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希
【摘要】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它凸顯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研究與探索能力。它將老師角色由講授轉變?yōu)橐龑?,將學生角色由接收信息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才智,這對促進全民素質(zhì)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策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一項與時俱進的教育改革舉措,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革命,改革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必須不斷地借鑒和吸收課程改革的優(yōu)秀成果和寶貴經(jīng)驗,持之以恒地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握全新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
高中階段是學生接受信息最快、增長知識最好的時段,所以在此期間推行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必定會加快學生對知識的更深入的了解。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對語文課文的了解開始,結合課文的核心將課程的學習聯(lián)系社會生活中的有關實際情況來確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專題,通過以自主性、探究性、互動性的學習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這種模型為學生構建了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它以教材中的文學資料為核心,通過對其中內(nèi)容的歸類、整理、研究,從而對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中心進行理解、闡述。信息化的加快使得我們能夠通過多渠道獲取知識,老師的傳授和之前的經(jīng)驗使得我們能將所學的知識加以整合并且應用于實踐,如此一來研究性學習的作用便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展開課題研究,把課題研究中的探究式學習與課題式研究學習相結合,從而形成日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二、提高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對策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質(zhì)疑,激發(fā)探究興趣
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一個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喚醒學生的心靈?!敖逃褪菃拘选?,學生一旦被吸引,才能和作者的心靈碰撞,產(chǎn)生共鳴,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議題,自主探索。例如:教授《紅樓夢》時,我首先制作了一個網(wǎng)絡課件,將《紅樓夢》前五章的內(nèi)容線索、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金陵十二釵的判詞畫冊、《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等等包涵其中,學生癡迷于此,興趣盎然;其次,我再讓學生自己閱讀比較,提出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緊接著,我在簡單梳理《紅樓夢》情節(jié)后,讓提出相同問題的學生組合成同一小組,自己擬出論題,開始查閱資料研究,其間,我只做方法性指導;最后,讓學生把他們的研究內(nèi)容整理成小論文,或制作成幻燈片,每一組請一個代表來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2、構建適合學生的主體學習活動,實現(xiàn)教學主體化
心理學家肯?韋爾伯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獲得、理解或通過切身體驗、研究而掌握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币虼?,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解放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敢說、敢做、敢研究。學生應由依賴教師到依靠教師,由獨立學習到對學習有所獨創(chuàng);教師由保姆式到師傅式,再到導師式。
3、組織專題探討,提高探究能力
教師課前布置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積極準備,然后在課堂上暢談自己的看法,教師組織學生以討論和辯論的形式來探討問題。如教蘇洵的《六國論》時,課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務給學生:
(1)六國破滅之我見。
(2)談蘇洵的《六國論》和蘇轍的《六國論》。
課堂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準備情況,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觀點有時存在著較大的分歧,這種情況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統(tǒng)一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行。因為研究性學習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創(chuàng)新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行為,是對學習過的知識的再思考、再認識,從而摒棄傳統(tǒng)的觀點,人云亦云的說法,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新感覺、新認識。但是要驗證這種新認識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否有幾分道理,就必須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質(zhì)疑,充實自己的論據(jù),駁斥對方的觀點。在交叉辯論的過程中,不僅驗證了自己觀點的正確與否,更重要的是這個討論過程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深入思考,隨機應變的能力,使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向更深的方向發(fā)展。
4、增強學生的社會性需要
(1) 激發(fā)學生求知的需要。學生從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會感覺到它幾乎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學習主體的自主性、學習特點的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性,一般學生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將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需要。
(2) 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這一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學生交往需要的滿足,不僅可以使其個性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乃至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增加相互了解與相互信任,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識和能力只有在小組合作、與人交往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夠促進學生交往需要的培養(yǎng)。
(3) 增強學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習得的結果。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做他們認為對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價值的事,并努力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成就需要的體現(xiàn)。學生持之以恒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會不斷增強成就需要。
5、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用來區(qū)分好壞標準并指導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tǒng),它通常是充滿著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十分強調(diào)學生重視感受、重視鑒賞、重視思考、重視領悟,在這一學習活動之中始終伴隨著豐富的情意活動,在學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匯報以至爭論辯駁的氛圍中,學生就會逐漸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6、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去探究
研究性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懷疑和否定權威的探究意識。而這種意識恰好是來自于平等地審視教材,把教材當作學習研究同時也是分析甚至批判的對象。所以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不同層面的見解,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只要健全我國的教育體制、評價機制、改革教材編寫等,高中語文專題類研究性學習會更進一步地得到全面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 肖革意.高中語文新課程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 中學語文. 2010(30)
[2] 賈佃海.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J]. 學周刊. 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