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文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學困生;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41—01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育要“為了一切學生?!币P(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關(guān)注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視甚至放棄學困生。對學困生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教師應該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因材施教,為他們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 家庭因素。有些語文“學困生”在嬰幼兒時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較慢,其原因是:有的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很少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辭,不善與人交往的習慣;有的父母本身不注重語言表達的正確性,不喜歡閱讀,孩子缺少這方面的熏陶和引導,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納與自主建構(gòu)語言的慣性。這些原因致使學生不能自然跨越“拼音關(guān)”、“識字關(guān)”、“說話關(guān)”、“閱讀關(guān)”、“寫作關(guān)”,逐漸產(chǎn)生畏難情緒,自暴自棄,語文學習的“自主性”也就缺失了。
2. 學校因素。學生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語文學習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由于學校的語文實踐活動少,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隨著年級的升高,每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差別,語文成績也就有了“三六九等”,語文“學困生”便逐漸增多了,這些學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的問題。但在現(xiàn)行的“班級授課制”下,語文教師常常無暇顧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只有那幾個考試不合格的語文“學困生”才能得到優(yōu)厚的補差待遇,因此“學困生”無法徹底清除。
3. 個人因素。這其中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分,它們都是直接或間接造成語文“學困生”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記憶力差,表現(xiàn)為識字障礙、積累有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差,表現(xiàn)為說話不連貫、詞匯貧乏,寫作文困難、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膽小、自卑、沉默、懶惰,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困難的意志薄弱。
二、小學語文“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
教學中,教師最傷腦筋的就是“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問題了,新課改以來,筆者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就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問題,談談幾點看法和大家共同商榷。
1. 尊重“學困生”,幫助樹立信心。學困生一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或應付了事;考試成績不理想。如果作為教師,只看到學生不能完成作業(yè)或成績不理想就予以否定,這將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幫助“學困生”得到進步,就不能因為其成績不理想而歧視他們,相反,平時要多關(guān)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引導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
2. 運用激勵機制,體會成功喜悅。教師真誠的愛,經(jīng)常性的鼓勵,對一向生活在“暗淡無光”環(huán)境中的“學困生”更為強烈。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讓他們感覺到陽光。教師經(jīng)常性地鼓勵學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 家校溝通協(xié)作,共同轉(zhuǎn)化提高。很多教師面對學生成績不理想和在校調(diào)皮搗蛋時,常用的方法就是將家長請到學校來奚落一番。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教師也是家長,教師的孩子也有難管教的時候,當教師數(shù)落家長的時候,就是在損害家長的自尊和人格。對于“學困生”,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學習上,只要偶爾一次進步了,教師都不防給家長打個電話,給學生一定的表揚。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學生提高,對于教師促進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綜上所述,面對“學困生”,教師要有愛心、耐心,要多鼓勵、多引導,更要有恒心?!皩W困生”的轉(zhuǎn)化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去關(guān)注、去幫助,因為“只有讓學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讓全體學生發(fā)展?!笔前?,教師就是教書育人,就是幫助學生譜寫美好的人生,就是為了讓他們有精彩的人生而努力的。
編輯:馬德佳