦促馬士基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成功收購鐵行渣華。
案例情景將問題和矛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對其的分析和處理,將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學生可以從容應對。案例之后建議加上思考題,思考題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助于推動學生思考案例背后所蘊藏的知識和概念,也提高了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討論
學生獨立思考案例背后的思考題之后,再相互交流彼此心中的見解。通過課堂的交流與討論,學生從自身的角度闡述對案例的看法,遇到意見不同時,則可相互辯論,易營造激烈而不失溫馨的課堂氛圍。教師則需要努力把控好案例討論的主題,使學生能跟隨主題進行討論,成為案例分析的主角。
案例教導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一個案例能否引人深思往往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找尋一個好的案例非常重要。選擇的案例不僅僅需要涉及管理學的知識和內容,更要聯系當今的時勢,只有聯系理論與實際,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需要投入精力去挑選符合的案例,也可聯系時勢和一些故事自我動手編寫案例。
四、結論
案例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管理學原理課程,很多管理學原理課程中較為抽象的問題都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分析和探究。管理學是門不斷發(fā)展的學科,很多時候沒有唯一正確答案,這就給了案例教學法很大的應用空間。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將較為抽象的管理學知識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
【參考文獻】
[1]陳黎琴,趙恒海.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及其實施[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01):89-92.
[2]姚國榮.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8(10):66-68.
[3]周建.國際箱運班輪公司戰(zhàn)略收購的博弈分析——馬士基收購P&O為例[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